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哲
在詩詞教學中,誦讀和導入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雖然從前那種覺得詩詞背誦下來就可以了、反復讀占用的課堂時間太多的想法已從大部分教師的心中根除,但是如何安排誦讀,怎樣才能在詩詞教學中利用導入實現(xiàn)學生感知能力的最大化,仍然是很多教師在教學實踐中難以拿捏的一個問題。
從學生實際的學習情況來看,詩詞、文言文誦讀的少,學生缺乏語感,最后影響了對文意的理解和背誦的效果。讀應該是貫串詩詞教學始終的,無論是預習、上課、背誦還是復習的環(huán)節(jié)。在這個問題上,教師的范讀十分重要。詩詞范讀是考驗教師素質(zhì)的重要因素,但是并不是教師聲情并茂地讀了詩詞,博得了學生的喝彩就是完美的了。教師的這個“美讀”應該放在合適的位置上,這還要談到學生的認知和學習規(guī)律。教師的“美讀”中,其實已經(jīng)涵蓋了教師對這首詩詞的理解。如果教師展示的過早,就會從情緒上影響學生對于詩詞的理解,學生就不能單純地從文本中獲取信息。教師的美讀應該能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而這種共鳴必須是在充分理解詩詞含義之后。誦讀不是走過場,課上的每一次誦讀,都應該有明確的目的,逐步引導學生理解文意,體會情感,實現(xiàn)共鳴。
導入環(huán)節(jié)的設計,也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問題。比如,《念奴嬌·赤壁懷古》課堂導入的部分,有的教師慷慨陳詞,引用了很多蘇軾的其他詩詞和詩評人的評價。這樣做固然給課堂帶來了磅礴的氣勢,但是學生對于這樣的知識比較陌生,影響了他們在以后教學環(huán)節(jié)的參與度;同時,在課堂的伊始,就給學生前人對于詩詞的評價,特別是對于詞風、情感、主題的涉及,往往讓學生先入為主,對于發(fā)散學生的思維是不利的。而同樣是《念奴嬌·赤壁懷古》課堂導入的部分,有的教師借學生曾經(jīng)學過的蘇軾的作品引入,一方面導入活動比較簡單,學生能夠參與進來;另一方面又讓學生感受到前后知識的勾連,對接下來的學習充滿信心。這種導入的模式也許不能表現(xiàn)出教師豐富的學識和語言表達能力,但是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教學效果是比較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