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觀察并總結兒童肺炎的影像學特點,以減少誤診、漏診,提高確診率。方法 擇取我院于2013年7月~2014年12月收治的支原體肺炎患兒100例,按照影像學檢查方式隨機分為CT組與X片組,對比兩組影像學檢查結果并總結其特點。結果 100例患兒中,右肺有病灶的有60例,左肺有病灶的有27例,雙肺均有病灶的有13例。兩種方式的檢查特點均為肺組織實變,CT掃描以高密度、不均勻狀態(tài)的肺部陰影為表現(xiàn)形式,X片則以間質浸潤為表現(xiàn)形式,兩組患兒的診斷正確率分別為80.0%(40/50)和74.0%(37/50)。結論 根據(jù)兒童肺炎的影像學特點,CT掃描比X片具有更高的診斷正確率。臨床上可以為患兒聯(lián)合使用兩種檢查方法進行檢查,以提高兒童肺炎的確診率。
關鍵詞:兒童肺炎;影像學特點;X胸片;CT掃描
兒童肺炎高發(fā)于冬春和夏秋的季節(jié)交替時期,氣候的突變使得幼兒的抵抗能力有所下降,從而因感染肺炎支原體而導致呼吸道感染[1]。兒童肺炎的傳染途徑是飛沫空氣傳播,由于兒童機體免疫力較差,因此病情較為嚴重,若不及時治療將有生命危險。目前臨床上多使用X片或CT進行影像學檢查,研究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擇取我院于2013年7月~2014年12月收治的支原體肺炎患兒100例,按照影像學檢查方式隨機分為CT組與X片組。其中CT組男性患兒33例,女性患兒17例,年齡為1~11歲,平均年齡(5.5±2.1歲);X片組男性患兒31例,女性患兒19例,年齡為2~12歲,平均年齡(6.6±4.1)歲。100例患兒臨床表現(xiàn)有:高熱、咳嗽、多痰、食欲不振、怕冷畏寒,部分患兒伴有頭痛、咽喉疼痛、生命體征微弱癥狀。進行肺部聽診時,干啰音24例,濕啰音11例。進行白細胞計數(shù)與中性粒細胞計數(shù),9例水平稍高。100例患兒入院后全部行以支原體陽性檢測,全部呈陽性結果,均確診為支原體肺炎。兩組患兒的年齡、性別等基本資料無明顯差異及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可比。
1.2方法 全部患兒均選擇藥物治療方式來抗支原體感染,CT組50例患兒行以CT掃描,X片組50例患兒行以X線片檢查??偨Y兩種檢查方式的影像學特點,分析比較其正確率。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8.0統(tǒng)計學軟件分析、處理研究中有關患兒例數(shù)、影像學診斷正確率的相關數(shù)據(jù),計數(shù)資料采用(n,%)表示,采用χ2檢驗。
2結果
據(jù)統(tǒng)計,患兒及自身病灶的分布有以下特點:右肺病灶60例,左肺病灶27例,兩肺病灶13例,見表1。
兒童肺泡發(fā)育不成熟,導致病原體于上呼吸道內釋放有毒物質,造成呼吸道發(fā)生炎癥。CT掃描的影像學結果多表現(xiàn)出高密度、不均勻的肺組織實變,100例患兒中,CT結果有以上表現(xiàn)的有40例,診斷率為80.0%。相較于CT掃描,胸片對于支原體肺炎的混合性炎癥表現(xiàn),顯示效果稍有不如。X片組50例患兒檢查后具有混合表現(xiàn)的有37例,診斷率為74.0%,見表2。
3討論
支原體肺炎的本質為間質性肺炎,支原體大于病毒而小于細菌,高發(fā)于冬春或夏秋的交替時期,臨床主要癥狀有高熱、咳嗽、多痰、咽喉腫痛等,部分患兒有頭痛、胸痛。該病癥于患兒群體經常不會出現(xiàn)明顯的肺部表現(xiàn),這使得小兒支原體肺炎的臨床診斷具有較高的難度,容易因誤診或漏診造成患兒死亡。臨床上多采用取血進行血清學檢驗的方式進行檢查[2],但血清學檢驗的檢查時間有較大的局限性,必須要在患兒感染肺炎支原體后的7~10 d左右才可于血清培養(yǎng)基中檢測到MP-IgM,且不說MP-IgM于早期診斷沒有太大的現(xiàn)實意義,這7~10 d的等待期也會造成診斷的延后,進而耽誤患兒的治療。影像學手段的不斷擴展正好彌補了血清學檢驗的延時缺陷,通過X線胸片和CT螺旋掃描患兒的胸部,可于病程早期發(fā)現(xiàn)患兒肺紋理的具體變化,進而做出及時診斷,為患兒的盡快診斷盡快治療提供有力保障。
觀察本研究數(shù)據(jù),可以發(fā)現(xiàn)兒童支原體肺炎具有如下影像學特點:①病變部位:病灶多位于單側,有87例,其中又多集中于右肺,有60例。左肺病灶僅17例,雙肺病灶也僅有13例,可知支原體肺炎的患兒其病灶多位于右肺單側。②病變表現(xiàn):肺炎發(fā)展早期,患兒的肺紋理發(fā)生變化,受淋巴細胞浸潤,紋理逐漸變粗變多,進而表現(xiàn)出支氣管發(fā)生充血或水腫現(xiàn)象[3]。若未于早期進行及時治療,單核細胞及淋巴細胞將對肺部行以更深一步的浸潤,炎性分泌物將于肺間質的基礎上進一步浸潤相鄰組織,除了肺紋理的增多與變粗,還會表現(xiàn)出斑點或片狀陰影,或者是模糊的絮狀陰影。另外,炎癥產生的黏液有可能堵塞相鄰的肺泡孔,于圖像上表現(xiàn)出不規(guī)則的透亮影[4]。
CT掃描的正確率略高于X線胸片,這是由于技術手段的不同造成的。X片對淋巴液浸潤肺間質而引起的病變有較高的顯示效果,CT掃描則對胸膜以及淋巴細胞的病變具有更高的顯示效果。臨床上可以結合兩種影像學檢查方式,依據(jù)兒童支原體肺炎的發(fā)病機制進行診斷。綜合兒童免疫系統(tǒng)、呼吸系統(tǒng)的生理特點,結合兩種影像學檢查手段的優(yōu)點,可以排除其他疾病對診斷結果造成的干擾,降低漏診、誤診率,提高診斷正確率。
4結論
CT和X片兩種影像學檢查方式均有反映肺組織實變的特點,對于兒童支原體肺炎混合炎癥的特點,CT掃描比X片具有更加有效的顯示結果。臨床上,為了提高兒童支原體肺炎的診斷正確率,可以聯(lián)合使用兩種方式為患兒進行影像學診斷。
參考文獻:
[1]王興國.小兒肺炎的影像學診斷及臨床意義(附116例分析)[J].中國衛(wèi)生產業(yè),2011.
[2]朱洪明,曹陽.小兒支原體肺炎的影像學診斷及價值[J].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2013.
[3]張錄林,詹志民.兒童支原體肺炎的影像學診斷[J].齊齊哈爾醫(yī)學院學報,2012.
[4]馬秋偉.探討小兒肺炎支原體肺炎X線的診斷分析[J].吉林醫(yī)學,2014.編輯/肖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