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成國
[摘要]針對大學生英語表達地方文化的“失能”現狀,提出了以地方文化為內容依托的英語口語教學模式,探討了地方文化融入英語口語教學的基本原則、實施方案、自主學習的著力點以及教學評價的方式方法,以期對我國外語教學中的母語文化導入研究與實踐起到一定的指導意義。
[關鍵詞]地方文化;英語口語;教學
[中圖分類號]H319[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4634(2015)060093040引言
《高等學校英語專業(yè)英語教學大綱》(2000)、《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2007)、《高等職業(yè)教育英語課程教學要求(試行)》(2010)強調英語教學應注重學習者綜合文化素養(yǎng)的培育,這“不僅表現在訓練學生批判地吸收世界文化精髓上,而且表現在培養(yǎng)其弘揚中國優(yōu)秀文化傳統(tǒng)的能力上”[1]。然而,我國英語教學長期以來過分注重“目的語文化”的導入,學習者中國文化輸出的“缺失”現象非常嚴重,他們用英語表達中國文化的能力很弱,尤其不能用英語流利表達那些與群眾生活密切相關、世代相承的且具有一定地方特色的傳統(tǒng)文化。大學生英語表達地方特色文化的失能,不利于國際交流中文化自信心的樹立,不利于擴大對外文化交流,不利于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
近年來,國內學者就中國文化的英語教學研究形成了以下觀點:把中國文化的英語表達教育貫穿到各層次英語教學之中,并對教學內容進行合理配置[2];明確教學大綱中中國文化教學的相關細則,實施教學、評估一體化[3];增開中國文化英語選修課,完善中國文化英語教材建設[4,5];將中國文化內容納入考試體系[6]等。國外沒有對中國文化英語教學進行研究的文獻,但早在20世紀90年代就有專家學者針對外語學習者中的文化邊緣化現象(marginalization)提出外語教學中應適時、適當、適度地導入本國文化[7],目的語文化和本族語文化間的對比分析[8]等策略,對我國外語教學中的文化導入研究與實踐具有指導意義。然而,現有研究對地方文化融入大學英語口語教學的成功案例總結較少,對大學生英語表達地方文化能力的培養(yǎng)重視不夠。本文嘗試將地方文化融入到大學英語口語教學中,旨在通過口語教學、文化體驗、自主練習等多種形式,完善大學生對地方文化的英語認知建構,增強大學生用英語弘揚中國文明與地方文化的意識和能力,促進中國優(yōu)秀地方文化的對外傳播。
1地方文化融入英語口語課堂的原則
將地方文化融入英語口語課堂的目的是讓學生在親歷、感受和實踐地方文化的情境中,實現“英語語言知識與能力”和“本土文化素養(yǎng)”的全面提高,為此,地方文化的英語口語教學應當遵循以下原則。
1.1教學實施的綜合性原則
地方文化英語口語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實踐類課程,內容涉及文學、美術、音樂、建筑、戲劇等多個領域。因此,在教學實施中,應打破學科界限,綜合運用語言學、翻譯學、社會文化學等學科知識,提高學生的綜合文化素養(yǎng)。但同時教學實施中又不能脫離“口語”這個主線,不能把課程上成文化課、翻譯課,或者說是其他的課程,而把口語能力提高置之于不顧,或者是僅有形式僅有熱鬧,而達不到口語教學目標。
1.2教學過程的開放性原則
教學過程的開放性是指地方文化的英語口語教學要改變只重結果不重過程的觀念,重視教學過程中學生的情感體驗、能力形成與習慣養(yǎng)成;注重開展以體驗、實踐為主要形式的口語第二課堂;鼓勵學生對地方文化進行開放式英語表達,引導學生主動發(fā)起文化交流的話題,并積極參與話題討論;著重培養(yǎng)學生在圍繞地方文化的練、說、唱、演、錄、玩等多模態(tài)開放式的小組活動中,互相配合、互相幫助,在友好平等的氛圍下提高地方文化的英語口頭表達水平。
1.3教學活動的學生主體性原則
圍繞地方文化的英語口語教學應當以學生語言能力的提高與文化素養(yǎng)的形成為旨歸,學生的發(fā)展是整個教育教學活動的核心。因此,應遵循學生的認知心理、知識發(fā)展及學習活動本身的基本規(guī)律組織教學,應始終強調學生是言語實踐與文化體驗的主體,教師只是課堂教學活動的設計者與學生自主學習活動的引導者。
2以地方文化為內容依托的英語口語教學設計2.1教學資源的開發(fā)與整合
教學資源是教育體系中至關重要的元素,完善教學資源的開發(fā)、建設、管理及合理應用,將極大促進教學活動的開展和教學效果的提高[9]。
地方文化英語口語教學資源的建設,首先要多渠道網羅收集地方文化的英語資料,這些渠道主要包括地方政府、外事辦、旅游局、文化館等部門的門戶網站,以及國內外專注于中國地方文化介紹與宣傳的權威網站、報刊、書籍與雜志等;然后根據英語口語的教學規(guī)律及大學生的學習特點,對上述資料進行科學的整理和有效的歸類。以獨立的文化專題為主要內容,將其分成若干個教學單元,每個單元根據教學需要設計句法操練、回答問題、朗讀、口頭翻譯、角色扮演、游戲、采訪、討論、文化體驗等活動。需要注意的是,地方文化音視頻資料的數字化處理是教學資源建設的一個關鍵環(huán)節(jié),需要口語教師和技術人員的緊密合作才能完成。如,待口語教師視聽并確定好音視頻資料的有效性及難易度后,然后由技術人員按照需求裁減成時間長度不等的若干片段,利用編輯和轉化工具將其轉化為“.flv”格式的教學用音視頻。
2.2教學活動的設計與安排
地方文化的英語口語教學以專題活動的形式進行,其主要目的是通過口語練習和文化體驗,逐步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用英語表達地方文化的能力。因此,教學活動的設計要體現以學生為中心的指導思想,教學過程中力求每一個學生的主動參與,尊重每一個學生的獨特體驗,讓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形成對地方文化的獨特判斷,提高審美能力。
1) 口語技能訓練。地方文化英語口語教學中,可通過下列活動來訓練學生的語言基本功,培養(yǎng)語感:播放地方文化的英語音視頻材料供學生欣賞,并要求仿讀、背誦,使其掌握正確的語音語調;針對材料中的常用表達方式進行誦讀訓練,引導學生通過圖文聲并茂的材料輸入,熟記地方文化英語表達的一些基本句式、常用句型;當學生掌握了一些基本句式以后,創(chuàng)造條件引導學生活用所學句型進行地方文化的英語復述,教師根據學生表現給予點評和指導,并記錄成績。
2) 專題討論。提高地方文化英語口頭表達水平的一個重要前提就是對地方文化內涵的深入理解與準確把握。通過專題討論,有助于學生加深對地方文化背景和生活習俗的了解,有助于學會在具體語境中進行正確得體的英語口頭交際。比如,進行“南通歷史(Talking about the History of Nantong)”專題教學時,在學生學習完相關視聽材料后,可安排“我眼中的南通”、“南通與‘中國近代第一城”等討論話題,鼓勵學生用英語發(fā)言,并做好記錄。
3) 文化體驗。地方文化是某一地區(qū)所特有的文化,其內容、典故和風格意境與該地區(qū)所處的地理位置及自然條件顯著相關。因此,為了能夠讓學生準確得體地用英語將本地文化介紹給他人,親歷親為的文化體驗或考察活動便成為教學中一個不可或缺的環(huán)節(jié)。比如,在進行“南通工藝(Talking about the Crafts of Nantong)”這一專題教學時,可安排學生參觀南通風箏博物館、南通藍印花布藝術館、南通沈繡博物館,或開展學做風箏或者是染藍印花布活動。唯有親自參與,才能將地方文化講好、講活、講深。
3以地方文化為內容依托的英語口語自主學習學生圍繞地方文化進行英語口語的自主學習,需要找準著力點、掌握恰當的學習方法,并進行持之以恒地刻苦練習,才能從根本上提高自己的口語水平與文化素養(yǎng)。
3.1地方文化英語表達的語音語調練習
基于地方文化的英語口語學習,最終目的是對外交流,將中國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推介出去,倘若發(fā)音錯誤或不夠標準,則很可能會引發(fā)交流的不暢,從而影響到推介效果。因此,在圍繞地方文化進行英語口語自主學習時,第一個著力點應放在語音學習和語調完善上,力求將體現地方文化內涵的每一個英語單詞都能熟練而準確地讀出來,并要細心觀察和認真模仿英語本族語者的純正發(fā)音。
3.2地方文化英語表達的詞匯量積累
詞匯是語言交際的基本單位,正如著名語言學家威爾金斯所說,“沒有詞匯,人們則無法表達任何東西”。在圍繞地方文化進行英語口語自主學習時,第二個著力點應放在地方文化英語名稱、概念、術語等專有詞匯的積累上。地方文化的英語介紹中,專屬于某一文化項目的特色詞匯不在少數,對于那些已被中外讀者廣為接受的詞匯,如“藍印花布”(blue calico)、“盆景”(bonsai)等,應通過學習與體驗將其作為積極詞匯納入到心理詞庫中去。對于那些由于采用不同的翻譯方法而產生多個英語名稱的文化項目,如“城隍廟”的英語表達就有“City Temple”、“Chenghuang Temple”、“Town Gods Temple”三個不同版本,學習者應多方查證,找到最權威、最恰當和最為英語讀者所理解和接受的表達方法。
3.3地方文化英語表達的句型句式操練
強化句型句式操練是提高大學生英語口語水平的重要手段之一,不僅有助于提高語速,而且有助于增強口頭表達的流利性與準確性。在圍繞地方文化進行英語口語自主學習時,第三個著力點應放在地方文化英語表達的句型句式的記憶和操練上。這樣,對于那些英語基礎不是很扎實的大學生而言,在用英語表達地方文化時更加胸有成竹,心理壓力小,一串串貼切、簡單而實用的蘊涵地方文化信息的英語精句便可自然而然、不假思索地脫口而出,有利于樹立對外交流中的文化自信。
3.4地方文化內涵的準確把握
地方文化英語表達的最終目的是將文化項目的濃郁地方特色及深厚的內涵積淀用英語忠實地推介給讀者或聽眾,因此,在圍繞地方文化進行英語口語自主學習時,除盡可能多地掌握語言知識、補充大量的專業(yè)詞匯和句型句式外,還應將著力點放在加強文化和審美方面的修養(yǎng)上,努力提高對地方文化的了解程度與理解深度,這樣才能通過準確的英文將地方文化的深厚內涵及獨特魅力表現出來,才不會使受眾接受錯誤的信息,誤解中國優(yōu)秀的地方文化。
4以地方文化為內容依托的英語口語教學評價4.1地方文化英語口語教學的評價原則
地方文化與英語口語教學的融合需要地方政府的外事、文化及教育部門等多個主體的參與,因此教學效果的評價需要上述各方積極參與進來,評價的維度應該多元化,不僅關注學生口頭表達能力的提高與自主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關注學生通過學習是否全面地認識了家鄉(xiāng)、深入地了解了家鄉(xiāng),是否養(yǎng)成了熱愛家鄉(xiāng)、推介家鄉(xiāng)的思想感情,關注學生在家鄉(xiāng)文化的對外交流中是否更加自信、是否能夠積極作為,還要看教學實施產生了多大的社會效益,教學成果的推廣與應用是否對改善地方文化的外宣環(huán)境產生了積極影響。
4.2地方文化英語口語教學的評價方法
地方文化英語口語教學評價以過程性評價為主,評價方法是靈活多變的,不同的教學專題、不同的活動方式應有不同的評價方法。舉例而言,地方文化的英語視聽活動可以采用選編、朗讀、背誦、復述等形式考核學生的鑒賞與領悟能力;地方文化的體驗與考察活動可以采用匯報、表演等形式考核學生對文化內涵的理解與把握程度;學生英語表達地方文化的綜合能力可采用量化和質化相結合的方法從詞匯、句法及文化意象的傳遞等方面進行評價。詞匯和句法能力的測量運用WolfeQuintero等人提出的三個參數,即流利性(指和本族語者說話一樣快)、復雜性(指能夠運用多種且難度指數高的結構或詞匯)和準確性(指所用語言中無錯誤)。文化意象傳遞能力的測量通過觀察學習者對地方文化英語表達策略的選擇以及解析聽眾的理解和反應兩個方面進行。
5結束語
本文對地方文化融入英語口語教學的基本原則、教學設計、自主學習方法以及教學評價進行了一定的思考,但尚不完美,還僅僅停留在理論說教層面。地方文化與英語口語教學的成功融合及其最大效益的產生還有待于更多的專家學者在今后具體的教學實施中深入研究,提出一些切實可行的措施,并實際落實好這些措施。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培養(yǎng)出能夠用準確而流利的英語弘揚中國優(yōu)秀地方文化的人才。
參考文獻
[1] 劉世文.對中國文化英語表達能力的調查及其啟示[J].基礎教育外語教學研究,2003,(1):31.
[2] 從叢.“中國文化失語”:我國英語教學的缺陷[N].光明日報,20001019.
[3] 肖龍福,肖笛,等.我國高校英語教育中的“中國文化失語”現狀研究[J].外語教學理論與實踐,2010,(1):3946.
[4] 杜鳳秋,李靜.論英語專業(yè)地方文化教材的編寫原則[J].學術論壇,2011,(8):202205.
[5] 張艷玲.跨文化語境下大學生中國文化英語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J].許昌學院學報,2012, (1):149152.
[6] 曾洪偉.大學英語教學與中國文化教育[J].西華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4):105107.
[7] Kramsch C.Context and Culture in Language Teaching [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3:7580.
[8] Blair J G.Western Civilization with Chinese Comparisons [M].Shanghai:Fudan University Press,2006:3337.
[9] 楊修平.高職高專公共英語課程網絡教學資源整合研究[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02, (3):105.
Study on localculture based oral English teaching
ZHANG Chengguo
(Teaching Affairs Office,The City Vocational College of Jiangsu,Nantong,Jiangsu226006,China)
AbstractAs to the college students′ disability in expressing local cultures in English,the paper put forwards the localculture based oral English teaching mode,and discussed the basic principles,implementation plans,focal points of selflearning as well as evaluation methods in the content-based oral English teaching of local cultures,aiming to provide certain guiding values for the research and practice of inputting native cultures in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of China.
Key wordslocal cultures;oral English;teach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