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金菊
(湖北省鐘祥市婦幼保健計劃生育服務中心婦產(chǎn)科,鐘祥市 431900)
全子宮切除術在婦科疾病治療中具有重要作用,是目前僅次于剖宮產(chǎn)術的常見婦產(chǎn)科手術。臨床觀察發(fā)現(xiàn)[1],傳統(tǒng)開腹子宮切除術存在較多缺陷,如手術創(chuàng)傷大、術后恢復時間長、并發(fā)癥多等,對患者預后改善及生活質(zhì)量有較大影響。隨著微創(chuàng)手術在婦科領域的廣泛運用,使得子宮切除可通過腹腔鏡輔助陰道完成,其手術效果及安全性也得到臨床普遍認可。本研究對兩組患者進行回顧性分析,探討LAVH的手術效果及安全性,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接受LAVH手術治療的25例患者為觀察組,年齡35~57歲,平均(45.2±3.1)歲;疾病類型:9例為功能性子宮出血,11例為子宮肌瘤,3例為子宮內(nèi)膜異位癥,2例為子宮腺肌瘤。另選同期接受開腹子宮切除術患者25例為對照組,年齡34~58歲,平均(49.9±3.3)歲;疾病類型:8例為功能性子宮出血,12例為子宮肌瘤,2例為子宮內(nèi)膜異位癥,3例為子宮肌腺瘤。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存在可比性。納入標準:符合疾病診斷標準者[2];無手術禁忌證;無下腹部手術史;配合本研究。排除標準:重要臟器嚴重功能不全者;出凝血功能障礙;盆腔粘連嚴重;婦科惡性腫瘤者。
1.2 手術方法
1.2.1 開腹子宮切除術 對照組行開腹子宮切除術:行腰硬聯(lián)合麻醉,術前留置導尿管。在下腹行橫向切口,直視下對盆腔進行探查,將子宮圓韌帶及卵巢固有韌帶切斷,或?qū)⒐桥杪┒非袛?,打開膀胱反折腹膜,將宮旁結(jié)締組織分離,并將子宮動靜脈切斷,進行雙重縫扎,然后將主韌帶切斷縫扎,切下子宮,縫合陰道壁及后腹膜,逐層關腹。圍術期給予頭孢曲松鈉、阿奇霉素等抗生素預防感染。
1.2.2 微創(chuàng)手術 觀察組行腹腔鏡輔助陰式全子宮切除術:全身麻醉后取頭低臀高位,腹部及會陰部常規(guī)消毒,上導尿管留置導尿管。首先由腹腔鏡開始,完成盆腔檢查、分離粘連、處理附件、打開膀胱及直腸反折腹膜、下推膀胱、處理子宮血管等步驟。腹腔鏡可終止于其中任一步驟,剩余手術由陰式手術完成。
1.2.2.1 腹腔鏡部分 在臍孔上或下緣行1 cm橫切口,建立人工氣腹后,置入腹腔鏡,對盆腹腔進行檢查,明確診斷,并對手術可行性進行評估后,在下腹兩側(cè)做2~3個操作孔。常規(guī)對陰道消毒,暴露宮頸,放置舉宮器。如需對雙側(cè)附件保留,采用雙極對圓韌帶、卵巢固有韌帶及輸卵管峽部進行電凝、剪刀切斷,如需切除附件,則對圓韌帶及盆骨漏斗韌帶進行切斷,使用電鉤將子宮膀胱膜返折打開,向下分離膀胱,直至宮頸外口水平,兩側(cè)至圓韌帶斷端,打開闊韌帶后葉,并分離疏松組織至血管,之后對子宮血管進行縫扎、電凝。
1.2.2.2 經(jīng)陰道部分 選擇濃度為1∶2 000 000腎上腺素生理鹽水溶液,分別在子宮膀胱間隙、膀胱陰道間隙及陰道穹窿黏膜下注入,使局部黏膜稍水腫。沿陰道穹窿對陰道壁進行環(huán)形切開,對宮頸直腸間隙與膀胱宮頸間隙進行分離,并向上推進撐開,分離數(shù)次可達前后腹膜返折。選擇鉗夾對主韌帶、子宮骶進行切斷并雙重縫扎,取出子宮。對陰道斷端及盆腹膜進行全層縫合,據(jù)情況行陰道前后壁修復術。手術完成后,通過腹腔鏡對盆腔各組織殘端進行檢查,并使用生理鹽水沖洗盆腔。
1.3 觀察指標 記錄兩組患者手術情況、手術時間及術中出血量;觀察兩組患者術后恢復情況,包括術后肛門排氣時間、術后下床時間、術后住院時間及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進行記錄。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將數(shù)據(jù)納入SPSS 17.0統(tǒng)計軟件中分析,計量資料比較采用t檢驗,并以(±s)表示,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手術情況 兩組患者手術時間無明顯差異(P>0.05),觀察組手術切口長度、術中出血量與對照組比較,差異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手術情況對比 (±s)
表1 兩組患者手術情況對比 (±s)
組別 n 切口長度(mm)手術時間(min)術中出血量(mL)觀察組0.000 0.108 0.000 25 12.3 ±1.5 97.4 ±8.6 112.3 ±13.2對照組 25 71.5 ±9.6 93.3 ±9.1 186.9 ±15.6 t值 30.46 1.63 18.25 P值
2.2 術后恢復情況 觀察組患者術后肛門排氣時間、下床時間及住院時間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術后恢復情況對比 (±s)
表2 兩組患者術后恢復情況對比 (±s)
組別 n 術后肛門排氣時間(h)術后下床時間(d)術后住院時間(d)0.000 0.000 0.000 25 23.1 ±5.8 1.2 ±0.3 5.0 ±1.4對照組 25 35.7 ±5.2 2.5 ±0.6 8.7 ±1.8 t值 8.08 9.68 8.11 P值觀察組
2.3 術后并發(fā)癥 觀察組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8.00%,對照組為24.00%,兩組并發(fā)癥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對比 [n(%)]
近年來,隨著子宮肌瘤、功能性子宮出血、子宮腺肌瘤及子宮內(nèi)膜異位癥等婦科疾病的發(fā)生率呈上升趨勢,子宮切除術在臨床中被廣泛運用。有報道指出[3],子宮切除術是僅次于剖宮產(chǎn)的婦產(chǎn)科常見手術。開腹子宮切除術是基層醫(yī)院常用術式,其具有術野良好、暴露充分、手術不受病灶部位或子宮體積限制等優(yōu)點。但臨床觀察發(fā)現(xiàn)[4],該手術方法的弊端同樣明顯,創(chuàng)傷大、術中出血量多,術后疼痛明顯,恢復較慢,會增加住院時間,可加重患者及其家庭經(jīng)濟負擔,故患者接受度較低。
隨著微創(chuàng)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及婦科腹腔鏡手術運用的不斷成熟,目前腹腔鏡子宮切術已成為子宮切除的主要手段,其具有明顯的臨床優(yōu)勢,且應用范圍更廣,已逐漸取代傳統(tǒng)的開腹子宮切除術。LAVH是較為新型的微創(chuàng)手術,其既能夠保留陰式子宮切除術的優(yōu)點,又能發(fā)揮腹腔鏡手術的優(yōu)勢,更為安全、準確。同時,LAVH手術還具有自身優(yōu)點,首先同陰式全子宮切除術比較,LAVH能拓寬前者范圍。研究指出[5],陰式全子宮切除術并不適用于盆腔有粘連或者二次手術患者,如術前對盆腔情況了解不足,會影響手術安全性。采用LAVH能通過腹腔鏡對盆腔情況進行充分探查,從而決定手術范圍及方式,對于有盆腔粘連患者,可先行松解術,保障了手術成功率及安全性。其次,對于疑似卵巢腫瘤患者,可通過腹腔鏡下取活檢,確定腫瘤性質(zhì),再根據(jù)病情制定手術方案。再次,對于體積增加的子宮或多發(fā)性子宮肌瘤患者,可在腹腔鏡下鉗夾漿膜下肌瘤,選擇超聲刀對肌瘤進行分離與切割,縮小體積,促進其從陰道娩出。
在行LAVH手術時,需注意以下操作要點:首先需重視宮頸外口暴露,在腹腔鏡指導下,盡量將膀胱下推并游離,以獲得較好術野,同時避免術中對膀胱造成損傷;手術需避免大功率切割組織,防止因熱效應傳導造成的鄰近組織損傷;若患者子宮病變體積較大,可根據(jù)具體情況將操作孔及觀察孔上移2~3 cm,擴大鏡下視野及操作空間;可在陰道后穹窿處行小切口,可降低經(jīng)過陰道處理韌帶及子宮動靜脈的難度,提高手術安全性。
研究表明[6],LAVH手術創(chuàng)傷小,術后恢復快,預后較好。本研究中,觀察組手術切口長度同對照組比較,明顯較短,術中出血量同對照組比較明顯較少(P<0.05);觀察組術后肛門排氣時間、下床時間及住院時間同對照組比較,均明顯較短(P<0.05)。另有報道顯示[7],LAVH手術安全性相對較高,可避免對盆腹腔各臟器功能損害,降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觀察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與報道相符。
腹腔鏡輔助陰式子宮切除術是腹腔鏡手術協(xié)同陰式手術共同完成子宮全切的術式,兩者協(xié)同作用,使子宮手術變得簡單、安全,真正達到了微創(chuàng)手術的要求,擴大了陰式手術的適應證和范圍,易于掌握,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 葛偉平,陳 龍,劉艷生,等.腹腔鏡輔助陰式與開腹大子宮全切術的比較[J].中國微創(chuàng)外科雜志,2012,12(10):878-880.
[2] 王慧萍,張晨凌.腹腔鏡輔助下陰式與腹式全子宮切除術的臨床應用比較[J].中國婦幼健康研究,2012,23(4):540-542.
[3] 初 磊,樊伯珍,王建軍,等.氣腹與無氣腹腹腔鏡輔助下陰式全子宮切除術的臨床比較[J].中國內(nèi)鏡雜志,2012,18(2):132 -135.
[4] 高金瑜,丁紅巖,孫廣琴,等.腹腔鏡輔助下陰式全子宮切除術對子宮良性病變患者血凝、炎性反應的影響[J].山東醫(yī)藥,2012,52(35):79 -81.
[5] 張漢英,張 利,張惠煊,等.不同術式全子宮切除的臨床效果分析[J].中國婦幼保健,2014,29(25):4057-4060.
[6] 謝彩霞,馬 娜,李春芳.腹腔鏡輔助下陰式子宮切除術與陰式子宮切除術臨床療效分析[J].中華實用診斷與治療雜志,2012,26(6):601 -602.
[7] 劉 芳,文仲勇.腹腔鏡輔助下陰式全子宮切除術中盆底重建的臨床研究[J].中國臨床研究,2014,27(7):833-8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