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琦玉
(雙牌縣人民醫(yī)院,湖南 永州 425200)
小兒腎病綜合征的臨床治療分析
何琦玉
(雙牌縣人民醫(yī)院,湖南 永州 425200)
目的分析對小兒腎病綜合征患兒采用中西藥結合治療的臨床效果。方法收集74例腎病綜合征患兒作為研究對象,分為研究組與對照組,均為37例,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西藥治療,研究組在西藥的基礎上給予中藥制劑治療。結果研究組的總有效率為94.59%,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的75.68%,差異明顯,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研究組的血清白蛋白、尿蛋白定量水平及膽固醇等血液流變學指標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采用中西醫(yī)結合治療小兒腎病綜合征,療效顯著,且能有效升高血清白蛋白與尿蛋白定量水平,并降低膽固醇,值得推廣。
腎病綜合征;中西醫(yī)結合;強的松
腎病綜合征是臨床中常見的疾病之一,是一種由多種原因引起腎小球基底膜通透性升高,從而出現高脂血癥、水腫、蛋白尿、低蛋白血癥及無尿的癥狀[1]。該病常見于兒童患者,且近年來呈逐年上升的趨勢,嚴重影響兒童的身體健康及發(fā)育。目前,臨床對該病的治療多采用西藥治療,但療效不一,且容易引發(fā)各種不良反應。為了分析對腎病綜合征患兒采用中西藥結合治療的臨床效果,我院對74例腎病綜合征患兒展開分析,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收集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74例腎病綜合征患兒的臨床資料,將患兒分為研究組與對照組,均為37例。其中,研究組中男患兒21例,女患兒16例,年齡在2~7歲,平均年齡為(3.8± 1.3)歲。對照組中男患兒25例,女患兒12例,年齡在3~8歲,平均年齡為(4.2±1.4)歲。入選標準:①血清白蛋白水平<25 g/L;②尿蛋白水平>3.6 g/L;③血膽固醇水平>6 mmol/L;④面部及以下背部、下肢足部等部位出現全身性水腫;⑤無對本次藥物過敏者;⑥知情并簽署同意書者。排除因狼瘡、乙肝等引起的繼發(fā)性腎病綜合征。兩組的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之間無明顯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進行比較。
1.2 方法: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guī)西藥強的松治療,1.5~2 mg/kg,3次/天,每天最大劑量不得超過60 mg,治療3周后根據患者的病情逐漸減少劑量,維持在1 mg/(kg·d),共治療8周。研究組在常規(guī)西藥治療的基礎給予中藥制劑治療,中藥主藥方包括:黃芪、茯苓、黨參、山藥各30 g,知母、生地各20 g,知母、白術、各15 g,玉米須、赤小豆、澤瀉、甘草各10 g;早晚用水煎服,2次/天,療程為8周。
1.3 觀察指標:觀察兩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有效率,并對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血清白蛋白、尿蛋白定量水平及膽固醇等血液流變學指標進行分析與記錄。
1.4 療效判定:依據第七屆中國中西醫(yī)結合腎病學術會議制定的標準[2]對本次研究結果進行評定:①完全緩解:治療后1個月內監(jiān)測4次均為蛋白尿陰性,且尿蛋白定量水平<0.2 g/24 h,血白蛋白恢復正常,水腫癥狀消失;②顯著緩解:治療后1個月內監(jiān)測4次的尿蛋白定量均<1 g/24 h,血白蛋白及水腫癥狀明顯改善;③部分緩解:治療后1個月內監(jiān)測4次的尿蛋白定量<3 g/24 h,血白蛋白及水腫癥狀有所改善;④無效:治療后,患兒上述的臨床癥狀及體征與治療前的變化無差異??傆行?(完全緩解+顯著緩解+部分緩解)/總例數×100%。
1.5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對本次研究資料、數據進行分析,研究中的計數資料給予χ2檢驗,而計量資料則給予t檢驗,以P<0.05為標準,表示組間差異明顯,有統計學意義。
2.1 臨床療效的對比:研究組的總有效率為94.59%,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的75.68%,差異明顯,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血液流變學參數的對比:治療前,兩組患兒的血清白蛋白、尿蛋白定量水平及膽固醇等血液流變學指標差異不明顯,無明顯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研究組的血清白蛋白、尿蛋白定量水平及膽固醇等血液流變學指標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腎病綜合征是兒科中常見的一種泌尿系統疾病,主要是由多種因素共同引起的。該病會導致兒童的血清白蛋白與尿蛋白減少,且容易使血膽固醇升高,并多伴有全身性水腫[3]。在臨床中多采用激素治療,激素通過抗炎及免疫抑制等作用,以改善自身免疫引起的腎小球炎癥,對該疾病具有一定的療效。但患者在長期的服藥過程中,容易引發(fā)各種不良反應,嚴重影響著患兒的身體健康。
表1 對比兩組的治療總有效率(n/%)
表2 比較兩組患兒的血液流變學指標
祖國醫(yī)學認為,腎病綜合征屬于“水腫”、“虛勞”等范疇,病因多是因小兒先天稟賦不足,且后天護養(yǎng)欠佳,以致其腎肺、脾三臟功能失調引起的。脾虛無力化氣行水,易致水液泛于全身;腎氣虛弱,開闔不利,易致精華物質外泄,且致水濕內停,其表現為嚴重的蛋白尿及高度浮腫[4]。肺主通調水道,腎主水,而脾主運化水濕,若三臟功能皆失調,易致三臟虛損之候。在臨床中,長期給予大劑量激素治療后,容易使患兒出現熱毒內盛、濕郁化熱等癥狀,再加上邪熱傷陰,容易引起陰虛火旺,故采用滋陰降火、解毒除濕中藥材進行治療[5]。在本次研究中,研究組患者在常規(guī)西藥治療的基礎上給予中藥制劑治療,其主藥方包括:黃芪、茯苓、黨參、山藥、知母、生地、知母、白術、玉米須、赤小豆、澤瀉、甘草等中藥材。其中,黃芪、茯苓、白術具有利水消腫、益氣健脾等功效,黨參具有行水、活血、化瘀等功效;山藥具有補脾養(yǎng)胃、補腎澀精、生津益肺等功效;知母的作用為消渴淋濁、清熱瀉火;玉米須、赤小豆具有利水消腫、解毒排膿等功效;澤瀉具有利水滲濕、泄熱通淋等功效;甘草的作用主要為補中益氣與調和諸藥。全藥方共同作用,具有健脾益腎、利水消腫、補腎養(yǎng)胃及滋陰固攝等功效?,F代藥理研究表明:白術、黨參具有增強免疫功能與促進機體代謝的作用;而知母、生地能有效抑制外源性皮質激素對下丘腦一垂體一腎上腺軸的作用;黃芪具有消除尿蛋白的作用。
在本次研究中,通過對研究組患兒采用中西醫(yī)結合治療,其治療的總有效率及血液流變學指標均明顯優(yōu)于單用西藥治療的對照組。由此可見,對腎病綜合征患兒采用中西醫(yī)結合治療,療效顯著,且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是一種理想的治療方案。
[1]黃文,張玉霞,劉凱.小兒腎病綜合征30例患者臨床治療分析[J].醫(yī)學信息(中旬刊),2011,24(3):904.
[2]杜俊生.補脾益腎湯治療小兒腎病綜合征32例療效觀察[J].中國衛(wèi)生產業(yè),2011,27(31):90.
[3]王育.淺談小兒腎病綜合征的治療[J].中國民族民間醫(yī)藥,2010,19 (3):98.
[4]周金美.中西醫(yī)辯證治療腎病綜合征臨床分析[J].大家健康(學術版),2013,7(3):73.
[5]申兆文.中西醫(yī)結合治療小兒腎病綜合證的療效觀察與分析[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3,8(22):172-173.
R726.9
B
1671-8194(2015)08-008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