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永娟
(佛山市順德區(qū)中醫(yī)院,廣東 佛山 528333)
小切口切除術治療闌尾炎的臨床觀察
羅永娟
(佛山市順德區(qū)中醫(yī)院,廣東 佛山528333)
關鍵詞:小切口切除;治療;闌尾炎;效果
闌尾炎是外科中常見的一類急腹癥,主要的臨床表現(xiàn)是轉移性右下腹部出現(xiàn)劇烈的疼痛、嘔吐、體溫升高、中性粒細胞增多等[1]。目前治療闌尾炎通常采用手術切除闌尾的方法,其中傳統(tǒng)的闌尾切除術和小切口闌尾切除術運用的最為廣泛,都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但小切口切除術較傳統(tǒng)的闌尾切除術更具優(yōu)勢[2]。為了進一步研究小切口術闌尾炎的臨床效果,選取本院自2012年2月~2014年2月間收治的70例闌尾炎患者,對其進行隨機分組分析,現(xiàn)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本院自2012年2月~2014年2月間收治的70例闌尾炎患者,隨機分組之后,觀察組35例,男性19例,年齡在16~46歲之間,平均年齡(35.4±6.7)歲,女性16例,年齡在15~48歲之間,平均年齡(36.2±6.9)歲;對照組35例,男性18例,年齡在年齡在14~47歲之間,平均年齡(36.1±6.8)歲,女性17例,年齡在13~49歲之間,平均年齡(35.7±6.6)歲。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上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1.2方法對照組采用傳統(tǒng)的闌尾切除術,觀察組采用小切口闌尾切除術,觀察組的手術方法如下:術前由麻醉師進行麻醉,成人患者可采用連續(xù)硬膜外麻醉,兒童患者可采用全身麻醉,讓兒童患者能夠在平穩(wěn)的狀態(tài)下進行手術,麻醉后讓患者保持平臥位,再對確定好的手術部位進行消毒處理同時做好鋪單工作,根據(jù)B超輔助定位麥氏點找出最佳的切口位置,切開一條3~4 cm的小口,再根據(jù)切口逐一的切開皮膚、皮下組織和腹外斜肌腱膜,然后將腹內(nèi)的斜肌進行分離,切開腹膜讓闌尾部分充分的暴露出來,利用紗布將闌尾周圍的積液或膿液清除干凈,再固定好腹膜,使手術視野充分暴露,再確定出盲腸和闌尾的位置,然后將闌尾部位的組織提到切口外,將闌尾血管和系膜進行結扎。這里在利用鉗夾需要注意切忌用鉗直接夾住闌尾,而是用鉗夾住闌尾的系膜部,再將闌尾提出切口外。當結扎無誤后,即可對闌尾進行切除,再將闌尾系膜結扎牢固,然后利用甲硝唑對闌尾殘端以及闌尾切口進行清洗,再采用荷包縫合方式進行縫合處理。如果患者闌尾切口周圍具有濃腫的現(xiàn)象或者穿孔現(xiàn)象并導致了腹腔積液,那么在手術中需要用紗布將積液或者膿液清除干凈后進行縫合,最后在合理的位置設置其引流管,將患者推出手術室復蘇。
1.3觀察指標本次試驗主要針對患者的手術時間、恢復時間、切口大小以及感染率等進行臨床觀察。
1.4統(tǒng)計學方法本次所有數(shù)據(jù)采用SPSS18.0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使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使用(n)或者[n(%)]表示,用χ2進行檢驗。以P<0.05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經(jīng)過本院的分組治療研究,觀察組手術時間平均為(20.3±1.2)min、切口大小為(3.5±0.4)cm、恢復時間為(4.1±1.3)d,發(fā)生感染1例,感染率1.43%;對照組手術時間平均為(20.8±1.4)min、切口大小為(6.9±0.5)cm、恢復時間為(6.4±1.2)d,發(fā)生感染5例,感染率7.14%,則觀察在手術時間上與對照組無顯著性差異,但是在切口大小、恢復時間以及感染率發(fā)生上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1。
表1 觀察指標統(tǒng)計表
注:*P>0.05,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3討論
闌尾位于回盲瓣下2~3cm處,其主要是由于神經(jīng)、淋巴管、血管等組成的闌尾系膜,投影在臍和右骼前上連線1/3處[3]。闌尾炎分為急性和非急性,其中急性病癥的發(fā)病速度較快,常見于外科急腹癥,需要采取及時治療措施進行治療,否則很可能引發(fā)化膿穿孔等嚴重后果。目前針對急性闌尾炎的治療主要有傳統(tǒng)的闌尾切除術式,腹腔鏡下切術術式以及小切口切除術式,這些手術方法不同,其獲得的效果也不一樣,傳統(tǒng)切除方法其感染率較高、恢復較緩慢,因此必須選用新型的小切口切除[4]。
本次試驗主要針對小切口切除術與傳統(tǒng)切除方法進行比較,觀察在手術時間上與對照組無顯著性差異,但是在切口大小、恢復時間以及感染率發(fā)生上顯著低于對照組。
綜上所述,采用小切口切除闌尾炎治療闌尾炎其具有切口小、恢復時間快以及感染率低等優(yōu)勢,值得臨床的應用和推廣。
參考文獻:
[1]張榮華. 傳統(tǒng)切除術與小切口切除術治療闌尾炎臨床效果對比分析[J]. 大家健康(學術版),2013,05:13-14.
[2]戴文官. 傳統(tǒng)切除術與小切口切除術治療闌尾炎臨床效果觀察[J]. 大家健康(學術版),2013,13:7.
[3]楊興成. 用小切口闌尾炎切除術治療闌尾炎的臨床療效觀察[J].大家健康(學術版),2013,17:121.
[4]路廣. 用小切口闌尾炎切除術治療闌尾炎75例的臨床療效觀察[J]. 求醫(yī)問藥(下半月),2012,03:23.
作者簡介:羅永娟(1968—),女,廣東興寧人,副主任護師,本科,主要從事臨床護理工作。 崔北喜(1980—),男,安徽蚌埠人,主治醫(yī)師,本科,主要從事臨床普外科工作。崔北喜(懷遠縣第二人民醫(yī)院,安徽 懷遠233499)摘要:目的研究小切口術闌尾炎的臨床效果。方法選取本院自2012年2月~2014年2月間收治的70例闌尾炎患者,對其進行隨機分組,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采用傳統(tǒng)方法進行闌尾切除,觀察組采用小切口術切除,對比分析兩組臨床治療效果以及感染率。結果:經(jīng)過本院的分組治療研究,觀察組手術時間平均為(20.3±1.2)min、切口大小為(3.5±0.4)cm、恢復時間為(4.1±1.3)d,發(fā)生感染1例,感染率1.43%;對照組手術時間平均為(20.8±1.4)min、切口大小為(6.9±0.5)cm、恢復時間為(6.4±1.2)d,發(fā)生感染5例,感染率7.14%,則觀察在手術時間上與對照組無顯著性差異,但是在切口大小、恢復時間以及感染率發(fā)生上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結論小切口切除闌尾炎治療闌尾炎其具有切口小、恢復時間快以及感染率低等優(yōu)勢,值得臨床的應用和推廣。
中圖分類號:R656.8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4-7115(2015)04-0451-02
doi:10.3969/j.issn.1004-7115.2015.04.036
(收稿日期2015-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