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分析老年頑固性咳嗽患者接受補氣滋陰法治療的臨床效果。方法 搜集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本社區(qū)頑固性咳嗽患者66例,按照不同治療方式將其分成兩組。實驗組治療方式為中醫(yī)補氣滋陰法,共33例;對照組治療方式為西醫(yī)治療,共33例。觀察兩組效果,并比較分析。結果 兩組相比,實驗組有效率較高(P<0.05),差異顯著。結論 補氣滋陰法治療頑固性咳嗽療效確切,有效率高,臨床可推廣應用。
關鍵詞:頑固性咳嗽;補氣滋陰法;補氣滋陰止咳方
咳嗽為常見肺系疾患證候,常見于臨床慢性咽喉炎、肺炎、上呼吸道感染、支氣管擴張、慢性或急性支氣管炎等,既是獨立性疾病,又是肺系疾病癥狀。頑固性咳嗽指患者在無明顯肺系疾病情況下,發(fā)生病程持續(xù)>3 w的咳嗽。中老年人由于年齡較大,體質虛弱,抵抗力差,是該病的好發(fā)人群?,F(xiàn)搜集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我院老年頑固性咳嗽66例,總結性分析補氣滋陰法治療的臨床效果,并將分析結果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搜集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本社區(qū)收治的頑固性咳嗽66例,按照不同治療方式將其分成兩組。實驗組中女12例,男21例,共33例,平均年齡(68.59±6.43)歲,年齡23~50歲,平均病程(10.51±1.21)年,7~14年。對照組中女13例,男19例,共33例,平均年齡(68.40±6.55)歲,62~85歲,平均病程(10.47±1.06)年,6.5~15年。兩組一般資料相比無顯著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實驗組治療方式為中醫(yī)補氣滋陰法,對照組治療方式為西醫(yī)治療?;A方:茯苓15 g,黃芪30 g,五味子10 g,沙參20 g,山藥15 g,麥冬10 g,炙甘草10 g,生熟地12 g,杏仁10 g,百部10 g,桔梗10 g。若患者氣短、胸悶,則在基礎方中加入丹參30 g,并將黃芪用量調至60 g;若患者痰粘較難咳出,則在基礎方中加入瓜蔞10 g,川貝母10 g;若患者口渴咽干,則在基礎方中加入玉竹12 g,花粉12 g;若患者咳嗽嚴重,且痰中帶血,則在基礎方中加入山梔10 g,丹皮10 g。1次/d,1劑/次,水煎,分2次取汁,共400 ml,分早晚服用,治療共10 d。治療期間,叮囑患者停服其他消炎、止咳、化痰藥物,并忌食煎炸、辛辣、油膩食物。觀察兩組療效,并對比有效率。
1.3療效標準 無效:治療10 d后,頻繁持續(xù)性咳嗽、氣短、口干、胸悶、乏力和盜汗等癥狀較治療前無改善,或癥狀加重;好轉:治療10 d后,頻繁持續(xù)性咳嗽、氣短、口干、胸悶、乏力和盜汗等癥狀較治療前基本改善;有效:治療10 d后,頻繁持續(xù)性咳嗽、氣短、口干、胸悶、乏力和盜汗等癥狀消失??傆行?(好轉+有效)/總例數(shù)×100%。
1.4統(tǒng)計學分析 對本文所得實驗數(shù)據(jù)均采用SPSS 13.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檢驗,所得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所得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實驗組治療有效率93.94%,2例無效,占6.06%;12例好轉,占36.36%;19例有效,占57.58%。對照組治療有效率是84.85%,5例無效,占15.15%;13例好轉,占39.39%;15例有效,占45.45%。兩組相比,實驗組有效率較高,差異顯著(P<0.05)。
3討論
造成頑固性咳嗽的原因包括AGER、PNDs、慢性支氣管炎、服用ACEI、支氣管哮喘等。頑固性咳嗽具有反復發(fā)作、遷徙難愈等特點,積年月累可引起腎、肺、脾俱虛,對肺之宣發(fā)、氣血運行及津液輸布造成較大影響,可誘發(fā)肺脹或心并發(fā)癥等,危害嚴重。中醫(yī)研究中將該病列入咳嗽范疇,認為本病雖起外感,患者經(jīng)對癥治療后癥狀可消失,但仍有咳嗽表現(xiàn),氣短,胸悶,痰少,質粘,日久不愈,應用止咳藥及消炎藥效果不甚理想,將氣陰兩虛作為該病主要病機[1]。由于中老年人體弱,氣陰虧虛,病程較長,肺陰虧虛,造成虛熱內灼,且肺失潤降,而肺氣上逆,引起咳嗽;由于虛火灼津,肺損絡傷,故痰少,質粘;陰虛肺燥,津液無法濡潤上承,而口干;因肺氣虛導致氣短、胸悶。
中醫(yī)研究有\(zhòng)"母病及子\"理論,認為長期肺之虛火可耗傷腎精,而腎精虧損又能引起口干、咳嗽、盜汗、痰粘等,辯證屬于肺腎氣陰兩虛,主張治療時以補氣滋陰為主,潤肺止咳,補氣滋陰,化痰[2]。補氣滋陰止咳方為中醫(yī)常用方劑,方中成分有茯苓、黃芪、五味子、沙參、山藥、麥冬、炙甘草、生熟地、杏仁、百部、桔梗,其中黃芪具有益肺腎氣功效;麥冬、沙參可益肺腎陰;山藥、生熟地具有補益腎精功效,輔以茯苓可增強山藥化痰濁作用;桔梗、杏仁具有止咳、利咽、化痰、清肺功效;百部可止咳潤肺;炙甘草調和諸藥,起到止咳、補氣、潤肺作用[3]。在本研究中,實驗組經(jīng)補氣滋陰法治療后,治療有效率為93.94%;對照組經(jīng)西醫(yī)治療后,治療有效率為84.85%,實驗組明顯較高,表明補氣滋陰法是一種療效較好的治療方式。
綜上所述,對頑固性咳嗽患者采用補氣滋陰法治療,療效確切,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趙淑萍,周鳳銀,田朝霞.補氣滋陰法治療老年頑固性咳嗽45例[J].陜西中醫(yī),2005,26(8):742-743.
[2]高國青.中醫(yī)藥治療頑固性咳嗽的臨床研究進展[J].河北中醫(yī),2006,28(7):557-558.
[3]李儉勝.咳喘平湯治療頑固性咳嗽120例的臨床觀察[J].中國傷殘醫(yī)學,2012,20(8):43-44.
[4]李儉勝.咳喘平湯治療頑固性咳嗽120例的臨床觀察[J].中國傷殘醫(yī)學,2012,(08).
編輯/肖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