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巖
【摘要】 目的 探討難治性終末期心力衰竭患者的臨床護理效果。方法 110例難治性終末期心力衰竭住院治療患者, 對其開展觀察患者病情、監(jiān)測生命體征、保持呼吸通暢等臨床護理方法。觀察護理效果。結果 110例患者中98例癥狀明顯好轉。6例患者在用藥過程中出現(xiàn)血壓降低, 2例患者出現(xiàn)頭痛但血壓較基礎血壓無改變, 2例出現(xiàn)室性早搏, 2例因惡心難以耐受使用16 h后停用。98例患者均好轉出院。結論 通過有針對性的臨床護理工作, 不僅使患者的病情得到控制, 而且也提高了難治性終末期心力衰竭患者的生活質量。
【關鍵詞】 難治性心力衰竭;臨床護理;實踐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03.167
慢性心力衰竭是各種心血管疾病發(fā)展到終末期的結果, 對于慢性難治性終末期心力衰竭患者, 在住院期間經過對癥治療后, 患者病情和癥狀有了明顯的改善, 在此基礎上, 通過一系列臨床護理方法的實施, 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質量, 現(xiàn)將護理經驗總結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本科2013年9月~2014年9月收治的110例難治性終末期心力衰竭住院治療患者。其中男73例, 女37例;年齡最小62 歲, 最大88歲, 平均年齡73歲。發(fā)病誘因:呼吸道感染并發(fā)心力衰竭58例;凌晨1∶00~3∶00突然急性發(fā)病44例;情緒激動或活動后發(fā)病8例。
1. 2 護理方法
1. 2. 1 觀察病情和監(jiān)測生命體征 在患者住院期間, 臨床護士通過監(jiān)護儀隨時觀察患者生命體征的變化和血氧飽和度等重要指標的變化, 觀察住院患者神志和意識是否清醒、面部表情變化, 特別是在給予藥物治療的情況下, 經過監(jiān)護儀的連續(xù)記錄, 觀察住院患者的生命體征。具體為:①及時監(jiān)測患者生命體征。監(jiān)測血壓和進行心電監(jiān)護, 尤其在用硝普鈉治療時, 每30 分鐘測血壓1次, 并根據血壓及時調整滴數(shù), 血壓控制在較理想的水平, 有利于心力衰竭的糾正, 同時還要注意患者的呼吸頻率和呼吸節(jié)律的變化。②注意患者神志和意識的改變?;颊卟∏槲V亍㈦娊赓|紊亂和酸堿失去平衡, 加之患者的呼吸困難時, 患者極易出現(xiàn)神志和意識改變, 出現(xiàn)神志恍惚和表情淡漠, 此時, 在患者的血氣分析氧分壓<60 mm Hg(1 mm Hg=0.133 kPa)、二氧化碳分壓>50 mm Hg, 臨床護士應該及時與住院醫(yī)師聯(lián)系, 采取有效辦法處理, 以減少呼吸衰竭合并肺性腦病的發(fā)生。③準確記錄患者24 h出入水量。由于患者心臟功能極度衰竭, 心臟射血能力降低, 血壓偏高導致腎臟供血不足出現(xiàn)少尿, 長時間可引起腎功能損害。此外, 尿量的多少不僅可判定心力衰竭的程度, 也影響患者輸液量的多少, 需控制輸液量和控制輸液速度, 以防止心力衰竭的進一步加重, 一般輸液滴數(shù)控制在20~30 滴/min, 兩路輸液滴數(shù)加起來≤30滴/min。④注意觀察患者大小便是否通暢。 準確記錄尿量, 監(jiān)測腎功能、電解質、酸堿平衡變化情況。重視患者排大便情況, 如果長期臥床致便秘的患者, 可給予緩瀉劑, 以保持大便通暢。
1. 2. 2 保持呼吸道通暢 在難治性終末期心力衰竭患者住院治療期間, 患者極易因感染等因素使病情加重, 患者常因呼吸道大量的痰液不能排除, 造成呼吸道不暢, 甚至堵塞。臨床護理發(fā)現(xiàn)后, 應迅速清理呼吸道痰液, 以保持呼吸道通暢。如有急性左心力衰竭發(fā)作護士可給予高流量氧氣經 75% 酒精濕化后吸入, 緩解急性肺水腫癥狀, 保持呼吸暢通。在家屬的配合下, 指導患者并鼓勵其自行將痰咳出。定時給患者翻身、叩背[1], 以促進痰液排出, 在痰液黏稠和不易咳出時, 可進行超聲霧化吸入充分濕化氣道稀化痰液促進痰液排出, 如果患者無力咳痰時, 護士及時給予吸痰, 但在吸痰前后3~5 min內應給予高流量吸氧, 以增加患者的舒適感。
1. 2. 3 體位護理 在患者住院治療期間, 選取半臥位、坐位, 以利于呼吸和減少靜脈回心血量 , 減輕心臟負擔。在患者選取半坐位或半臥位時, 要給患者選擇背后墊或者柔軟的靠背物以支撐患者的身體, 從而減少患者的體力不適感。在患者選取坐位時, 前面應放置依托物, 增加患者的舒適感。
1. 2. 4 心理護理 由于患者病情危重和頻繁的治療及臨床護理操作的影響, 患者心理壓力大、焦慮、恐懼及誘發(fā)此次發(fā)病的不良情緒等均能加重病情[2]。因此, 醫(yī)護人員要特別注意加強患者的心理護理, 多用鼓勵性、解釋性、安慰性語言, 切勿在患者面前流露出病重的信號, 讓患者放松身心對醫(yī)護人員充分信任和配合, 以良好心態(tài)面對疾病。
2 結果
110例患者中98例癥狀明顯好轉, 胸悶、氣急減輕, 尿量增加, 水腫減輕。6例患者在用藥過程中出現(xiàn)血壓降低, 2例患者出現(xiàn)頭痛但血壓較基礎血壓無改變, 2例出現(xiàn)室性早搏, 2例因惡心難以耐受使用 16 h后停用。98例患者均好轉出院。
3 小結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療與康復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在臨床護理過程中, 臨床護士必須了解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病情變化, 在系統(tǒng)的臨床治療和有針對性地實施臨床護理工作的同時, 開展以心理疏導為核心的健康教育和健康指導, 消除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在疾病治療過程中的悲觀等不良的心理問題, 樹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
綜上所述, 通過有針對性臨床的臨床護理工作, 不僅使患者的病情得到控制, 而且也提高了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生活質量, 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馬秀花. 西寧地區(qū)老年肺心病合并左心衰的臨床護理.青海醫(yī)藥雜志, 2009, 39(11):35-36.
[2] 張紅. 60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護理體會.內蒙古中醫(yī)藥, 2014(33): 167-168.
[收稿日期:2015-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