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對神經元特異性烯醇化酶( NSE)、癌胚抗原 (CEA)、腫瘤特異性生長因子 (TSGF) 3種腫瘤標志物聯(lián)合檢測在肺癌診斷中的價值進行分析。方法 選取肺癌患者45例為觀察組, 選取同期健康體檢者46例為對照組,對上述3種腫瘤標志物進行測定,并對其敏感度與特異度進行對比。結果 觀察組NSE、CEA、TSGF均顯著高于對照組。TSGF 敏感度及特異度最高。結論 在肺癌診斷中,對上述3種腫瘤標志物展開聯(lián)合檢測可促使臨床診斷率大幅提高,值得在臨床中推廣。
關鍵詞:肺癌診斷;腫瘤標志物;聯(lián)合檢測
肺癌是目前全世界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近年來肺癌發(fā)病率逐步上升,且其死亡率在所有惡性腫瘤中占據(jù)首位[1]。據(jù)國外文獻報道,2008年歐洲新發(fā)肺癌病例數(shù)達到39萬[2]。我國20世紀90年代初的肺癌病死率較70年代上升了1.5倍,并且肺癌患者顯年輕化趨勢[3]。但由于肺癌在早期無明顯發(fā)病癥狀或較輕,不易及時發(fā)現(xiàn)。一旦出現(xiàn)咳嗽、咯血、胸悶氣急、胸痛、聲嘶等癥狀,多為肺癌中晚期且常常伴有血行轉移或淋巴道轉移。因此及時、正確地對肺癌作出診斷、積極治療對降低肺癌的病死率具有極其重要的臨床意義。
近年來,應用血清腫瘤標志物輔助肺癌早期診斷和預測患者病情的相關研究已成為這一領域的研究焦點。為提高肺癌診斷率,福建醫(yī)科大學附屬協(xié)和醫(yī)院在患者影像學,細胞學與組織病理學檢查的基礎上,對肺癌患者與健康人群體內三種腫瘤標志物展開聯(lián)合檢測,取得了良好的鑒定效果,現(xiàn)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1月~12月我院收治的肺部疾病患者和在我院接受體檢的健康人群共142例為研究對象,納入的肺部疾病患者均經病理、影像學檢查予以確診,患者的病例資料記錄完整,肺癌患者均未接受過放療或化療治療。將診斷為良性肺部疾病的患者列為良性疾病組,共納入51例,其中有肺部感染患者14例、支氣管擴張合并肺部感染患者8例、肺結核患者1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5例、肺良性腫瘤患者6例、間質性肺部疾病患者8例,有男29例,女22例,患者平均年齡為(55.8±4.92)歲;將診斷為肺癌的患者列為肺癌組,共納入45例,其中,男25例,女20例, 患者平均年齡為(58.4±5.03)歲,14例為鱗癌、18例為腺癌、10例為小細胞肺癌、1例為大細胞癌、2例為腺鱗癌,將體檢健康人群列為對照組,共納入46例,其中男28例,女18例,平均年齡為(56.4±7.24 )歲。三組研究對象的年齡和性別構成的差異無顯著性(P>0.05),可展開對比。
1.2方法 三組成員均在清晨空腹狀態(tài)下,抽取靜脈血5ml,靜置10min后,室溫離心3000 r/min,10min后分離血清,并置于-80℃冰箱凍存。采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測定三組血清中腫瘤特異性生長因子(TSGF);采用全自動免疫化學發(fā)光儀測定神經元特異性烯醇化酶( NSE)、癌胚抗原(CEA),測定所用試劑盒均為配套試劑盒,并嚴格按操作步驟進行,禁止標本反復凍融和加熱。
1.3參考范圍 本文3項腫瘤標志物檢測中,以試劑盒說明書提供的為準,腫瘤特異性生長因子(TSGF)大于71U/ml;神經元特異性醇化酶(NSE)大于13ng/ml;癌胚抗原(CEA)大于 5ng/ml,有一項或者一項以上腫瘤標志物水平大于上述數(shù)值則確診為陽性,反之為陰性。
1.4統(tǒng)計學處理 所有數(shù)據(jù)采用SPSS 18.0軟件統(tǒng)計處理,鑒于血清腫瘤標志物表達水平為偏態(tài)分布。因此,組間比較時,采用Kruskal-Wallis秩和檢驗或者Wilcoxon秩和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腫瘤標志物對肺癌診斷的靈敏度、特異性、約登指數(shù)如下:靈敏度=(真陽性數(shù)/確診為肺癌的人數(shù));特異性=(真陰性數(shù)/無病受試者人數(shù));約登指數(shù)=(靈敏度+特異性)-1。靈敏度越高,檢測出疾病的可能性越大,特異性越高,誤診的可能性越??;約登指數(shù)越接近,指標真實性越好,診斷價值越高。
2 結果
2.1三組成員腫瘤標識物檢測結果對比 與體檢健康組比較,肺部良性疾病組及肺癌組的TSGF、NSE、CEA三項指標均有顯著性差異(P<0.05),見表1。
2.2三種血清腫瘤標志物對肺癌診斷的評價 在三種腫瘤標志物中腫瘤特異性生長因子 (TSGF)的靈敏度及特異性最高;其中三種指標聯(lián)合檢測后,其靈敏度高達98.6%,明顯提高了檢測的靈敏度和特異性。
3 討論
3.1肺癌的早期發(fā)現(xiàn)、診斷、治療是提高其治愈率的重要手段之一。目前常用的診斷方法有物理學方法、組織細胞學方法和化學方法三大類。前兩類方法適用于中晚期患者,且操作復雜、費用昂貴;化學方法由于具有簡便易行的優(yōu)點而得以廣泛應用,特別是近年來腫瘤標記物檢測的迅猛發(fā)展,已成為惡性腫瘤早期診斷的主要手段之一。
3.2腫瘤特異性生長因子(TSGF),是惡性腫瘤細胞產生并釋放到外周血液中的一種分子量不大的可溶性多肽類物質, 在惡性腫瘤形成和生長時能促使腫瘤及周邊毛細血管的大量增殖[4]。它不僅帶有惡性腫瘤的特異性, 而且在癌腫形成的初期釋放到血液當中,并能達到臨床可檢測的濃度,后期隨著病情的惡化,其靈敏度會下降。本檢測結果證實了,在3種腫瘤標志物中 TSGF的靈敏度及特異性最高。鑒于TSGF具有廣譜性、敏感性、特異性的優(yōu)點,開展肺癌早期診斷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
3.3綜合本文檢測結果,發(fā)現(xiàn)腫瘤標志物單獨檢測,其敏感度、準確度等均不高,常導致漏診、誤診現(xiàn)象,而通過對三項腫瘤標志物的聯(lián)合使用能夠有效提高檢測準確性、靈敏度及特異度,從而為臨床診斷、治療及預后提供有效的參考依據(jù),具有顯著的臨床價值。
參考文獻:
[1]王一帆,畢清,任宏軒.聯(lián)合檢測血清腫瘤標志物診斷非小細胞肺癌的研究進展[J].南昌大學學報(醫(yī)學報),2013,53(1):76-77.
[2]Ferlay J,Parkin DM,Steliarova-Foucher E. Estimates of cancer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in Europe in 2008 [J].Eur J Cancer,2010,46(4):765-781.
[3]錢桂生,余時滄.肺癌流行病學最新資料與啟示[J].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2012,35(2):86-89.
[4]徐元斌.惡性腫瘤特異性生長因子(TSGF) 測定及臨床應用[J].福建醫(yī)學檢驗,1996,1(3):118.
編輯/成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