鄭心云
我們是凱拉尼亞大學首批大規(guī)模政府互換留學生,所以得到了斯里蘭卡政府和相關部門的高度重視,學校專門為我們設置了特別的僧伽羅語課程,凱拉尼亞大學人文學院僧伽羅語系為我們安排了14位教師,不同的教師為我們教授不同的課程,內容包括斯里蘭卡文化歷史、風俗習慣、社會經(jīng)濟、文學藝術及宗教思想等豐富的內容。
斯里蘭卡每天氣溫都在30度以上,教室里沒有空調,僅有的2個風扇也經(jīng)常因為停電而不工作。大家都是一邊上課一邊流汗,大概過了2個多星期,我們才漸漸習慣了沒有課桌的課堂,學會了怎樣把筆記本放在腿上做筆記,也習慣了突然跑進教室的動物。剛開始我覺得特別不可思議,但是老師們從來都不轟趕動物,而是泰然自若地繼續(xù)講課。我也慢慢地鼓起勇氣,任憑一只小狗趴在我的椅子邊陪我上課。
斯里蘭卡政府一貫重視教育,1945年開始實行幼兒園到大學的免費教育,居民識字率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強,社團活動豐富。在斯里蘭卡留學的過程中,老師總是鼓勵我們積極發(fā)言,大膽練習,不怕犯錯。在課堂上我們學會了如何更好地表達自己的觀點,也學會了如何聆聽別人的看法。我們經(jīng)常進行課堂討論,在互動的課堂氛圍中與當?shù)乩蠋熯M行力所能及的文化交流。
在凱拉尼亞大學校園里,隨時可能遇到中文系的學生向我們問問題,他們學習中文的熱情很高,對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的中國充滿了渴慕之情。我在大學校園里認識了很多好朋友,他們非常熱情,經(jīng)常把自家院子里成熟的水果或是自家做的糕餅帶到學校來給我品嘗。我們在一起討論各種各樣的話題,互相幫助,共同進步,這是我在斯里蘭卡得到的最珍貴的財富。
在學期的最后一天,我們在斯里蘭卡智言佛學院參加了近7個小時的期末考試,結束了我們在這里的學習時光。那天早晨,校車把我們從大學送到了佛學院,讓我們的考試蒙上了一層神圣與莊嚴的面紗。試卷厚得像一本書,內容幾乎涵蓋了我們半年來所學的全部知識。在平日僧人們學習的寬敞大廳里答題,面對著臺上嚴肅的監(jiān)考老師,加上止不住的汗水,我真是覺得度秒如年。好在看完了題目,開始作答之后,我就忘記了一切顧慮和緊張。
到了下午,試題終于全部答完了,奇怪的是,我竟然有了很不舍的感覺,在考場外徘徊了很久,終于還是坐校車離開了。我看著路邊熟悉的街景,隨著太陽的慢慢西下,途經(jīng)大學校門的那一刻,我默默地說了一句僧伽羅語: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