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文輝
(漳州市第二中學,福建 漳州 363000)
充分發(fā)揮探究性教學在高中政治課中的作用
賴文輝
(漳州市第二中學,福建 漳州 363000)
在教學過程中激發(fā)學生主體意識,組織學生開展有意義的探究活動,是把知識、能力和情感相統(tǒng)一的重要途徑,是教學改革的核心問題。有效的探究性教學能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增強學習動力,開闊視野,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營造和諧的教學氛圍,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作者結合自身教學經驗,對探究性教學在高中政治教學的重要意義及如何在高中政治教學中更好地開展探究性教學進行探討。
高中政治 探究性教學 問題情境 教師作用 課堂今日聚焦
在教學過程中激發(fā)學生主體意識,開展有意義的探究活動,是把知識、能力和情感相統(tǒng)一的重要途徑,是教學改革的核心問題,是新課程改革的題中之意。新課程改革的目標之一是使課程內容與社會進步、科學發(fā)展、生活經驗有機聯(lián)系起來,把知識技能的學習,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有機結合起來,要實現(xiàn)這一目標無疑要開展探究性教學。
探究性教學特別重視開發(fā)學生思維,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創(chuàng)新意識。它改變了傳統(tǒng)教育模式,把教育變封閉為開放,變忽視生活為深入生活,變注重知識傳授為注重能力、方法和情感的培養(yǎng),使學生從封閉、抽象、枯燥、被動接受和知識的課堂中解放出來,投身社會實踐,親自體驗生活。有效的探究性教學能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增強學習動力,開闊視野,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自主學習的能力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更深入和客觀地理解黨和政府的路線、方針和政策,有助于營造和諧的教學氛圍,大大提高思想政治課教學有效性。
那么,思想政治課應如何進行探究性教學呢?下面筆者根據(jù)新課程改革的要求,結合教材的特點和教學實踐,就在思想政治課教學實踐中開展探究性教學做探討。
教育心理學研究表明,思維過程是從問題開始的,解決問題的迫切感越強,思維就越活躍,學習興趣就越濃厚。探究式教學的實質在于課堂教學中教師通過問題組織實施教學,問題成了貫穿探究式教學的主線。所以恰當?shù)膯栴}情境是激發(fā)學生思維的重要手段,是進行有效探究的重要前提和基礎。
首先,問題要“精”。“多則惑”,設計的問題過多則使學生負擔太重,無法在有限的教學時間里將有限的精力集中到當堂課的重點上,影響學生學習效率,因此,問題在于“精”而不在于多。精道的問題既要貼近教材,貼近生活實踐認識水平,又要有一定的難度和挑戰(zhàn)性,層層深入,環(huán)環(huán)相扣,具體要做到“三個聯(lián)系”:一是聯(lián)系一定的教學目標,具有針對性,使之難易度適當,學生經過合作和思考就能初步解決;二是聯(lián)系教材的重點和難點,集中力量解決重點和難點;三是聯(lián)系生活實踐,這是思想政治學科的重要特點,也是提高學生認知能力的重要方法,這有利于使問題直觀化和感性化,也便于學生參與。
其次,要有“景”。隨著音視頻技術的發(fā)展及其影響的深入,問題單靠語言表達已顯得單調乏味且無感染力,僅憑一張利嘴和一支粉筆,已不能迎合學生口味。要利用多媒體技術積極地達到良好的視聽效果,創(chuàng)設與問題相匹配的情境,在相應情景的基礎上再引出問題,這能更好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的探究興趣和求知欲,對提高教學效率有重大作用。
筆者在處理“事物發(fā)展是前進性與曲折性的統(tǒng)一”這一知識點時,就嘗試把“精”和“景”結合起來。探究前先播放一則曾在央視第7套“致富經”欄目播出的“宋華興的天價蘋果樹”節(jié)目,在短片中一盆花果同株的盆栽蘋果樹賣到萬元的信息,立刻使學生的注意力和好奇心達到高潮,在看完視頻后拋出一組精心設計的、由淺入深、緊扣知識點的問題讓學生分組討論,學生在好奇心的驅使下認真地探討著,這種處理方式收到良好效果。
實踐證明,在突出學生的自主意識和主體地位的同時,更要強化教師的主導地位,否則探究活動將會盲目、無序和無效,然而強化教師的主導作用并非是使教師成為壟斷者和獨裁者,恰恰相反,教師應成為探究活動中的促進者、協(xié)助者、組織者和領路人。這就要求教師處理以下幾個問題:第一,適時介入,課堂教學是一個動態(tài)的生成過程,隱性和顯性的問題會隨時生成,如果這些問題得不到及時有效的引導和解決,就會影響教學效果,這就要求教師進行有效的介入和干預。在探究中要抓住討論契機,在關節(jié)點、焦點、爭議點和學生易混淆處及時地介入和干預。第二,正確指導,一方面要引導學生善于運用辯證觀點看問題,正確地把握宏觀方向,另一方面要指導學生掌握分析問題的思維方法和邏輯程序。第三,要積極評價,“賞識和被賞識是一種互動的力量之源,被賞識者會產生更強的自尊之心,奮進之心,向上之志”。教師應傾聽并給予贊許和肯定,關注、關切和關懷之情應溢于言表,不可因其看法過于簡單、不成熟或不完整而表示不屑或者態(tài)度冷淡,保護學生自尊心,適時賞識學生,想盡辦法幫助學生找到成功的體驗,獲得成功的信心。
新教材設計了基于案例、基于情境、基于問題的探究活動豐富多彩,每一框都安排了一定數(shù)量的情境材料和問題,在每一單元結束后又有一框題的綜合探究活動,高中《思想政治》必修教材共安排了16個綜合探究活動,選修教材安排了5個探究活動。
課本的探究活動做到了“四個重視”:一是重視從貼近學生的日常生活和社會實際切入,呈現(xiàn)問題,引出理論知識的學習,注重培養(yǎng)學生把社會生活或實際情境中的具體問題歸納抽象為理論問題的學習能力;二是重視將抽象理論具體化,重視理論問題的“生活化”表達,力求淡化純理論的分析;三是重視引導學生認識現(xiàn)實生活中常見的經濟、社會、政治和文化現(xiàn)象,獲得參與現(xiàn)代生活的基本知識和技能;四是重視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的確定和達成,等等??傊?,教材的探究活動是站在學生角度編寫的“學材”,是學生進行探究學習的有效的資源和工具,因此使用好課本的探究設計,對于擴招后的高中生而言,是最好的探究性教學。
使用好課本的探究活動,要求教師立足教材,充分理解每一框的指示內涵與基本思路,結合班級情況,在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和生活積累的基礎上,明確具有探究意義的關鍵點。具體而言要把好“三關”,即預習關、活動關和總結關。第一,預習關,教師事先應指導預習內容的注意點,要求學生用鉛筆將預習的成果用個別詞句簡要地標注在探究問題的空白處,在課前由教師檢查,對沒完成的應適時處理。第二,活動關,分三步走,即第一步“讀題”,選擇一些重點問題,進行思維方法的指導和訓練,呈現(xiàn)問題情境后,不是要求學生回答問題,而是引領學生讀懂問題,想想要解決什么問題;第二步“破題”,選擇知識,想想應用什么知識來分析解決這一問題;第三步“結題”,理清思路,想想分幾步、幾層來分析問題,從中得到什么啟發(fā),如何用準確的、清晰的語言分析闡述。第三,總結關,從宏觀上對學生探究的方法、成果和態(tài)度等方面進行點評,要想盡辦法賞識學生,善于捕捉不同層次的、具有不同表現(xiàn)的學生的看點和亮點。
新課改條件下的高考,命題越來越體現(xiàn)開放性和探究性,越來越注重考查學生參與社會實際生活的能力,以及在探究和解決問題過程中表現(xiàn)出來的創(chuàng)新意識、實踐能力和獨特視角。這就要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社會生活,關注社會熱點和人類面臨的重大問題,切實提高時政分析能力。
筆者對所任教的班級進行調查后發(fā)現(xiàn),許多學生尤其是女學生對時政要聞缺乏應有的熱情和興趣,寧可把時間花在背單詞或解數(shù)學題上,也不樂意花在關注社會熱點上,這極大地制約了時政分析能力的提高,是學生得“分析題恐懼癥”的主要病因之一。
為了讓學生關注時政,進一步提高高考的時政分析能力,筆者把探究式教學與高考相對接,連續(xù)多年推出“課堂今日聚焦”活動,“一以貫之”。具體操作要領如下:
首先,成立小組。根據(jù)自愿組合和教師微調的原則,每兩至四位學生組成“課堂今日聚焦”合作探究小組,按照協(xié)商一致的原則進行分工協(xié)作,筆者所在的學校的生源素質決定了小組的人數(shù)最好不超過4人,否則探究的效果會削弱,甚至是零效果。
其次,選擇課題。每小組均確立一個探究課題,在演示完探究成果后再確立另一個課題,課題取材于當年的時政中重大的國計民生問題、社會熱點問題和國際重大的問題,要求學生對以上重大社會現(xiàn)象進行分析和探討,對重大社會現(xiàn)象的影響、意義及解決的辦法等方面敢于提出己見。
最后,展示成果。每個小組都要輪流到講臺處演示探究的成果,一節(jié)課只限一個小組利用課堂的前5分鐘—10分鐘演示成果,面對小組派出一名主講人上臺演示,形式既可是宣讀“小論文”,又可以是演示PPT文稿,即使無話可說也得站在臺上面對觀眾至少三分鐘。這就迫使學生認真對待探究活動,認真準備演示的內容,內容要求簡潔精煉,演示時間不超過三分鐘。當演示完后,臺下學生可針對演示的內容,自由提問或提出異議,小組成員則予以回答和交流。在課前,教師應該對探究活動進行指導,在課堂交流中教師現(xiàn)場管理,活動結束時由教師作點評并對下一組提出希望。
該活動使學生更主動地關注時政熱點,為了不在臺上漏氣,各小組在演示前認真投入,精心準備,而臺下的觀眾為了難住“主角”,也對臺上的話題進行積極思考和提問。就這樣,大家直面某個時政熱點進行交流,形成在交流中溝通,在溝通中探究,在探究中求證的良好互動場面。該活動推出后就受到學生的歡迎,據(jù)學生反映,開展“課堂今日聚焦”活動后,課堂更有趣和更熱鬧,討論聲、掌聲和笑聲充滿了課堂,諸如環(huán)境保護、三農問題、學習實踐科學發(fā)展觀活動、生產和食品的安全、海西建設、抵制手機網絡色情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學習教育活動等社會熱點一一走進課堂,進入學生的視野。他們的眼界更寬了,思路更廣了,腦子更活了,對政治非選擇題更有感覺,也更有底氣了。
總之,探究性教學順應了時代潮流,符合新課程改革的理念,是素質教育的必然要求,我們應該與時俱進,推陳出新,不斷探索在高中思想政治課中實施探究性教學的新途徑和新方法,不斷提高教學有效性,努力把枯燥的政治課變?yōu)樘嵘龑W生綜合能力,發(fā)展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訓練課。
[1]鐘啟泉,等.通高中新課程方案導讀[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9.
[2]朱永新.走進最理想的教育[M].桂林:漓江出版社,2007.11.
[3][日].福日·健.表揚與批評的技巧[M].沈陽:遼寧科學技術出版社,2008.
[4]王德明.知識超越夢想[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10(4).
[5]徐惠仁.學生自主探究活動水平的技術策略[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10(6).
[6]蔣國和.思想政治教學中的“問題引導策略”初探[J].思想政治課教學,20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