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衠
【摘 要】 要做好社會教育、學校教育、 家庭教育三結合,學校要主動同家長及社會各方面密切合作,使三方面的教育互為補充,我們要加強家校聯系和社校聯系,努力構建家庭、學校、社會三結合的教育平臺,使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有機地銜接起來,發(fā)揮其特有的作用。
【關 鍵 詞】 三結合;社會教育;學校教育;家庭教育
教育何為三結合,即社會教育、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相結合。社會、學校、家庭是兒童生活、學習、成長的重要環(huán)境,這個環(huán)境對學生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為了教育好孩子,讓他們能健康快樂地成長,成為國家有用的人才,當好社會主義的接班人。作為一名教師,我們必須做到把社會教育、學校教育、家庭教育三結合起來。那么,怎樣才能搞好這三位一體的教育呢?本人結合自己的教學時間經驗和社會調查,談談個人的幾點認識。
一、充分認識社會教育、學校教育、家庭教育之間的關系
家庭、學校、社會三者之間是一個有機統(tǒng)一的整體。打個比方,一個人擁有一個完整身體,家庭教育是人的身體細胞,學校教育是人的肌肉,社會教育是人的骨架。人的身體都是細胞組成,可以說沒有細胞就沒有人的肌肉和骨架,肌肉將每個細胞和每條骨頭銜接在一起,沒有肌肉他們將是一盤散沙,反過來骨架支撐著人的細胞和肌肉,最終構成一個完整身體??梢娙呤窍噍o相成,缺一不可的有機整體。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的起始教育,是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的基礎;學校教育是教育的主體,更多教育來自于學校教育,是家庭教育進一步深化和提高,對另兩種教育來說,它起著橋梁作用;而社會教育是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的延展,為家庭經教育和學校教育指明方向,它引領著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的發(fā)展。只有三者有機地結合起來,我們的教育工作才能有效地開展。
二、充分了解社會教育、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的作用
(一)社會教育的作用
其實小學生的許多行為習慣的根源并不在于他們自身,而在于生活環(huán)境對他們的影響。良好的社會環(huán)境是學生學習的重要保障。它有利于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有利于學生增長知識、發(fā)展能力,有利于豐富學生的精神生活,有利于發(fā)展學生的興趣、愛好和特長。社會教育是一種活的教育,它的深刻性、豐富性、獨立性、形象性并不是學校可以比的,很多的社會知識在學校教學中是無法學到的。
(二)學校教育的作用
學校教育是通過一系列活動來引導學生確立正確的信仰,從而形成健全的人格。學校教育是一項培養(yǎng)人的活動,它既能增強學生的知識和技能,更有利于學生的德性成長。特別是小學階段的教育,它是整個教育事業(yè)的基礎,它是一個人的黃金階段,是德、智、體、美諸方面發(fā)展的奠基階段,其中養(yǎng)成教育是小學教育的重要內容。
(三)家庭教育的作用
家庭是孩子生活的第一環(huán)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教育對孩子的影響較大。家庭環(huán)境、父母的言行對孩子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如“孟母三遷”就說明了環(huán)境影響人的道理。家長的素養(yǎng)、家庭的環(huán)境,與人一身的教養(yǎng)息息相關、處處相連。人類教育的三大基本內容:健康、情感、求知,要落實到實際生活中,離不開家庭的教育。
三、充分做到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社會教育的有機結合
(一)搞好家庭教育的基礎
1. 與家長平等溝通。在與家長交流的過程中,要非常注意自己的態(tài)度問題,把自己放在與家長平等的位置,耐心交談,用心傾聽,取消家長的顧慮,讓他們暢所欲言,做到與家長平等溝通。作為教師,我們要尊重每一位家長,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因素,讓他們主動積極地參與我們的教育教學活動,要認真聽取并采納家長對學校教育提出的有效可行的建議,努力與學生的家長同學習、共探討,不斷提高合作伙伴的整體素質,為真正提高教育效果打下基礎。
2. 與家長及時溝通。我們老師要隨時觀察和了解學生的狀態(tài),善于發(fā)現學生的閃光點和不足之處,及時告知家長,優(yōu)點要繼續(xù)發(fā)揚,不足之處要引起家長的重視,要求家長配合教育,讓缺點不斷受到控制,直至消滅。
3. 定期召開家長會。家長會是學校傳統(tǒng)而又行之有效的家校溝通方式,家長會是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面對面,有收獲成效的時候。通過家長會,可以使得家長和老師得以更全面地了解孩子。
(二)開展有益的社會實踐活動
1. 讓孩子給一位他選擇的、與他們不住在一起的親戚打電話,互相交流思想,學會使用恰當的語言同他人交流和溝通,培養(yǎng)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和社會交往能力。
2. 向學生宣傳公民的道德規(guī)范,引導學生關注社會輿論。通過宣傳公民的道德規(guī)范、關注社會輿論等信息,可以提高學生的道德修養(yǎng)和文化素質,擴大它們的視野。
3. 開展學雷鋒活動。組織學生到公共場所打掃衛(wèi)生,清理垃圾,幫助孤寡老人提水等等,親自體驗社會生活,讓學生感受到勞動最光榮,提高學生的勞動積極性,培養(yǎng)他們成為一個愛勞動的好孩子。
4. 鼓勵家長利用節(jié)假日,帶孩子出去旅游,去參觀博物館,去參加一些盛大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了解我國的一些傳統(tǒng)文化;到大街上去看看道路交通警察是如何指揮車輛和行人過馬路的,去了解清潔工人是如何工作的等等,讓孩子受到良好社會風氣的熏陶,從而提高自己的思想認識。
總之,要做好社會教育、學校教育、 家庭教育三結合,學校要主動同家長及社會各方面密切合作,使三方面的教育互為補充。我們要加強家校聯系和社校聯系,努力構建家庭、學校、社會三結合的教育平臺,使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有機地銜接起來,發(fā)揮其特有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楊永良. 青少年學校、家庭、社會三結合教育機制研究[M]. 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91.
[2] 張宏鈺. 淺談如何開展好“三結合”教育[J]. 新課程學習(上),2014(11).
[3] 楊茉. 論學校、家庭、社會三結合的教育問題[J]. 新課程學習(中旬),20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