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輝,方紅明
(浙江蕭山醫(yī)院,浙江杭州311202)
兩種不同中醫(yī)證型的癌痛患者在嗎啡滴定中差異性研究
王輝,方紅明
(浙江蕭山醫(yī)院,浙江杭州311202)
目的研究中醫(yī)證候與嗎啡滴定過程的相關性以及兩種不同中醫(yī)證型在嗎啡滴定過程中有無差異。方法入組的氣血虧虛證和熱毒內(nèi)蘊證癌痛患者共74例,分別進行口服嗎啡滴定,直至疼痛控制(NRS≤3),記錄達到疼痛控制所需滴定次數(shù)及嗎啡使用總劑量,采用SPSS19.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結果41例氣血虧虛證患者就診時疼痛程度平均(5.07±1.13)分,平均滴定次數(shù)為(4.39±0.83)次,完成滴定的平均嗎啡總劑量為(24.76± 9.15)mg。33例熱毒內(nèi)蘊證患者疼痛程度平均(5.85±1.00)分,平均滴定次數(shù)(4.87±0.60)次,完成滴定的平均嗎啡總劑量為(33.48±10.93)mg。經(jīng)t檢驗,P均<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結論氣血虧虛證的平均疼痛程度較輕,平均滴定次數(shù)及嗎啡總劑量上小于熱毒內(nèi)蘊證。
癌痛;嗎啡滴定;中醫(yī)證型;相關性
慢性癌痛對癌癥患者及其家屬是一種折磨,患者生活質量受到嚴重影響。據(jù)報道約1/4新診斷惡性腫瘤的患者、1/3正在接受治療的患者以及3/4晚期腫瘤患者合并疼痛[1-3],在我國有61.6%腫瘤患者伴有癌痛[4]。阿片類藥物是中、重度疼痛(NRS評分≥4分)治療的首選藥物,阿片類止痛藥的療效及安全性存在較大個體差異,需要逐漸調(diào)整劑量以獲得最佳用藥劑量,稱為劑量滴定[5]。由于每個癌痛患者病情不同、對疼痛的閾值不同以及對鎮(zhèn)痛藥的敏感、耐受程度不同,所以我們必須根據(jù)患者的個體差異進行止痛藥的劑量滴定,從而獲得最滿意的止痛效果[6]。不同的患者在滴定過程中存在較大的個體差異,出現(xiàn)爆發(fā)痛的程度、次數(shù)及使用嗎啡劑量不同,這種個體性差異可能與中醫(yī)的癌痛證型有一定的相關性,筆者對此進行了臨床研究。
1.1 一般資料在本院道德倫理委員會同意后,對2013年4月—2013年12月在浙江蕭山醫(yī)院腫瘤內(nèi)科伴有中重度疼痛的惡性腫瘤患者進行臨床研究,符合納入標準,入組時簽署知情同意書。本研究共入組74例患者,其中肺癌16例,肝癌14例,胰腺癌12例,胃癌8例,乳腺癌4例,結腸癌4例,食管癌2例,膽囊癌2例。41例屬氣血虧虛證:男23例,女18例,年齡34~76歲,平均(62.58±7.24)歲,有高血壓病7例,糖尿病6例;33例屬熱毒內(nèi)蘊證:男19例,女14例,年齡35~78歲,平均(63.15±6.43)歲,有高血壓病6例,糖尿病4例。2組年齡、性別、合并癥等方面比較,無顯著性差異,經(jīng)t檢驗,P>0.05。
1.2 納入標準18~80歲的腫瘤患者;中重度癌痛(NRS評分≥4分)的患者,未使用過阿片類藥物的,擬使用阿片類藥物進行鎮(zhèn)痛治療;或弱阿片類藥物使用的病人,目前疼痛控制效果欠佳,需要進行強阿片類的藥物控制;入組前后不會進行化療、放療、靶向治療、激素治療或雙膦酸鹽治療;能同醫(yī)生進行交流,既往及目前無交流障礙,排除精神病史、意識障礙等,能自己或通過他人幫助完成量表及疼痛評估;符合熱毒內(nèi)蘊證、氣血虧虛證癌痛中醫(yī)證型辨證標準者。
1.3 排除標準不符合入組標準的患者;非癌癥因素導致的疼痛。
1.4 中醫(yī)辨證標準癌痛的中醫(yī)證候分型依據(jù)醫(yī)家個人經(jīng)驗有諸多不同的證候分型,臨床上無統(tǒng)一規(guī)范的標準。筆者參照中醫(yī)教材及文獻研究,結合多年的臨床經(jīng)驗,以及前期本科室臨床預實驗研究,選取本科室臨床上最為常見的熱毒內(nèi)蘊證和氣血虧虛證為研究證型。依據(jù)第7版《中醫(yī)診斷學》[7]熱毒內(nèi)蘊證和氣血虧虛證的辨證標準:①熱毒內(nèi)蘊證,癥見:疼痛較劇,多呈灼痛,得冷稍減,伴見局部腫脹、灼熱,常有發(fā)熱口渴、口氣熱臭、大便秘結、出血等;患者情緒不寧,煩躁不安,易怒,舌質紅絳,苔黃少津,脈數(shù)。②氣血虧虛證,癥見:隱痛,綿綿不休,疲勞后尤甚,納差,伴身體消瘦,面色無華,少氣無力,神疲懶言,舌淡苔白,脈細弱。
采集四診,進行中醫(yī)證候分型,依據(jù)《癌癥疼痛診療規(guī)范(2011年版)》[5]進行規(guī)范的口服嗎啡滴定,觀察滴定過程中出現(xiàn)爆發(fā)痛的次數(shù)、嗎啡的總劑量。采用SPSS19.0統(tǒng)計軟件對結果進行分析,2種證型完成滴定所需次數(shù)和嗎啡總劑量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3.1 2組疼痛性質比較見表1。
表1 2組疼痛性質比較(n,%)
3.2 2組疼痛程度NRS評分比較見表2。中度疼痛指NRS評分為4~6分,重度疼痛指NRS評分為7~10分。
表2 2組疼痛程度比較(n,%)
3.3 2組嗎啡滴定情況比較見表3。
表3 2組嗎啡滴定情況比較(x±s)
3.42 組不良反應情況比較見表4。
表4 2組不良反應情況比較(n,%)
本研究通過對74例癌痛患者的2組不同中醫(yī)證型在嗎啡滴定過程中的情況進行分析,結果顯示2組在疼痛性質和程度上有差異,氣血虧虛證的平均疼痛程度較輕,滴定平均次數(shù)及嗎啡總劑量上小于熱毒內(nèi)蘊證。氣血虧虛證,病屬虛證,氣血不足,不榮則痛,痛時隱隱,痛勢不劇,綿綿不休,故疼痛程度相對較輕,在滴定過程中使用嗎啡劑量少。熱毒內(nèi)蘊證,病屬實證,疼痛較劇,多呈灼痛,并可伴見局部腫脹、灼熱,故疼痛程度相對較重,在滴定過程中使用嗎啡劑量較大。2組在不良反應上未見明顯差異。
本研究為初步探索性研究,證實了不同的癌痛中醫(yī)證候類型在嗎啡滴定過程中存在差異性,亦證明了不同的中醫(yī)證型在使用嗎啡劑量上存在不同。下一步可使用中藥干預證型,期望能增加止痛效果、減少嗎啡劑量及毒副作用。張海鷗等對60例胃癌癌痛患者進行隨機對照研究,發(fā)現(xiàn)中西醫(yī)結合治療對改善患者疼痛癥狀、提高生活質量、延長生存期取得良好的效果[8]。癌痛是目前臨床所面臨的一大難題,緩解患者的疼痛需要多學科的交叉合作,充分利用各學科的優(yōu)勢,取長補短,并加強中西醫(yī)之間相互配合,探索中西醫(yī)在控制癌痛方面的契合點,以便更好地聯(lián)合作用,發(fā)揮最大的止痛效應[9]。
[1]COHEN M Z,EASLEY M K,ELLIS C,et al.Cancer pain management and the JCAHO′s pain standards:an institutional challenge[J].J Pain Symptom Manage,2003,25(6):519-527.
[2]GOUDAS L C,BLOCH R,GIALELI-GOUDAS M,et al.The epidemiology of cancer pain[J].Cancer Invest,2005,23(2):182-190.
[3]SVENDSEN K B,ANDERSEN S,ARNASON S,et al.Breakthrough pain in malignant and non-malignant diseasers:a review of prevlence, characteristics and mechanisms[J].Eur J Pain,2005,9(2):195-206.
[4]HONGMING PAN,ZAIYUN ZHANG,YIPING ZHANG,et al.Efficacy and tolerability of oxycodone HC l controlled-release tablets on moderate to severecancerpain[J].Clin Drug Invest,2007,27(4):259-267.
[5]于世英.癌癥疼痛診療規(guī)范(2011年版)[EB/OL].(2011-12-31)[2015-5-31].http://www.caca.org.cn/system/2012/06/11/ 011107045.shtml.
[6]KOIZUMI W,TOMA H,WATANABE K,et al.Efficacy and tolerability of cancer pain management with controlled-release oxyeodone tablets in pioidnaive cancer pain patients,starting with 5 mg tablets[J].Jim J Clin Oncol,2004,34(10):608-614.
[7]鄧鐵濤,郭振球.中醫(yī)診斷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 2006:171.
[8]張海鷗,方文怡,黃銘涵,等.中西醫(yī)結合提高中晚期胃癌患者生活質量的臨床觀察[J].福建中醫(yī)藥,2010,41(4):8-9.
[9]薛娜,林洪生.中西醫(yī)治療癌癥疼痛的現(xiàn)狀及思考[J].現(xiàn)代腫瘤醫(yī)學,2012,20(5):1072-1076.
R730.6
B
1000-338X(2015)04-0020-02
2015-05-05
王輝(1984-),男,碩士。
方紅明,主任醫(yī)師,碩士。E-mail:fanghongming@zjxsh.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