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摘要】 課本例、習題具有典型性,充分利用好例習題潛在的教育價值,對例習題進行合理的改編,不但使教學更加貼近高考的實際,順應高考命題的趨向,同時對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提高教師的專業(yè)素養(yǎng)具有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 編制題目;培養(yǎng)思維;提高素養(yǎng)
2013年5月筆者有幸參加了市命題說題比賽,比賽采用賽前命題現場做題說題的形式,現將賽前的命題情況展示出來,與同行交流.
1.試題的背景素材
人教版《選修5》第三章不等式第四節(jié)基本不等式中的例題1(2):一段長為36 m的籬笆圍成一個矩形菜園,問這個矩形的長、寬各為多少時,菜園的面積最大,最大面積是多少?
本題的求解對學生來說是簡單的,預計學生會通過降元或者是基本不等式處理.然而本題實際上是等周問題的一個特例.為此設想把圍成圖形從矩形改變?yōu)槿切?,這樣由于面積計算的方法不同,由此會帶來求解方法的變化,而三角形的面積公式S= 1 2 absinC中,如何轉化邊角,進而求出面積的最值的過程,可以很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提高思維品質.
于是考慮編制題目為:一段長為36 m的籬笆圍成一個三角形菜園,問這個三角形的三邊長各為多少時,菜園的面積最大,最大面積是多少?
即三角形三邊長為定值,面積何時最大?
改編后的題用海倫公式和三維的基本不等式能很好解決,但是三維不等式在選修課中才學習,況且知道海倫公式的同學并不多,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特意去介紹,筆者認為沒必要.再者用例題的方法比較難解決,所以對例題直接這么改,跨度太大.
注意到是二維的基本不等式,所以可以考慮固定一條邊,于是編制了下面這個題目:
一段長為7 m的籬笆圍成一個三角形花壇,要求花壇一邊長為2 m,問這個三角形另兩邊各為多少時,花壇面積最大,最大面積是多少?
為了摒棄較繁瑣的數字計算,把數字改了下.
2.解法探究
方法一 化角為邊
S= 1 2 absinC= 1 2 ab 1-cos2C = 1 2 ab 1- a2+b2-4 2ab 2 = 1 2 a2b2- a2+b2-4 2 4
= 1 2 4a2b2- a2+b2-4 2 4 = 1 4 4a2b2- a2+b2-4 2 .
采用消元法
∵a+b=5,∴b=5-a, 1 4 4a2b2- a2+b2-4 2 = 21 2 1-(a-2.5)2 ≤ 2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