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晴 岳倍
摘 ? ?要: 學校教育的目的是培養(yǎng)適應現(xiàn)代社會和未來發(fā)展所需要的人才。大學是高素質人才培養(yǎng)的重要基地,大學教育不僅要適應社會,更應該引領社會、引導社會。培養(yǎng)什么人?如何培養(yǎng)人?是擺在大學面前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
關鍵詞: ?大學生核心價值觀 ? ?引領學生 ? ?成長成才
學校教育的目的是立德樹人,是培養(yǎng)適應現(xiàn)代社會和未來發(fā)展所需要的德才兼?zhèn)涞娜?。大學是高素質人才培養(yǎng)的重要基地,大學教育不僅要適應社會,更應該引領社會、引導社會。在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努力奮斗的今天,培養(yǎng)什么人,如何培養(yǎng)人,是擺在大學面前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
一、當代大學生價值觀特點——異彩紛呈
大學是年輕學生聚集的場所,他們精力旺盛、思維活躍,所以大學也是各種思想、思維、思潮相互交流、沖突、碰撞最劇烈的地方,是意識形態(tài)的前沿,是輿論關注的重點。
當代大學生大多出生于上世紀九十年代后,是改革開放的受益者,他們的價值觀主流是積極向上、樂觀進取的。大多數(shù)學生熱愛祖國、熱愛人民、擁護共產(chǎn)黨的領導、擁護改革開放政策,愿意報效祖國、服務人民,學習刻苦努力。國家強盛、人民富裕、社會和諧是他們共同的理想追求,禮義廉恥忠孝信義是他們的道德修養(yǎng)。同時,他們又是吃漢堡喝可樂看美國大片長大的一代,對西式生活、圣誕節(jié)情有獨鐘,對普世價值津津樂道。
恰逢世界經(jīng)濟格局大調(diào)整、大變化,當代大學生不再囿于象牙塔,“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一些人的目光走向現(xiàn)實走向社會,講求實際,強調(diào)實用,選擇實惠,凡事只看效果只重結果,不看過程不重手段,缺乏對終極價值的追求。他們強調(diào)自我與社會融合,索取與奉獻并重,兼顧國家集體個人三者利益,由過去的到農(nóng)村去到邊疆去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轉向到外企去到外國去到掙錢更多的地方去。
傳統(tǒng)的絕對權威崇拜和絕對一元化的價值取向在大學校園中已不復存在,理想與現(xiàn)實并重、國家與個人相融、利己與利他同在、崇高與世俗并生、東方與西方兼容等情況在這個群體中普遍存在,當代大學生價值觀呈現(xiàn)時代性、差異性、多元性、多樣性、開放性等特點。
二、大學教育的目的——立德樹人
學校教育的目的是提升人的綜合素質,培養(yǎng)社會優(yōu)秀公民,促進社會文明發(fā)展。所以,首先是培養(yǎng)做“人”的品格,然后才是培養(yǎng)做“事”的能力。
多年來實施的應試教育,讓學生擁有許多冰冷的知識和功利的眼光,卻缺乏熱情的生活態(tài)度和悲憫的救世情懷。
大學是高素質人才培養(yǎng)的重要陣地,目標是培養(yǎng)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大學教育不僅要教給學生各種專業(yè)知識和謀生技能,更應該注重對學生品德的培養(yǎng)和人格的塑造,教給他們?nèi)谌肷鐣m應社會服務社會引領社會的本領,培養(yǎng)他們與他人與社會與環(huán)境和睦相處和諧相伴的優(yōu)秀品質,塑造他們?yōu)樯窳⒚鼮槿祟愒旄5拇蟾窬执髿舛取S藶楸荆掠秊橄?。愛因斯坦說:“用專業(yè)知識教育人是不夠的。通過專業(yè)知識的教育,他可以成為一臺有用的機器,但不具備完整的人格。學者必然德才兼?zhèn)?,與美善為鄰。”
古今中外,人類社會的管理歷來都依靠兩種手段,一種是教育,一種是法律,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德治與法治。以法治國是西方國家的治國理念,奉行制度至上,其核心是從結果上解決問題。只從結果上解決問題,不找出問題的根源,結果是治標不治本。
我黨選拔任用干部的標準是德才兼?zhèn)?、以德為先??茖W發(fā)展觀的核心是以人為本。以人為本的首要任務是教育人、引導人、改造人、塑造人?!敖▏瘢逃秊橄取?。要治理國家,管理社會,領導人民,除了有完備的法律法規(guī)外,更應該抓好教育,特別是德育教育。法律規(guī)則可以約束行為,道德才能管理人心。國以人為本,人以德為先。
三、大學生核心價值觀的基點——愛黨愛國,立身做人
大學生代表了祖國的未來和希望。所以,能否引導大學生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將直接影響全面小康社會能否建成和中國夢能否實現(xiàn),影響我國社會主義建設事業(yè)的成敗和中華民族的興衰。
云南省在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進校園、進課堂、進學生頭腦的實踐中,走在了全國的前列。根據(jù)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結合學校實際提煉出來的24字大學生核心價值觀,精辟概括了大學生價值觀中最重要最核心、對大學生的價值取向影響最大的內(nèi)容,幾乎涵蓋了大學生學習生活、成才立業(yè)的各個層面。
做人、成才、立業(yè)是一個人畢生的追求,是大學生之所以上大學的根本目的。愛黨愛國,是當代大學生做人的前提;勤學善思是大學生成才的基礎;歷練本領是大學生立業(yè)的條件。大學生是高校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主體,大學生核心價值觀是引領大學培養(yǎng)合格人才的重要抓手。
“愛國”是當代大學生基本道德價值選擇,“愛黨”是其基本政治價值追求;“做人”要求大學生成為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立身”是做人的前提條件。“立身”即是修身律己,最佳途徑是踐行“以德立身,做個好人”的理念?!皭埸h愛國,立身做人”,體現(xiàn)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把黨的主張、國家意志和人民意愿統(tǒng)一起來,把政治與倫理、理想與現(xiàn)實結合起來的要求,是人才培養(yǎng)最基礎、最本質、最本分的要求,也與目前正在全國黨員領導干部中普遍開展的“三嚴三實”“忠誠干凈擔當”專題活動一脈相傳、相輔相成。
一個人有德,行就會正。源清則流清,源濁則流濁。樹立“以德立身,做個好人”的觀念,能幫助大學生牢固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遵循社會公德和職業(yè)道德,堅持社會主義榮辱觀,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事業(yè)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
四、大學生核心價值觀的終極目標——引領高校人才培養(yǎng)方向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是我們共同的奮斗目標。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培養(yǎng),關系到這個目標能否順利實現(xiàn),關系黨和國家事業(yè)是否興旺發(fā)達。以大學生核心價值觀引領人才培養(yǎng)方向,從根本上解決好大學生的理想信念問題,是大學教育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
以“愛黨愛國,立身做人”為基礎,以道德養(yǎng)成為切入點,通過情感認同、意志培養(yǎng)、環(huán)境熏陶、身體力行等,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精神文明建設工作,融入學校教書育人全過程,定會收到事半功倍、四兩撥千斤、潛移默化、潤物細無聲的功效。
一是認識能力培養(yǎng)——知者不惑。要使大學生核心價值觀成為大學生內(nèi)在的價值尺度和價值追求,首先必須幫助他們深入理解核心價值觀,只有深入了解后才會有高度認同,只有高度認同了才會自覺踐行。
二是意志培養(yǎng)——勇者不懼。一種相對穩(wěn)定的道德意志一經(jīng)形成,一般不會輕易受外界環(huán)境影響。幫助學生形成堅定的革命意志,他們就能堅定聽黨話跟黨走的決心,咬定青山不放松,不達目的不罷休。
三是實踐能力培養(yǎng)——能者不憂。把核心價值觀教育貫穿人才培養(yǎng)全過程,融入道德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全過程,教導學生把愛黨愛國作為最高信仰和行動,引導他們義不容辭地踐行核心價值觀,指導他們勇于投身到改革開放的偉大實踐中,從現(xiàn)在做起,從身邊小事做起,在實踐中經(jīng)受鍛煉、求得真知、增長才干、鍛造本領。
四是情感培養(yǎng)——仁者不疑。教育學生在家愛父母親人,在學校愛老師同學,在單位愛領導同事,在社會愛鄰居朋友,繼而推廣到愛黨愛國愛人民?!袄衔崂弦约叭酥?,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當他們在學習、生活、就業(yè)、心理等方面遇到困難和問題時,為他們提供實實在在的幫助,讓他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國家和人民對他們的關心,使他們從情感上產(chǎn)生愛黨愛國、立志成才、報效人民的價值信念,提高他們踐行核心價值觀的熱情,引導他們用核心價值觀鑄就精神支柱。
五是環(huán)境營造——潛移默化,潤物無聲。開展多形式、全方位、多角度的道德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加強環(huán)境營造。積極發(fā)動,廣泛參與,積極利用校園文化建設實現(xiàn)社會整體倫理道德回歸,充分發(fā)揮環(huán)境育人潛移默化、潤物無聲的功效,引導學生“愛黨愛國、立身做人,勤學善思、立志成才,歷練本領、立業(yè)為民”。
21世紀人類最大的挑戰(zhàn)是道德的挑戰(zhàn),黨的事業(yè)興衰成敗最關鍵的是人才培養(yǎng)。國以人為本,人以德為先。堅持德育為本教學為先,就興就盛就榮,反之就亡就衰就辱。
社會不是虛無縹緲的概念,它是由共同生活于其中的一個個具體的人組合而成的集合。一個人的價值觀決定著一個人的性格,一個人的性格決定一個人的習慣,一個人的習慣決定一個人的行為,一個人的行為決定一個人的命運。億萬個個人的命運,決定了一個國家的前途、一個民族的命運。個人價值就如一滴水,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像大海,一滴水只有匯入大海中才不會干涸,也只有一滴滴的水匯聚入海,大海才會浩瀚無邊、生機勃勃。
參考文獻:
[1]中央文明網(wǎng),云南文明網(wǎng).
[2]習近平總書記相關講話精神.
[3]深刻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nèi)涵和意義.人民日報,2013,05(22).
[4]核心價值觀打造中國凝聚力.新民晚報,2015,01(10).
[5]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踐行路徑.光明日報,2014,10(03).
[6]云南省委宣傳部,編著.當代大學生核心價值觀讀本.云南科技出版社.
[7]許良英,等編譯.愛因斯坦文集.商務印書館,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