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啟杰
(臨沂大學 沂水校區(qū),山東 沂水 276400)
世界優(yōu)秀心理電影在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發(fā)掘和應用
王啟杰
(臨沂大學 沂水校區(qū),山東 沂水 276400)
世界優(yōu)秀心理電影因其有針對性的題材、富于啟發(fā)性的內容、強大的藝術魅力,對解決青少年心理問題、促其心靈成長有其獨特的意義和價值。作者對世界優(yōu)秀心理電影的界定、特點、用于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論與實踐根據、作用、局限進行了論述,對發(fā)掘篩選世界優(yōu)秀心理電影的七大原則和如何利用其提高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水平作了探討。
心理電影 心理健康 青少年 心理輔導 電影療法
(一)什么是世界優(yōu)秀心理電影
心理電影,通常泛指所有以各種心理問題、心理現象為題材的電影,世界優(yōu)秀心理電影則指廣受人們肯定和贊賞、推薦甚至多次獲獎的心理題材的電影。這些優(yōu)秀的心理電影或是揭示了心理問題形成的原因,或是展示了解決心理問題、促進心理健康的路徑、方法,或是涉及眾多心理學知識利于對公眾進行科普,或是制作精良對觀眾具有強大的藝術吸引力。
(二)世界優(yōu)秀心理電影的特點
能稱得上世界優(yōu)秀心理電影的,必須以人的心理問題、心理現象為題材,關懷人的心理健康,與常見心理問題息息相關,通俗易懂,對觀眾具有啟發(fā)意義和強大的藝術吸引力,這樣的電影,往往甫一問世即廣受贊譽、備受推崇并接連多次獲獎,成為人們談及某些心理問題、心理現象時必定提及的經典之作。
經過十幾年的臨床實踐,2003年,英國心理醫(yī)生弗德爾發(fā)明的“電影療法”終于得到英國心理及精神病領域最具權威機構——英國皇家精神病學院的正式認可,并建議將其心理治療方法推廣到全國。同時,在許多西方國家,“電影療法”正成為心理咨詢的重要輔助手段并得到主流心理學界的認可[1]。
既然心理電影用于心理咨詢和治療已被證明切實有效并完全可行,用之于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是合乎邏輯的演繹推理。
從近些年的實踐看,已有不少研究者嘗試以心理電影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如有的研究者將團體輔導和電影療法相結合,嘗試用于大學新生中人際關系發(fā)展改善,分析團體式電影療法在改善大學新生人際關系中的優(yōu)勢并探索出一條適合大學新生人際關系改善的新型教育模式[2]。有的研究者研究用電影文本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的效果,有的研究電影療法對未成年犯心理健康狀況的影響,有的研究心理影片在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運用等等。
這些實踐和研究,已經證明將世界優(yōu)秀心理電影用于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有效和可行的,以世界優(yōu)秀心理電影促進青少年心理健康,還有巨大的潛力可挖。
(一)作用
以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為例,有研究者認為,通過心理電影賞析,可以起到寓教于樂,激發(fā)參與熱情,普及心理常識,增強心理保健意識,解讀他人,促進自我探索,分享感悟,搭建交流平臺,放松身心,注入正向能量的作用[3]。
青少年身心發(fā)展迅猛、激烈,極易因早熟、性的發(fā)展和成熟、心理性別、認知障礙、學習困難、自我中心、家庭教養(yǎng)方式、親子關系、同伴關系、戀愛、問題行為、自我意識、自我同一性分散和混亂等造成諸多心理問題,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成為不可或缺的學校課程。
青少年又是精力旺盛、興趣廣泛的群體,對探究新事物總有用之不竭的熱情,對通俗易懂具有強大吸引力的世界優(yōu)秀心理電影興趣濃厚,所以通過世界優(yōu)秀心理電影對青少年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取得較好的效果。
世界優(yōu)秀心理電影對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價值不可估量。
(二)局限
利用世界優(yōu)秀心理電影對青少年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相關度不一定高、啟發(fā)性不一定強、藝術渲染過于分散學生的關注點、片時過長嚴重占用教學時間等局限。
心理電影再優(yōu)秀,畢竟不是為進行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量身定做的。作為優(yōu)秀的心理電影,同樣需要考慮觀眾的口味、票房、收回成本等,且是其首要考慮的,故心理電影雖可與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高度相關、部分重合,但不可能指望以其代替心理健康教育本身。
世界電影浩如煙海又魚龍混雜,以心理為題材的相對較少,稱得上優(yōu)秀又可以拿來對青少年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則更少。一些輔導者為了增強自己教學的生動形象性、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往往不做充分準備隨意選幾部據說是心理題材的電影給學生一放了之,常因錯選與心理健康教育主題不符的電影導致學生茫然困惑、興味索然,也浪費寶貴的教學時間。
在日常心理健康教育中,為防止錯選不適宜青少年觀看的影片浪費時間、對青少年產生不良影響,必須對心理電影進行嚴格的篩選,必須堅持一定的選片原則。
(一)影片必須能反映且有助于解決青少年心理問題原則
為達到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標,所選影片必須有針對性,與青少年心理問題直接相關,并盡可能地精準,輔導者不能隨意找些據說與心理有關或貌似與心理有關的電影一放了之,應付搪塞,這樣不但達不到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還可能對青少年的心理產生不良影響,浪費寶貴的教育時間和資源。如《本能》、《沉默的羔羊》等被一些論者推薦的電影,雖然這些電影在心理健康教育課堂之外也有其備受推崇的理由,但因其與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距離,并不適合播放給青少年,即使輔導者不加選擇地將之播放給青少年,只能穿鑿附會地做些講解,效果事倍功半,甚至可能讓青少年對輔導者的授課失去興趣和信心。
(二)影片必須有較強的藝術吸引力原則
青少年興趣愛好廣泛,初次觀看心理題材電影往往表現出濃厚興趣,但隨著課程的延續(xù),也可能因為一些電影劇情重復、情節(jié)簡單、缺乏藝術吸引力產生厭倦甚至厭煩,觀影興趣迅速下降。必須嚴把選片關,盡可能選取一些有強大藝術吸引力的心理電影,有利于最大限度地激發(fā)青少年的興趣和集中其注意力,使課堂內容緊緊抓住青少年,取得良好的效果。
(三)影片必須適合青少年年齡階段原則
處于不同年齡階段的青少年,心理問題、接受能力各不相同,心理電影的選擇還要考慮不同年齡階段的青少年的不同特點,輔導者針對不同年齡青少年的不同特點選擇相應的影片對癥下藥,才會取得較理想的輔導效果。如同樣是青少年,高中生的學習壓力、學習心理障礙遠比高年級小學生、初中生、大學生嚴重,利用電影對高中生進行心理輔導就應偏重一些反映學習心理障礙的影片。
(四)影片應當強調發(fā)展性原則
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實踐證明,青少年不是患嚴重心理疾病的主要人群,其心理問題以發(fā)展性問題居多,如同伴關系問題、學習心理障礙、同一性混亂等,有嚴重的心理疾病的青少年畢竟是極少數,這就要求在選擇心理影片時重點選取那些反映青少年心理發(fā)展的影片,如《心靈捕手》、《拉斯與真實女孩》、《吮拇指的人》等,以極強的針對性促進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助其發(fā)展。
(五)影片應當有啟發(fā)性原則
用于對青少年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電影,越能表現心理問題的癥狀、深刻揭示心理問題的成因和解決方法越好,這樣才能對青少年有一定的啟發(fā)性。
(六)禁片從慎、從否原則
不可否認,一些備受爭議的被禁電影也有其深刻的思想價值與藝術價值,但究其被禁,往往與其容易造成誤讀并引發(fā)大量嚴重的社會問題密切相關。青少年模仿能力極強,若組織播放者解析、引導不力,不僅可能偏離或根本達不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還可能嚴重誤導青少年,擾亂其正常的人生觀、價值觀和善惡美丑觀念,對青少年產生嚴重的消極影響。如在眾多國家被禁的《帶發(fā)條的橙子》,雖有其探討自由意志的思想價值,但因其籠罩全片的丑陋、邪惡、扭曲、淫穢、暴力、怪異、病態(tài)氣息成為眾矢之的,在英國更被歸罪為幾件謀殺事件的元兇,被禁近三十年。這樣一部已被證明了的難以被大眾正確理解、會造成嚴重消極后果的禁片,竟然被一些論者推薦為了解心理學知識的必看電影,還被一些輔導者用于心理輔導課。道聽途說,一知半解,不做準備,輔導者拿這樣的禁片對青少年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本身就是嚴重的失誤、失職,應當為其釀成的教學事故負全責。
(七)影片易于編輯原則
為數眾多的心理電影雖有較高的心理健康教育價值,但畢竟不是為對青少年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拍攝的,其中含有的不適合青少年觀瞻的色情、暴力、殘忍鏡頭應當在盡可能不影響原片的前提下適度剪輯掉。多數心理電影都屬于“小眾”影片,大多沒有中文配音,而是保留原聲配中文字幕,一些包含下流詞匯的字幕語句應當做以較為中性的詞匯替換或暗示性表達處理。為此,就要選擇可編輯字幕的影音文件,如mkv、avi格式的文件等。如《心靈捕手》是一部被眾多論者大力推薦、很適合用作心理健康教育的優(yōu)秀心理電影,但其字幕中包含大量的直譯臟話、俚語,這些臟話、俚語完全可以在不影響對話原意和影片精髓的前提下處理得較為中性、委婉一些,沒必要把一些過甚的臟話展示給模仿性極強的青少年。若不對心理電影中的這些不利于青少年成長發(fā)展的鏡頭、字幕做些編輯處理,播放心理電影對青少年產生的消極影響是不可控的。
總之,世界優(yōu)秀心理電影的選擇,必須精挑細選,絕不能不加篩選、牽強附會。
選擇好世界優(yōu)秀心理電影僅是第一步,要取得利用其對青少年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成功,還要做好播放前、中、后及影片解析的工作。
(一)播放前
輔導者必須合理選擇播放時機,將影片播放合理穿插于教學進度中;必須在播放前做好充足準備,確保播放環(huán)境適宜、播放設備可用、播放文件正常;必須合理安排課時,盡量將電影播放安排在心理健康教育周課時的最后,這樣有利于青少年利用周末時間反芻、體味、理解、討論、思考電影。
(二)播放中
影片播放中,必須使青少年認識到課堂電影的播放,可以是休閑和欣賞,但更是學習和成長,不要使青少年像在電影院看電影那樣隨心所欲,必須維持好正常的課堂秩序;必須計算好播放時間,為節(jié)約時間,若影片略長于幾個課時,可將無關的片頭片尾去掉,若影片略短于幾個課時,可在播放環(huán)節(jié)適當延長一些介紹、停頓、提醒和提問;要注意課間的停播、休息,防止疲勞和厭倦。
(三)播放后
影片放完后,由于青少年對電影理解得還不夠全面和深刻,即使所剩時間充足,也不宜當堂解析,可讓青少年利用剩余的時間預先回味、思考、討論;應將精心設計的作業(yè)及時布置給青少年,要求他們帶著問題回去體會、思考。
(四)課堂解析
課堂解析是以世界優(yōu)秀心理電影對青少年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中之重,它是最后和最關鍵的環(huán)節(jié)。
要做好這個最關鍵的環(huán)節(jié),宜采用提問、分組討論的形式,以發(fā)揮青少年的主體性和積極性。
課堂解析應完成以下幾個任務:
1.理順劇情
世界優(yōu)秀心理電影既受電影片長限制,又有一定的文化陌生性,常導致青少年弄不清劇情,輔導者應以解決劇情疑問吸引青少年的注意力,以提問、提醒、討論促青少年思考的方式,在解決劇情疑問中引導青少年一步步認識片中人物心理問題的表征、成因和解決方法。
2.分析、總結心理問題的表征
輔導者可采用提問的方式,與青少年一起分析、總結片中人物心理問題的種種表現,使青少年對某些心理問題形成直觀印象,為引導青少年探討心理問題的成因和方法做鋪墊。
3.分析、總結造成心理問題的成因
輔導者應當引導青少年前后聯系劇情,以分析、總結造成心理問題的成因,使青少年對電影人物心理問題的成因有全面、深刻的認識。
4.分析、總結解決心理問題的方法
輔導者應當引導青少年回顧片中人物解決心理問題的過程,分析、總結片中人物解決心理問題、實現自我成長的路徑和方法。
5.將電影與實際結合,幫助青少年解決心理問題,促進青少年心理健康和成長是整個世界優(yōu)秀心理電影在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發(fā)掘和利用研究的落腳點,輔導者不能將電影一放了之,也不能解析完電影就算完成任務,而應當通過作業(yè)、提問等形式對尚未理解、掌握相應知識與方法的青少年進行排查與進一步的輔導,確保以電影促健康教育的產生最優(yōu)效果。
世界優(yōu)秀心理電影以人的心理問題、心理現象為題材,關懷人的心理健康,與常見心理問題息息相關,通俗易懂,對觀眾具有啟發(fā)意義和強大的藝術吸引力。
將世界優(yōu)秀心理電影用于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已有可靠的理論和實踐根據,對提高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水平有其獨有的作用、意義和價值,同時世界優(yōu)秀心理電影也有其局限性,不能指望以其代替心理健康教育本身。
世界優(yōu)秀心理電影的篩選發(fā)掘必須精挑細選,絕不能不加篩選、牽強附會,為此必須堅持一定的選片原則,包括影片必須反映且有助于解決青少年心理問題、必須有較強的藝術吸引力、必須適合青少年年齡階段、應當強調發(fā)展性、應當較有啟發(fā)性、禁片從慎、從否、易于編輯七大原則。
不僅要選好片,更要做好影片播放前、中、后及影片課堂解析的工作,帶領學生完成理順劇情、分析、總結心理問題的表征、分析、總結造成心理問題的成因、分析、總結解決心理問題的方法、將電影與實際結合,幫助青少年解決心理問題,促進青少年心理健康和成長五大任務。
[1]蔣秀娟,毛丹.“電影療法”能治心理疾病嗎[N].科技日報,2006.11.29.
[2]胡甜甜.電影療法的理論和應用研究述評[J].心理技術與應用,2015,5:54.
[3]涂翠平.心理電影賞析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中的應用[J].校園心理,2012,4:271.
本文為2014-2015年度山東省青少年重大課題成果,項目編號15SAQ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