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衍震
態(tài)度改變三階段理論視閾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勸說情境模式分析
文/周衍震
摘要:凱爾曼的態(tài)度轉變三階段理論將態(tài)度的服從、內化、同化作了清晰描摹,而勸說情景模式理論則側重于分析外部刺激、目標靶、中介過程及結果四情境因素對態(tài)度轉變的作用機理。同一情境因素在態(tài)度轉變的不同階段、不同情境因素在態(tài)度轉變的同一階段均會起到不同作用,而把此差異將有助于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實際效果。
關鍵詞:態(tài)度轉變理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勸說情境模式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志碼:碼:A
文章編號:號:2095-9214(2015)11-0209-01
基金項目:中央高?;究蒲袠I(yè)務費學生科技創(chuàng)新計劃HEUCFS2015
“態(tài)度”在社會心理學的概念體系中占據十分重要的地位,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技巧方法及其理論基礎幾乎全部來源于社會心理學與咨詢心理學的學科內容,加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行為邏輯本就是調整教化對象與符合社會要求的道德品質、政治覺悟等不一致的觀念,最終使其態(tài)度發(fā)生轉變的過程。
一、外部刺激在三階段中的運作機理
外部刺激一般包括勸說者、溝通和情境三方面內容,具體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語境,“勸說者”即為從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人員,一般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輔導員;“溝通”即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員同思想政治教育對象間開展的交流活動,一般表現為談心談話、心理危機干預等形式;“情境”即為影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環(huán)境因素,包括校園文化氛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環(huán)境等。
首先需要說明的是,“作用強度”的評價標準采用里克特式量表的標準化五層次分級,即“強-較強-中-較弱-弱”五個次序?!白饔脤ο蟆奔粗竿獠看碳ひ鼐唧w作用于喜好(Affection)、認知(Cognition)與行為取向(BehavioralTendency)中的哪個方面以實現相應階段的態(tài)度轉變目標。
現將勸說者、溝通與情境三要素在態(tài)度轉變三階段的運作機理作總結如下。
態(tài)度轉變的服從階段
通過上表可知,由于勸說者通常以卡里斯馬型權威完成“服從”的態(tài)度轉變任務,在此過程中,目標靶的所有反應均有外因型的“權威”相對應,故而并不會使思想政治教育對象的認知發(fā)生轉變;只有當法理型權威被引入溝通過程,喜好與認知才會發(fā)生協同轉變。服從階段是一個應激性的階段,并不涉及效果輸出,故而不會引發(fā)思想政治教育對象行為取向的改變。
態(tài)度轉變的內化階段
通過上表可知,行為取向的轉變被納入情境要素的作用范疇,原因在于,在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內化過程中,目標靶的思維方式逐漸被影響,故會在一定程度上驅使行為方式發(fā)生轉變,而行為取向的確定恰是行為方式選擇的前置過程,自然會在內化階段受情境要素以影響。
態(tài)度轉變的同化階段
同化階段,思想政治教育已對目標靶產生理想效果,可被認為其結構已被納入目個體的世界觀結構組成,故三要素的作用對像均涉及行為取向,因而思想政治教育可實現成果輸出。思想教育內容完全被個體所認同,從而使教化對像能夠依照態(tài)度轉變的預期組織行為。
二、目標靶在三階段中的運作機理
目標靶即思想政治教育的對象,態(tài)度轉變的三階段過程中,不同影響因素對目標靶的作用強度各有不同,現擇取“對原有態(tài)度的承諾”“預防注射”及“人格因素”三因素作梳理如下。
目標靶影響因素的作用強度
上表三因素的強度描述仍依照里克特式量表的五層分級?!皩υ袘B(tài)度的承諾”,思想政治教育改變目標靶態(tài)度,產生效果的機制類似于心理契約,個體需要解除與原始認同間的契約關系,而與新型認同建立新的契約。在此過程中,個體對于原始認同的承諾牢固性越強,則其對原始認同的背離動機越弱,個體發(fā)生轉變的可能性越小。
三、中介過程在三階段中的運作機理
中介過程中心理機制對態(tài)度轉變的影響強度
上表三心理機制的作用強度描述仍依照里克特式量表的五層分級。自我防御心理機制在三階段中對態(tài)度轉變的影響能力均處于最高層級的原因分別為:(一)服從階段:心理壁壘通過否認、壓抑、投射與抵消四機制的建構具有高強度的影響能力;(二)內化階段:合理化機制在此階段具有高強度的影響能力;(三)同化階段:認同機制在此階段具有高強度的影響能力。
四、結語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語境中的態(tài)度轉變理論研究具有極強的現實關照作用,明確態(tài)度轉變的勸說情景模式諸要素在不同態(tài)度轉變階段如何運作、如何同態(tài)度內生的三個結構單元進行互動對于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實效至關重要。
(作者單位:哈爾濱工程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
參考文獻:
[1]紀艷敏,王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社會生態(tài)系統(tǒng)基本運行模式分析[J].沈陽教育學院學報,2011.
[2]黃世虎,蔡芳.思想政治教育對象態(tài)度轉變的勸說情境模式分析[J].理論與改革,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