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義杰
秋季學期開學沒幾天,江西省九江縣二中初三年級就有學生向記者反映,晚上到學校上晚自習時,被學校強制要求簽一份“安全協(xié)議”,其中寫明“在上下晚自習路上出了事學校一概不負責”。家長們表示,這種規(guī)避責任的做法讓他們感情上接受不了。(9月14日 《潯陽晚報》)
毫無疑問,學校的這種做法是不妥的,且不說感情上讓人難以接受,單是以平等自愿、協(xié)商一致的原則來衡量,簽訂這樣的協(xié)議也是不合理的。況且,國家早有明文規(guī)定,學生自行上學、放學、返校、離校途中發(fā)生的安全事故,學校不承擔事故責任(見教育部《學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第十三條)。因此從法律法規(guī)層面來說,學校與學生簽訂這樣的“安全協(xié)議”純屬多余。
可是,學校也有苦衷。近年來頻發(fā)的“校鬧”事件,常常讓相關規(guī)定遭遇尷尬。在某些學生安全事故處理上,學校很多時候哪怕贏在了理上,也輸在了時間與精力上,因此面對學生的安全問題,學校猶如驚弓之鳥。加上某些上級主管部門“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維穩(wěn)思維,給學校帶來了很大的壓力。
可以說,學校害怕糾紛、害怕?lián)辉摀?,成為與學生簽訂“安全協(xié)議”主要原因。一來,學校覺得簽訂此類協(xié)議有一定的警示作用,能增強學生和家長的安全意識;二來,此種方式對于“厘清責任”有一定作用,必要時能給事件的處理增加“贏的籌碼”。
要求學生簽訂“安全協(xié)議”,折射出學校的管理焦慮。長此以往,將不利于建立良好的家校關系,不利于學校的健康發(fā)展。該如何化解這一焦慮呢?一者,要依法行事,尤其是教育主管部門,在面對學生安全事故時,必須嚴格按照法律程序處理,避免為了“維穩(wěn)”而任意犧牲學校利益;二者,學校要以積極負責的態(tài)度開展教育教學活動,比如盡量避免晚自習下課太晚(該事件中的學校晚自習上到22點,明顯就不合理),降低學生放學期間的安全風險;三者,家長應該積極配合學校做好相關工作,比如經(jīng)常對孩子進行安全教育,提高孩子的安全意識。
總的說來,不管是學校還是家長,都應該意識到,任何規(guī)章制度都不可能十全十美,雙方只有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多一些換位思考,才能更好地促進家校和諧,共同把孩子教育好。
(責編 歐金昌)
看了本期教育時評的文章,您是不是也有話要說呢?或者對別的教育事件,您也有自己的觀點?歡迎留言或投稿:gxjydd@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