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蓮英 尹繞竹 李云華
(紅河州第三人民醫(yī)院感控科,云南 個舊 661000)
Ⅰ類切口手術預防使用抗菌藥物分析及干預對策
高蓮英 尹繞竹 李云華
(紅河州第三人民醫(yī)院感控科,云南 個舊 661000)
目的了解Ⅰ類手術切口圍手術期預防使用抗菌藥物的情況,為加強抗菌藥物的合理使用和規(guī)范管理提高依據(jù)。方法調查2012年7月至2013年12月份共606例Ⅰ類切口手術患者預防使用抗菌藥物情況。結果2012年三季度至2013年四季度干預后預防性抗菌藥物的使用率分別為79.46%、41.79%、38.46%、38.54%、35.84%、36%;給藥時機合理率分別為8.84%、11.9%、37%、41.44%、82%、90%;使用天數(shù)分別變化為6.2、5.4、4.7、3.6、3.2、2.7 d;干預后預防用藥使用率及使用天數(shù)逐漸減少,給藥時機合理率明顯提高。結論綜合性的干預措施可降低抗菌藥物的使用,提高給藥時機合理率,縮短使用時間。充分說明多部門聯(lián)合干預,持續(xù)改進是取得成效的關鍵。
Ⅰ類手術切口;圍手術期;抗菌藥物;預防;干預
近年來Ⅰ類手術切口預防性使用抗菌藥物存在不合理的普遍現(xiàn)象[1],如使用率高,使用時間過長,給藥時機不合理等。圍術期抗菌藥物的合理使用可有效降低感染率。為了解我院圍術期患者抗菌藥物的應用情況,筆者對我院2012年7月至2013年12月Ⅰ類手術切口患者抗菌藥物的使用情況進行回顧性的調查?,F(xiàn)將結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我院2012年7月至2013年12月出院的Ⅰ類切口手術患者606例,其中男270例,女336例,平均年齡(41.11±3.38)歲,其中包括疝氣、乳房腫塊、甲狀腺腫塊、閉合性骨折患者等。
1.2 調查方法:自行設計調查表,對606例Ⅰ類切口手術患者進行整全抽樣調查,調查內(nèi)容包括:預防性抗菌藥物的使用率、給藥時間合理率、使用天數(shù)等。
1.3 評價標準:根據(jù)《2012年衛(wèi)生部抗菌藥物臨床應用專項整治活動方案》進行評價分析。
2.1 抗菌藥物的使用率:606例Ⅰ類手術切口患者,干預后的使用率逐漸下降,χ2=79.32,P<0.05,說明干預前后抗菌藥物使用有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但未達到衛(wèi)生部要求(使用率<30%)。見表1。
表1 圍手術期抗菌藥物使用率
2.2 給藥時間合理率:干預前手術醫(yī)師對Ⅰ類切口手術患者圍手術期,抗菌藥物的給藥時機(術前0.5~2 h)不合理,而是選擇在手術后普遍使用,χ2=187,P<0.05,通過干預給藥時間合理率顯著提高,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2。
表2 圍手術期抗菌藥物給藥時間合理率
2.3 使用天數(shù)變化:干預前Ⅰ類手術切口圍手術期抗菌藥物的預防性使用天數(shù)普遍>24 h,最長12 d,χ2=92.64,P<0.05,通過干預使用天數(shù)有所減少。說明干預前后抗菌藥物使用天數(shù)有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3。
表3 圍手術期抗菌藥物使用天數(shù)變化
2.4 清潔手術預防性使用抗菌藥物共114(607)例次,涉及6類10個品種,預防性使用抗菌藥物單一使用的560例(92.3%);聯(lián)用藥的47例(7.74%)。見表4。
表4 抗菌藥物使用類別及頻率(根據(jù)例次數(shù)排序)
圍手術期預防性使用抗菌藥物的目的是防止細菌入侵傷口或進入血液循環(huán)而感染。因此,接受手術的患者應在術前0.5~2 h給藥或麻醉開始時給藥。使手術切口暴露時局部組織中已達到足以殺滅手術過程中入侵切口細菌的藥物濃度。如果使用不當或濫用,容易導致細菌耐藥性的產(chǎn)生,給臨床治療帶來困難[2],延長住院時間及增加醫(yī)療費用。本調查顯示手術給藥時間的合理率從8.84%顯著提高到90%。說明通過對醫(yī)師進行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的培訓及指導,使其掌握正確的給藥時間,使給藥時間更加規(guī)范。
調查顯示Ⅰ類手術切口抗菌藥物使用率,通過干預使用率從79.46%逐漸下降致35.84%,雖然未達到衛(wèi)生部要求(<30%),但還是有所成效。提示措施落實不到位,監(jiān)督不嚴。還需要繼續(xù)加強監(jiān)督管理及臨床合理用藥的指導。如需使用抗菌藥物,為預防術后切口感染,應針對金黃色葡萄球菌選用藥物,選用的藥物必須是療效肯定、安全、使用方便及價格相對較低的品種[3]。由表4選藥情況表明,我院Ⅰ類切口清潔手術預防用抗菌藥物基本符合指導原則的要求。
《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指出,抗菌藥物總的預防性用藥時間應<24 h,特殊情況可延長至48 h,我院使用天數(shù)從6.2 d降至2.7 d。雖有所下降,但未達標。少數(shù)患者抗菌藥物用至出院,而抗菌藥物應用時間的延長不僅不能降低感染率,反而增加耐藥菌株的產(chǎn)生[4]。
因此,對Ⅰ類手術切口圍手術期抗菌藥物使用進行干預,首先完善管理組織,細化管理制度,明確控制目標,各職能部門分工明確,同時互相配合,然后落實考核指標。通過組織培訓使醫(yī)務人員轉變觀念,規(guī)范合理使用抗菌藥物。同時加強重點部門、科室的感控監(jiān)測和手術切口感染率的監(jiān)管。通過多學科共同管理,提升抗菌藥物應用管理水平,以行政管理為手段,人人參與為目的,保障醫(yī)療安全。
[1]袁素娟.抗菌藥物不合理使用情況分析與對策[J].中國醫(yī)藥科學, 2012,2(2):85-86.
[2]馬紅秋,邵宜波.普外科圍手術期抗菌藥物使用調查分析[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11,21(12):2567-2569.
[3]中華人民共和國衛(wèi)生部.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7:150.
[4]付延雄,王奕.醫(yī)院Ⅰ類手術切口患者圍手術期抗菌藥物應用調查分析[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12,22(14):5610-5611.
R978.1;R969.3
B
1671-8194(2015)06-006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