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擬平痤湯治療痤瘡的臨床研究
劉秀琴郭信
(河南省黃河三門峽醫(yī)院三門峽472000)
摘要:目的:觀察自擬平痤湯治療痤瘡的臨床療效。方法:選取在我院門診治療的痤瘡患者80例,隨機分為治療組(40例)和對照組(40例),治療組給予自擬平痤湯口服,200 ml/次,2次/d;對照組給予美滿霉素,2次/d,50 mg/次,同時外搽阿達帕林凝膠,1次/晚,0.1 g/次,30 d為1個療程,分別于治療前后統(tǒng)計患者癥狀積分,計算治療總有效率。結(jié)果:治療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有顯著性差異;治療組皮損消退率高于對照組,P<0.05,有顯著性差異。結(jié)論:自擬平痤湯治療痤瘡具有較好的療效。
關(guān)鍵詞:痤瘡;平痤湯;臨床療效
痤瘡是皮膚科最常見的一種毛囊皮質(zhì)腺慢性炎癥性疾病,多發(fā)于青少年,男性多于女性,以粉刺、丘疹、結(jié)節(jié)、膿皰為主要特征,好發(fā)部位為顏面及胸背部。目前認為座瘡的發(fā)病機制主要與脂質(zhì)分泌過多、毛囊皮脂腺導(dǎo)管堵塞、細菌感染、炎癥反應(yīng)以及外用化妝品使用不當?shù)戎T多因素密切相關(guān)。目前西醫(yī)治療主要以維甲酸類藥物、抗生素、皮質(zhì)類固醇激素、性激素或者維生素類藥物為主,雖然取得了一定療效,但存在副作用多、容易反復(fù)等局限。相對而言,中醫(yī)治療痤瘡的手段更加豐富,中醫(yī)認為,本病主要與內(nèi)熱熾盛、外受風邪有關(guān)。臨床上一般分為陰虛內(nèi)熱、肺胃濕熱、瘀熱痰結(jié)和沖任不調(diào)4個證型。治療方面通過調(diào)節(jié)臟腑功能,疏通經(jīng)絡(luò)氣血,從而達到標本兼治,減輕副作用,減少復(fù)發(fā)。我院采用自擬平痤湯治療痤瘡取得了一定的療效?,F(xiàn)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選取2012年4月~2014年4月在我院門診治療的符合痤瘡診斷標準、納入標準的患者80例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48例,女32例;年齡15~32歲,平均年齡(23.96±9.81)歲;病程0.5~5年,平均病程3年。隨機分為治療組(40例)和對照組(40例),治療組男25例,女17例,平均年齡(24.53±8.62)歲;對照組男23例,女15例,平均年齡(23.38±8.43)歲。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皮損程度等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研究方法治療組給予我院自擬平痤湯口服,處方為白花蛇舌草30 g、連翹10 g、夏枯草15 g、益母草30 g、黃芩10 g、白蒺藜30 g,肺熱熾盛者加用生石膏30 g、浙貝10 g;肝火偏盛者加用茵陳30 g、虎杖15 g;瘀血內(nèi)阻者加用丹參30 g、山楂30 g;便秘者加用桃仁10 g、大黃10 g。使用本院煎藥機,每付煎成400 ml,并使用真空塑料袋分裝為200 ml/袋,早晚各服1袋。對照組口服美滿霉素,2次/d,50 mg/次,同時外搽阿達帕林凝膠,1次/晚,0.1 g/次,30 d為1個療程。分別于治療前及治療后觀察患者皮疹數(shù)量及消退情況,計算癥狀積分及皮損積分情況。在治療期間注意控制飲食,避免進食生冷刺激油膩飲食,忌用手擠壓或濫用化妝品。
1.3統(tǒng)計學分析采用SPSS17.0分析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顯著性;P>0.05為差異無顯著性。
2.1臨床療效判定標準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dǎo)原則》制定。通過統(tǒng)計治療前后癥狀積分,采用尼莫地平法計算療效指數(shù)。療效指數(shù)=[(治療前積分-治療后積分)/治療前積分]×100%。臨床痊愈:皮損消退,或僅遺留少許色素沉著,癥狀消失,療效指數(shù)減少≥95%;顯效:皮損大部分消退,癥狀明顯減輕,療效指數(shù)減少≥70%;有效:皮損部分消退,癥狀改善,療效指數(shù)減少≥50%;無效:皮損消退不明顯,或臨床癥狀反見惡化,療效指數(shù)減少<50%。
2.2皮損療效判定標準皮損積分,即皮損程度、數(shù)量、顏色和腫痛4項積分之和。皮膚損害消退率=[(治療前皮損積分-治療后皮損積分)/治療前皮損積分]×100%。
2.3臨床療效比較兩組總有效率比較,χ2=5.541,P=0.018 6<0.05,有顯著性差異。見表1。
表1 兩組療效比較
2.4皮損積分比較兩組治療后皮損積分比較,t=11.77,P<0.05,有顯著性差異;兩組皮損消退率比較,P<0.05,有顯著性差異。見表2。
表2 兩組皮損積分比較(x±s)
痤瘡中醫(yī)稱之為“粉刺、風刺、肺風粉刺”,中醫(yī)對于該病的認識由來已久,《素問·生氣通天論》記載:“勞汗當風,寒薄為皶,郁乃痤”,“汗出見濕,乃生痤疿”,對該病的病機進行了闡述?!吨T病源候論》記載:“謂面上有風熱氣生,頭如米大,亦如谷大,白色者是”,詳細描述了痤瘡病因及皮疹特點。《外科正宗》曰:“此因熱體見風毛竅所閉,宜服消風散,洗用苦參湯;甚者皮損,匝匝成瘡,以鵝黃散軟絹帛蘸藥撲之。”《醫(yī)宗金鑒》曰:“肺風粉刺肺經(jīng)熱,面鼻疙瘩赤腫疼,破出粉汁或結(jié)屑,枇杷顛倒自收功?!睂τ谠摬〉牟∫虿C各家認識不一,大體以外邪侵襲、熱邪為患、濕邪為患、病久致瘀、陰虛火旺、沖任不調(diào)為主,具體分型分為陰虛內(nèi)熱、肺胃濕熱、瘀熱痰結(jié)和沖任不調(diào)4個證型。本人認為痤瘡與肺、脾、胃、心經(jīng)關(guān)系密切,肺經(jīng)血熱,外感風邪,邪熱外犯肌膚,上熏頭面而發(fā)病,根據(jù)中醫(yī)理論并結(jié)合自己的臨床經(jīng)驗自擬平痤湯治療痤瘡,治療結(jié)果顯示,治療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有顯著性差異;治療后治療組皮損消退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有顯著性差異。
本方以白花蛇舌草、連翹、黃芩清熱解毒,白蒺藜、夏枯草疏風散結(jié),益母草活血通絡(luò)。白花蛇舌草具有清熱解毒、消癰散結(jié)、利水消腫功效,現(xiàn)代藥理學研究顯示白花蛇舌草總黃酮有顯著的抗痤瘡丙酸桿菌作用[1],亦有研究證明白花蛇舌草具有很強的抑制皮脂腺分泌和抗雄性激素作用。連翹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散結(jié)、疏散風熱功效,有“瘡家圣藥”之稱,黃略等[2]采用藥基平板法分析48種中藥對痤瘡丙酸桿菌的體外抑制作用,結(jié)果顯示對痤瘡丙酸桿菌高度敏感的有丹參、連翹、虎杖、大黃、黃連等;中度敏感的有黃芩、龍膽草、大青葉、金銀花等。吳小紅等[3]對中藥蛇丹方及其方中生藥對痤瘡丙酸桿菌的抑菌作用進行研究,結(jié)果顯示白花蛇舌草、丹參、黃芩、夏枯草、制大黃、連翹、蒲公英、莪術(shù)、生山楂、益母草、白蒺藜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丙酸桿菌的作用。夏枯草具有清肝散結(jié)功效,有研究顯示夏枯草能有效抑制體外金黃色葡萄球菌的生長[4],臨床用于治療痤瘡取得了一定的療效[5]。本方中所用藥物實驗證實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痤瘡丙酸桿菌的作用,諸藥合用形成復(fù)方制劑發(fā)揮了更佳的抑制痤瘡丙酸桿菌作用,從而達到治療痤瘡的目的。
參考文獻
[1]吳買平.白花蛇舌草霜治療尋常痤瘡臨床研究[D].長沙:湖南中醫(yī)藥大學,2005.43
[2]黃略,孔俐君,孔令,等.48種中藥對痤瘡丙酸桿菌的抑制作用[J].中華皮膚科雜志,1992,25(5):307-308
[3]吳小紅,劉瓦利,于勇.中藥蛇丹方及其構(gòu)成圣藥對痤瘡丙酸桿菌的抑菌作用[J].中國中西醫(yī)結(jié)合皮膚性病學雜志,2003,2(4):222-224
[4]鄧子煜,徐先祥,張小鴻,等.夏枯草藥理學研究進展[J].安徽醫(yī)學, 2012,33(7):937-939
[5]胡燕,戴迅毅,韓燕燕.夏枯草片聯(lián)合阿達帕林凝膠治療尋常痤瘡療效觀察[J].亞太傳統(tǒng)醫(yī)藥,2014,10(21):108-109
收稿日期:(2015-04-07)
doi:10.13638/j.issn.1671-4040.2015.09.019
文獻標識碼:B
中圖分類號:R758.7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