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迎燕 夏學勝
摘 要:
我國英語教育施行多年,學生實際英語應用能力卻沒有相應提高。根據建構主義理論,語言的習得和應用能力是在不斷建構過程中獲得并提高的。因此,教師可以結合口語教學特點,在日常教學中加強知識和語言環(huán)境建構,有效改善口語教學,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實際應用能力。
關鍵詞:建構主義;口語教學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198(2015)25018201
1 英語口語現(xiàn)狀
英語作為一門語言學科,有很強的社會性,它所涉及的內容十分廣泛,與現(xiàn)實生活也很貼近,所以英語學習存在著開放性、交互性、主體性、過程性和探究性等特點。英語口語是英語實際應用能力的最直觀表現(xiàn),在當代國際交流頻繁,英語應用國際化的背景下也可以作為檢驗學生學習成效的標準。我國學生學習英語時間長,但英語口語表達能力卻停留在起步階段。究其原因,不難發(fā)現(xiàn),學校教育和學生自身兩個方面共同造成當下這種局面。在學校,初中及高中階段的英語教育大都以提高閱讀能力和語法為主,聽力和口語交際能力要求不高,甚至不作要求。而大學生進校后,大班授課使得學生鍛煉的機會減少。加上許多大學生課外方面的社會知識欠缺,又或性格內向,在公共場合自信心不足,不善交流,難以用英語自由表達思想。這些因素共同造成大學生英語口語表達能力弱,交際能力差的局面。因此,如何在英語教學過程中增強大學生的英語應用技能,搭建英語演練平臺,促進他們自由表達和展現(xiàn)自我的實際能力,最終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是每一位外語教師所面臨的挑戰(zhàn)。
2 口語教學特點
口語教學。作為英語教學的一部分,因其自身的特點而導致教學方式與側重點與其他教學不同。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點:語言表現(xiàn)形式不同,書面語通常會采用正式的,包含復雜結構的句子形式??谡Z則用相對簡單或不完整的句子進行直接有效的交流;詞匯應用方面,口語偏重簡潔和非正式的詞匯,書面則會采用規(guī)范,注重語意和情境差別的詞,而且常常用含義較大的詞匯;表達方面,口語時常以隨意的,非規(guī)范性的方式,時而也出現(xiàn)語流的停頓,重復和插入一些非主流的表現(xiàn)形式;信息容量方面,口語所傳遞的信息容量明顯少于書面語等。以上這些特征并非都顯而易見,容易被學習者所注意到。因此,作為主導的教師和作為主體的學生在教與學的過程中,應該努力提高意識,開展有針對性、有重點的適合的教與學,避免出現(xiàn)貽笑大方的錯誤。
3 建構主義理論
建構主義理論是由瑞士心理學家皮亞杰(J. Piaget) 在研究兒童認知發(fā)展基礎上,是在吸收了行為主義、認知主義等諸多理論的基礎上形成和發(fā)展起來的認知心理學的一個重要分支。它將學習的主動性轉到學習者自身,而非知識的傳播者導入者。這種視角的轉變顛覆了人們傳統(tǒng)的學習觀念,影響和促成了全新的學習理論和教學理念。
建構主義學習觀認為學生是構建知識的主體,是對外部信息進行選擇,加工和處理,從而獲得知識和技能,并培養(yǎng)和啟迪全新的思維能力。這種學習建構過程別人是無法取代完成的。當然,學生也不是簡單被動地接受信息,而是在教師的幫助和指導下,集結各種有利的學習工具和學習環(huán)境,同時也與其他學習者之間互相協(xié)作,積極主動地實現(xiàn)知識和技能構建。在這種學習過程中,學生的自我學習能力增強,發(fā)現(xiàn)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大大得到提高。語言學習,尤其是口語,尤其需要跨文化思維的轉化,需要學生的自我建構,鍛煉和實踐。只有語言知識的不斷輸入和反復輸出,它們才能發(fā)生轉化并被靈活使用。
4 建構主義理論在口語教學中的應用
4.1 將建構主義理論融入課堂教學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學生是認知的主體,是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者。英語口語課堂中,教師只能起引導作用,學生才是主體,因此,教師可以依照主題和任務設計進行教學。例如,教師在提供某一話題所需句型,詞匯之后,激勵學生進行語言構建,勤于思考,勇于發(fā)言。把口語課堂轉變?yōu)樽灾魇?、互動式、討論式學習.。
4.2 設置相應情境輔助語言知識建構
英語學習較之其他學科知識的學習,更是與一定的社會文化背景和情境緊密相連的。教師可以創(chuàng)造各種各樣的語言環(huán)境進行教學。首先選用語音室和多媒體環(huán)境。因為語音室能夠使視、聽、說自然地融為一體,有利于展開語境教學。多媒體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的圖文聲像并茂使聽、說、讀、寫技能的訓練更容易結合,更能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此外,還可通過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營造第二課堂,比如演講比賽、作文競賽、外語角、英語晚會,英語歌曲大賽、英文電影展等。通過這些練習,學生的語言感覺力和表達能力一定會有相應的提高。
4.3 補充跨文化知識,建構文化意識
語言不是孤立存在的,是與該民族的文化緊密相連的。如果不了解對方的文化,便會容易出現(xiàn)一些可笑的錯誤,有時甚至令人誤解。比如一位男士埋怨自己的妻子聲音大,說成“My wife has a big voice”,那就大錯特錯了。因為“big”在英語中含有“洪亮”的意思,埋怨反倒說成了表揚了。因此教師在課堂上對學生進行口語訓練時,不妨在適當的時候補充一些跨文化知識和一些詞匯的語用知識,增強學生對英語國家的文化、風土人情、宗教信仰及不同的社交禮節(jié)的了解,也熟悉日常生活中一些詞匯的基本用法和意思。這對促進交流,避免不必要的誤解是非常必要的。
5 總結
英語語言學習不同于其它科目的學習,也不同于母語的學習。語言實際應用能力的提高需要我們積累一定的知識背景,營造生動的環(huán)境氛圍,實踐并延伸教材內容,真正做到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綜合能力。只有在英語教學中加強學生口語能力的培養(yǎng),才能實現(xiàn)大學英語教育的目標,讓學生走向國際化,讓教育實現(xiàn)國際化。
參考文獻
[1]田延明,王淑杰.心理認知理論與外語教學研究[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0:2028.
[2]何克抗.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與建構主義學習環(huán)境[J].教育傳播與技術,1996,(12).
[3]江珊.建構主義理論與大學英語口語教學[C].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8年年會論文集,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