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宇
師生關(guān)系是一對既相互統(tǒng)一又矛盾重重的人際關(guān)系,既存在著和諧、一致與配合的方面,也存在分歧、對抗與沖突的一面。本人長期從事技工院校教育教學工作,擔任過多屆班主任,現(xiàn)就師生沖突原因及對策試談個人膚淺的體會。
什么是沖突?美國社會學家特納認為:“沖突是雙方之間公開與直接的互動,在沖突的每一方的行動,都是力圖阻止對方達到目標?!倍恕し铱藢_突的概念作了進一步的解釋:“不一致的目標,各自專有的利益,感情上的敵意,觀點的異議,以及有節(jié)制的相互干涉?!睅熒菍W校的主體,由于師生的社會基礎(chǔ)、社會地位、社會角色各不相同,加上年齡差異,師生沖突是必然的,不可避免的。
只要師生有交往互動,就難免存在沖突。師生沖突主要表現(xiàn)在課堂沖突,其次是課外生活,因為在交往互動中,師生雙方頻繁地接觸,日復一日地各自將自己的言語、行為暴露在對方面前,這些言語、行為傳遞給對方不同的信息,這些信息對于師生雙方來說,有的被接受、認可,有的則被排斥、抵制。雙方互動中,教師就會對學生有了不同的看法、印象,學生自然也會產(chǎn)生不同的期待、異見。由于師生各自條件的局限,師生之間的矛盾有些不易調(diào)和,處理得不好,就會引起對抗性的沖突。
師生在課堂上接觸最多,職校師生的實訓課堂在實習工廠,所以職校師生沖突主要表現(xiàn)在課堂和實習工廠里,沖突的具體表現(xiàn):
1.一些學生不想念書,上課打瞌睡,做小動作,交頭接耳;實訓時違規(guī)操作,甚至損壞器件,故意浪費材料。教師干預學生的違紀行為,當面點名批評,學生無所謂,不服管教。當教師多次批評、訓斥,學生感到特丟面子,對老師產(chǎn)生不滿情緒,拒不執(zhí)行老師的命令,師生沖突由此而來。
2.師生沖突有時是因為教師誤解學生,學生委屈辯解而產(chǎn)生。一些教師對學生有所偏愛,對一些學生有所偏見,因而有一些學生當教師批評不當時不服氣,大部分會當面反駁、抵制,小部分會忍氣吞聲,事后講理。
3.由于師生個人修養(yǎng)不同,處理課堂沖突的辦法也不同,通常情況是互不理睬,繼續(xù)上課,不影響上課進程。但也有少數(shù)教師火氣大,聽不進學生的解釋,大聲訓斥、諷刺、挖苦學生,由于言行失控、出格,對抗性的沖突直線上升,教師失態(tài),拒絕上課、搶奪學生的東西、用力推扯學生、把學生趕出教室,甚至毆打?qū)W生、師生對打等。沖突時,大部分學生一般停留在言語沖突、互不理睬層面,認為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不要上綱上線;小部分學生脾氣大,會當著老師面扔書本、拍桌子、摔筆盒,甚至沖出課堂,不告而別。
師生對抗性行為的產(chǎn)生,往往會導致師生沖突的進一步擴大,甚至難以收場,造成師生身心的傷害,惡化了師生關(guān)系,嚴重影響了教育教學的正常秩序。
教與學是師生互動的過程,只有營造良好的課堂氣氛,課堂教學才能成功。但是一些教師往往只考慮教而忽視學。在教學方法與策略上著重于嚴格控制,不惜采取批評、斥責、漫罵,甚至體罰手段來維持班級紀律,這樣與學生不斷增強的獨立、自由、平等、民主的意識與觀念產(chǎn)生了矛盾,從而引發(fā)沖突。大量的師生沖突事例說明,老師以權(quán)力者自居,采用壓服的辦法,大部分學生表面上表示服從,但內(nèi)心里對教師充滿敵意,教學效果大打折扣。
在校園教學與日常生活中,教師與行政人員肩負著繁重的管理責任。一些學生在課堂上講話,看與課堂無關(guān)的書籍,玩手機,吃零食,甚至故意干擾其他學生聽課,老師為了使自己的課堂教學能順利進行下去,就需要維護課堂紀律,必然會采取一些適當?shù)目刂品椒?,對學生加以管教。同樣在課余生活中,一些學生打架斗毆、損壞公物、夜不歸宿,或早戀等,班主任、生管教師,甚至學校領(lǐng)導不可能不聞不問。在形形色色的管教過程中,由于學生的不服從或教師不理智行為,都會導致師生由一般性沖突升級為對抗性的沖突。
當今社會正經(jīng)歷著巨大的變化,競爭的加劇,節(jié)奏的加快,物質(zhì)生活的豐富,超前消費,自我中心等影響沖擊著青少年一代,致使他們的內(nèi)心世界趨向復雜,內(nèi)心矛盾和困惑增多?,F(xiàn)在職校生大多是九十年代后的獨生子女,由于家長過度的關(guān)愛,導致了學生產(chǎn)生任性、自私、依賴性、嬌氣、驕橫、不合群等問題行為,加上單親家庭或再婚家庭的增多,這些家庭關(guān)系的教育面臨著新的問題,由此種種原因,埋下了師生沖突的火種。
教師與學生分別代表成人文化和青少年亞文化,在人生價值觀和道德觀上都存在較大的差距。一旦學生對教師的教育、教學和管理表達的方式不能接受時,就容易產(chǎn)生對立情緒,引起師生沖突,通常會以種種問題行為方式表現(xiàn)出來。而很多教師卻往往忽視這一年齡段學生的心理特點,不能客觀看待,更缺乏預設的應對策略。師生人際矛盾與沖突通常是師生雙方存在成見進而引起沖突,造成沖突客觀原因,首先是平時師生缺乏有效的溝通,除了課堂上的教與學之外,平時師生沒有更多的接觸,有時連基本的人際交往禮儀都沒有,師生相遇,有意回避或互不問候,甚至視對方為路人,師生關(guān)系一旦處于疏遠、冷漠狀態(tài),就會容易產(chǎn)生對立情緒,引起人際沖突;其次是教師冷漠和偏見,教態(tài)不端正,教學語言不規(guī)范,簡單粗暴的方式導致學生反感,進而引起師生對抗與沖突。
教師的責任是“傳道、解惑、授業(yè)”,我國歷代教育家都強調(diào)傳道重于授業(yè)、解惑,人師重于經(jīng)師,身教重于言教。為人師者以身作則,身體力行,學生耳濡目染,自然容易向善;如果言行不一,教育效果就會大打折扣。教師平日要提高自身修養(yǎng),嚴于律己,言行一致。首先,教師要恪守職業(yè)道德,依法執(zhí)教,教師只有站在“法”的高度,理解和把握了自身的權(quán)利與義務,才能自覺遵守職業(yè)道德,尊重學生的人格,正確處理好師生關(guān)系。其次,要學會自我完善,做好角色轉(zhuǎn)換。師生關(guān)系是對立統(tǒng)一的,教師處于矛盾的主要方面,在運動變化中起著主導作用,作為教師就應該結(jié)合自身的工作轉(zhuǎn)變觀念,加強自身修養(yǎng),提高師德素養(yǎng)和工作能力,以高尚的品格和過硬的素質(zhì)去征服、感染學生。要知道,在素質(zhì)教育大舞臺中,教師不再是獨奏者而應是伴奏者,舞臺的中心應該是學生,教師的任務是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而不是學生的監(jiān)督者。再次,要學會把握和控制自己的情緒。當前職校教師面臨的人際和教育壓力非常大,面臨形形色色的師生沖突,有的甚至遠遠超出一般知識分子的承受范圍,要消除不良情緒不是那么容易的,教師要保持有秩序的生活,保持頭腦清醒,心情舒暢,心理健康,要堅持每天適時適量的體育運動,要努力尋找工作樂趣,樂觀應對一切。
教育家艾瑪遜說過:“教育的秘訣在于尊重?!惫湃嗽疲骸坝H其師、信其道。”相互尊重人格是師生之間溝通的橋梁,受到應有的尊重是人類個體基本的精神需求,而對于敏感而自卑情緒占大多數(shù)的職校生來說,尊重學生比熱愛學生更重要。因為給學生以尊重,學生才能感受師生的平等,才能感受自尊的存在,才能獲得積極向上的動力源泉。尊重學生,就是要尊重學生的人格、意愿、隱私權(quán),采用各種方式,肯定學生、賞識學生。首先教師教態(tài)要端正,語言要規(guī)范。師生沖突多為語言沖突,作為教學的主導者,教師的語言和肢體語言對營造課堂乃至校園氛圍起著舉足輕重的重要作用,所以教師在教學與管理中應忌用命令、斥責、高壓、威脅的語言和姿態(tài);忌刻薄譏諷甚至人身攻擊;忌翻舊賬,全盤否定等,這些對學生心靈傷害最大。許多高明的老師往往都會注意選擇語言,選擇恰到好處的表達方式,不管是直述式、委婉式,還是幽默式,只要效果好就行。其次是善于傾聽學生的心聲。世界上最得人緣的,不是最會說話的人,而是最懂得傾聽的人,被學生愛戴的老師,大都善于傾聽學生的心聲。傾聽,本身就是一種尊重,就是調(diào)查研究,如果教師對情況不明,又不聽學生訴說,就先入為主、自以為是,甚至捕風捉影、橫加訓斥,師生沖突無法化解。再次是提倡換位法,運用“冷處理”,師生沒有根本的利害矛盾,教學、管理、生活遇到的沖突也是難免的,師生之間要設身處地地替對方著想,處理沖突要就事論事,只對事,不對人,一旦遇到難以控制的沖突事態(tài),不妨采用“冷處理”的辦法,先回避矛盾,等待時機成熟時再說。這樣有利于問題的解決。老師更應該注意公正善意地對待學生,平等地看待每一個學生。教師作為人之模范,對于具有向師性的學生來說,具有模仿和導向的價值,教師要做到“公平”兩字談何容易,但是只要教師能以善意的眼光看待學生,從善意的角度去理解學生,以善了的原則處理學生,師生沖突就一定能取得向善的結(jié)果。
筆者所在的院校的學生大部分為高職生,小部分為中職生,教師年齡、學歷、專業(yè)結(jié)構(gòu)比較合理,學校黨政領(lǐng)導十分重視精神文明建設,不斷加強德育工作,注意處理化解。不同時期師生矛盾與沖突,及時轉(zhuǎn)變消極因素為積極因素,學校運用創(chuàng)建文明校園活動形式,依托黨、團、工、婦、學代表大會和各種活動載體,讓師生有充分表達自己看法和意見的機會;同時利用廣播、板報、信箱、座談會、演講會、辯論會等形式促進師生關(guān)系的融洽和凝聚,喚起學生對集體生活的參與,加深學生對學校規(guī)章制度的體驗。通過對話、協(xié)商,師生有了釋放內(nèi)心壓抑和不滿的機會,降低了師生沖突的程度。由此看來,師生沖突不一定都是壞事,沖突有它積極、正向的功能,只要引導控制得當、化解有力,就會營造生動活潑的校園氛圍,就會有促進師生素質(zhì)的提高,就會有促進和諧校園的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