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英
一、轉變教育觀念、改進教學方法
1. 課堂要注重舊知復習。上課開始對舊知識的復習應當是課堂教學的關鍵,有時還是課堂教學的重點?!痘瘜W課程標準》指出“化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fā)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上”。復習的目的就是為學生學習新知奠定基礎,掃清障礙,做好知識上和心理上的準備。比如在講解《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時可以先復習《氧氣的實驗室制法》等,再來學習時就很容易使學生明白反應物的狀態(tài)和反應條件決定氣體發(fā)生裝置等問題了,課堂效率就會明顯提高。
2. 善于設計疑問。在課堂教學中,要善于讓學生在活動中發(fā)現(xiàn)新問題,或者對新知識巧妙的鋪墊并適時加以引深,從而讓學生發(fā)現(xiàn)新問題,進而讓學生提出問題,再讓學生進一步去研究這些問題,通過探究、分析、討論、操作等一系列教學活動,直到解決問題。比如在講解二氧化碳的性質時,可以先給學生講一個小故事:意大利有一個很奇怪的山洞,當人帶著自己的寵物小狗進入后,人沒有一點影響,可是小狗卻死亡了,這是為什么呢?用一個疑問帶動學生,讓學生從學習中獲得知識、解決問題,這也是一個提高課堂效率的比較不錯的方法。
二、提高學生自主與合作學習的效益
1. 創(chuàng)設情境:化學課堂上的創(chuàng)設情境是指能激發(fā)學生自主探究的問題情境,包括化學實驗、模型、圖表、習題、故事、新聞事件、調查報告、化學游戲等。如利用化學實驗、實際問題或設置懸念導入新課來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
2. 鍛煉自主探究能力: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主的自然學科,探究性學習占有重要地位。自學探究活動的學習內容是教材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及實驗,學習任務是“雙基學習任務”,認知的達標水平是“記憶”“基本理解”或“得出實驗的初步結論”。
3. 實施合作學習活動:
合作學習活動是指在解決問題的教學過程中,通過生生之間、組組之間的互助合作,組組之間的成果交流,以及師生之間的有效互動,共同建構知識意義的活動。
進行合作學習時還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組織:明確教師角色定位,敢于示弱,不與學生爭講臺、爭時間,甚至可以放手發(fā)動學生敢講課、敢做實驗;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技能,開發(fā)學生群體資源;合理設置學習小組,對學生及時激勵,促進交流。
(2)方向:教師要從宏觀上把握方向,設置的問題有啟迪性。多樣展示學生的成果,使學生樹立自信。
例如我們在教學《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時,知道它是人教版初中化學第六單元的核心知識。學生通過對制取二氧化碳裝置的探究,歸納延伸出實驗室制取氣體的思路和方法,為今后研究其他氣體的制法提供了科學依據。課本沒有對實驗做過多的敘述,學生就算對教學內容作了充分的預習,對實驗現(xiàn)象也只是作出推測。因此,我將本節(jié)改為實驗課,讓學生進行小組合作探究,從而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動手能力、思維能力與想象能力。
三、注重課堂教學的預設
1. 精心制訂教學目標。首先必須在精心設計教學目標上下功夫。教師必須深入鉆研化學新課標和化學教材,準確把握每堂課的教學目的和要求,并落實到各項教學目標的制訂中去。教學目標的制訂,要根據新課標和教材要求,把應該使學生掌握的基礎知識和基本能力都設計到教學目標中去,而不應有所遺漏。
2. 把握教材和深入挖掘教材。深入鉆研教材,熟練駕馭教材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基礎。要準確地把握教材,關鍵在于弄清吃透新課標,分析教材的重點、難點和疑點,這就要求廣大教師理解《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準》。比較必修與選修知識體系、新舊教材的差別、不同版本教材的異同??紤]教材中各種材料如“活動與探究”“家庭小實驗”等內容在課堂上的運用。在理解與分析的同時進行獨立思考,形成自己對教材獨到的見解,力求準確深刻地把握教材,總結出每堂課的知識的內在規(guī)律,找出向學生傳授知識、培養(yǎng)能力的突破口。
3. 要擴大課堂教學的容量和密度。課堂教學的容量和密度與課堂教學效率有密切關系。課堂教學的容量和密度應包括每堂課的重點、難點和疑點。教師只有在教學中突出重點、突破難點、解決疑點,既重視知識傳授,又加強能力培養(yǎng),全面完成教學任務,才能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反之,一堂課的容量和密度不夠,教師該講的重點沒有講清或遺漏,該進行的雙基訓練沒有到位,課堂教學內容單薄粗淺,這勢必影響課堂效率。
責任編輯潘孟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