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底,第二屆中國國際裝置藝術學術論壇在上海龍美術館舉辦,同期舉辦的還有“2014年中國國際裝置藝術展”,得知這個消息的第一個反應是已經第二屆了,通過網絡補了下課才了解到該論壇的第一屆是2013年10月份在北京798藝術區(qū)的圣之空間舉辦的,上一屆唯一的以為參展藝術家馬得是本屆論壇相應展覽的策展人,20多位參展藝術家也讓本次展覽面貌更豐富,國外藝術家的參展也使得展覽看上去更加國際化,更加符合“國際”這個名頭。不過裝置藝術在今天出現在大大小小的展覽上已經不足為奇,反而哪個展覽上沒有幾件裝置作品倒顯得有點不夠當代,太過于“傳統(tǒng)”。
本期特別報道梳理了自’85美術新潮以來中國裝置藝術的發(fā)展,自產生之初裝置藝術作為一種前衛(wèi)的藝術形式經歷了30多年的發(fā)展,從最初的抄襲模仿,到反思后的創(chuàng)造,藝術家的創(chuàng)作無論是語言,形式,還是對作品的駕馭能力都越來越成熟。近些年,聲音裝置、影像裝置、多媒體裝置等跨界的形式越來越多,裝置藝術走向泛化,它已經成為一種最適合藝術家表達觀念的主流藝術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