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奇
前陣子在一本教育雜志上看到一篇報道,講述的是一位從德國回來的女士談及親身經(jīng)歷的一件事,對于我們教育者頗有啟示。一個星期天,她領著5歲的兒子到公園玩,兒子用一只“紙飛機”換了德國小朋友的一輛電動“小汽車”,這件事使母親大吃一驚。因為那只紙飛機充其量只值5美分,而這輛小汽車至少也要值20多美元。開始她以為兒子說謊,當找到小汽車的主人和德國小孩的媽媽時,這位德國母親說:“小汽車是屬于孩子的,該由孩子做主。”她還說:“你兒子喜歡,小汽車就歸他了。過會兒,我會領著孩子上玩具店,讓他知道這輛小汽車值多少錢,能買多少個紙飛機,這樣他就不會第二次做這樣的蠢事了?!痹谖覀兊纳钪杏泻芏囝愃频氖虑榘l(fā)生,但我們很多的時候會失去冷靜去批評孩子,而忽視孩子的感受。我們要尊重孩子的選擇,不干預、不阻止,也不單純批評孩子的做法,而是采取有效措施。
“一切最好的教育方法,一切最好的教育藝術(shù),都產(chǎn)生于教師對學生無比熱愛的熾熱心靈中?!笨梢钥隙ǖ卣f,我們的教師對學生的愛是無須言說的,甚至是無以復加的,日復一日“三更燈火五更雞”地備課和批改作業(yè),終其一生“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地奉獻——都是教師愛的體現(xiàn)。甚至連恨鐵不成鋼的責備、包辦一切的呵護、疾言厲色的批評——我們都無法否認,在很多時候,這也是因為愛。但是,一些教師卻常常抱怨,教育的效果和理想相去甚遠,對自己的苦心,學生也往往并不領情,師生關系疏遠、隔膜、緊張,師生之間甚至時常發(fā)生對立、沖突,這是為什么?
愛,但缺乏尊重——在很多時候,這就是問題的癥結(jié)。
法律和教育學規(guī)律早就明確,學生首先是一個具有獨立人格和獨特價值的人,是一個和教師平等的生命主體,然后才是一個學生。
愛學生,首先要尊重學生。教育,從尊重開始。
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告訴我們:人的需求遵循生理需求、安全需求、被尊重的需求、人際交往的需求和自我實現(xiàn)需求的遞增規(guī)律。只有低層次的需求得到滿足之后,人們才可以更加安心地工作,更愿意全心作付出,達到自我管理和自我實現(xiàn)。
從學生的角度來講,尊重的基本需求被滿足,在人際關系中,才會尊重別人;在自我實現(xiàn)上,才會更自覺。
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為了一切的孩子、為了孩子的一切的教育宗旨和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自我管理、自由發(fā)展的要求,更迫使教師深刻反思:我們該怎樣對待學生,才能讓愛結(jié)出碩果,讓教育達到理想的目的。
尊重學生的個性和稟賦。天下沒有兩片相同的樹葉子,每個學生都是獨一無二的。因為“每一個小孩都是一個與眾不同、有自己的天賦與興趣愛好的人,個人的這些天賦與興趣愛好就叫學習模式?!倍昂⒆幼钍鼓愀械酱煺鄣氖?,可能就是他們最大的優(yōu)點和才能?!?/p>
人的可貴之處就在于人的獨特性和多變性,教師尊重學生,就要努力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寬松的環(huán)境,使之享受自由成長的樂趣。
譬如在課堂教學中,總有一些學生領悟較快,而另一些則相對較慢。對學優(yōu)生我們不難做到給予機會,投之以欣賞的目光。
尊重學生的選擇和決定。學生雖然年紀較小,但他們每個人都有獨立的人格和自由的意志,都有自己的思想和情感,都有自己的興趣和愛好。個人志趣的確立、學習方法的采用、班級事務的處理……教師都應征求學生的意見,聽取學生的想法,尊重學生的選擇。
尊重學生作為人的一切權(quán)利。學生作為未成年人,理應享有比成年人更多的愛與關懷?!吨腥A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教師法》、《義務教育法》等法律法規(guī),都明確規(guī)定了“未成年人的人身、財產(chǎn)和其他合法權(quán)益不受侵犯”,要“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嚴”,絕不能“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而且也要保護“未成年人的個人隱私”,即使“對品行有缺點、學習有困難的學生”,也“應當耐心教育、幫助,不得歧視”等等。
西諺說,魔鬼在細節(jié)中,同樣,上帝也在細節(jié)中。尊重學生,要從點滴做起,勿以事小而忽略。
自尊是尊重。衣著整潔、面容和藹、舉止得體、話語可親……時刻保持良好的形象是尊重;刻苦鉆研業(yè)務,不斷提高能力,視職業(yè)為事業(yè)、使教育成藝術(shù),更是尊重。
傾聽是尊重。當學生向我們述說時,不管他的年紀有多么小,不管他說的是令人開心或令人生氣的事,也不管他的表達是否流利順暢,我們都要像聆聽領導和長者的教導一樣去傾聽,專心致志地傾聽、全神貫注地傾聽。
理解是尊重。對于學生的局限與過失,雖然我們不能縱容與放任,但是,我們一定要首先從孩子的角度去感受和體會一下,盡力找尋諒解和寬容的理由。
信任是尊重。信任學生有自我學習的能力、自我管理的能力,相信學生的話,相信學生承諾的事。
平等是尊重。當誤解了學生時,教師應主動地表達歉意;當學生走進辦公室,教師應禮貌地請坐;當學生幫我們做了事,不論多么微不足道,教師也要由衷地表示感謝……教師平等的目光猶如三月的陽光,會使學生的美德“草長鶯飛”,而這,正如綠葉之于造化——既是造化的賜予,也是對造化的奉獻與回報。
愛迪生說“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學生?!辈ハ禄ㄗ眩斋@姹紫嫣紅的春天;播撒尊重,必然收獲健全人格的成長、美好人性的光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