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和平
2015年,北京市密云縣中學引進了“課堂觀察”項目研究,探索了三種提升教師專業(yè)聽評課水平的新模式。
以教學引領者為參與主體的培訓模式
教學干部和教研組長是學校教學工作的引領者,做好這一群體的培訓,將有效推進校本教研的開展。因此,“課堂觀察”項目探索了“導讀——參與——實踐”的培訓模式。
導讀式理論培訓:全視角了解課堂觀察的內容。采用導讀式讀書的方式組織學習《課堂觀察—走向專業(yè)聽評課》一書。針對書中概念性和操作程序的相關內容,項目組采取了以下活動形式:出示導讀提綱——提出限時閱讀要求——小組交流討論——集體反饋展示。
任務式的交流研討:理清課堂觀察的內涵。項目組采取小組討論、交流分享的形式促進組員對專業(yè)聽評課內涵的理解,并結合教學實際進行問題分析,例如,討論課堂觀察與平常的聽評課有哪些不同。經過討論,大家總結出日常聽評課中的問題:盲目性強,針對性弱;隨意性強,指向性弱;文化性弱。
實踐式的分享展示:走進課堂初步感知觀察程序。課堂觀察程序主要包括課前會議、課中觀察、課后會議等步驟。項目組就最關鍵的課前會議進行了實操培訓。1.課前說課。圍繞六個方面:本課主題和內容等;班級學生座次、思維特點、習慣等;本節(jié)課目標、重難點解決策略;本節(jié)教學設計環(huán)節(jié)和流程,創(chuàng)新與困惑之處;學習過程監(jiān)控措施與時間;本節(jié)課觀察點。2.設計觀察量表。分組結合課堂觀察的四個維度、結合課例和本組的任務,共同研制具有實操性的課堂觀察量表。3.分組展示學習成果。
PDCA螺旋上升式校本教研模式
項目組每月組織一次基于課堂觀察的教研組交流活動,并建構PDCA螺旋上升式課堂觀察校本教研的基本模式?!安邉?、實施、檢測、改進”這四個過程不是運行一次就結束,而是周而復始地進行。
1.策劃(Plan)。學校成立課堂觀察項目領導小組,制定課堂觀察研究方案,制定分級培訓計劃。各學科結合常規(guī)教研制定研究方案。2.實施(Do)。一是典型引路。各學科結合常規(guī)教研活動確定1-2名教師進行實驗,根據(jù)課堂觀察的三個程序開展課前會議、觀課、議課的教研活動。二是常規(guī)教研跟進。學校將青年教師評優(yōu)課、骨干教師示范課和人人獻課活動有機整合。3.檢測(Check)。學校定期開展各學科基于課堂觀察的曬課活動,交流分享課堂觀察的成功經驗。定期開展基于問題的沙龍活動,大家提出實施中的問題,共同探討解決的措施。4.改進(Action)。各校將教研工作進行有機整合,如將課堂觀察研究嵌入原有的“高效課堂”“師友互助”“學科本質的研究”等課題中;使課題研究更加專業(yè)化,如新農村中學將課堂觀察與正在進行的師友互助研究有機整合,使原有的師友互助項目研究更科學、有效。
以問題為主的學科教研模式
教研員承擔著研究、指導、服務、引領的職能。為使“課堂觀察”項目扎實推進,項目組提出:每位教研員都要組織教師開展基于課堂觀察的教研活動,每月開展一次基于課堂觀察的學科曬課活動。
首先,教研員根據(jù)學科教學中的主要問題設計觀察點。例如,在教師隊伍建設方面,針對青年教師,教研員設計了教師行為維度的觀察點,研究教師的過渡語、板書等。
其次,項目組每月開展一次縣級曬課活動。曬課活動由一個學科承擔,兩所學校參與,授課教師由學科教研員和學校共同推選。同時,教研員對學科教師進行全員培訓:基于對學科的整體分析和訪談,確定學科主要研究問題;授課教師根據(jù)學科主要問題,結合本校、本班具體問題與觀課者對話;觀察者基于授課教師提供的觀察點,分組確定觀察點并作觀察準備;開發(fā)觀察工具。
最后,進行課中觀察與課后議課。每個觀察者明確觀察任務,攜帶觀察工具,提前進入課堂,選擇觀察位置,并如實做好記錄。各小組收集、整理觀察記錄,進行定量或定性分析;小組代表根據(jù)對觀察點的分析和思考與授課教師進行對話交流,最后形成結論和建議。
編輯 肖佳曉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