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秋發(fā)
瓷藝家余濤,景德鎮(zhèn)陶瓷學院藝術設計系, 擅長高溫色釉的粉彩花鳥
高溫色釉瓷板畫為景德鎮(zhèn)獨有的藝術創(chuàng)作。高溫顏色釉是由金屬氧化物和天然礦石為著色劑,裝飾在坯胎上,經(jīng)過高溫燒成,自然形成的有色陶瓷,每塊瓷板不同的肌理效果,經(jīng)過高溫色釉的渲染,呈現(xiàn)出獨一無二的藝術視角。
在瓷都景德鎮(zhèn)土生土長的余濤,幼年時就性情沉穩(wěn),酷愛繪畫。他明察秋毫,性格細膩,常把戶外的觀察落實于筆墨中,花鳥蟲獸、日月山川等別人眼中的平常之象,都是他的寄情之物。余濤天性愛好自然,幼時的浸潤,奠定了他日后創(chuàng)作的初心,也為作品的理念提供了源源不斷的素材??v觀他的作品,件件構圖精煉,整體風格清新雅致,意境更是悠遠深思。他的每件作品中,都透出一種難得的干凈,正是這毫無雜念的純凈,征服了觀賞者的內(nèi)心。
《禽醉嫣紅》寓意貼切。純白的瓷板上,一側造勢一枝盛開的桃花,枝干昂立向上,枝頭滿綴花朵,配色清新雅致,空間大量留白。一只云雀站立枝頭,像是欣賞美麗的春色,更有遠行忽逢桃花源的驚喜。細細觀之,整幅畫面協(xié)調(diào)安靜,初春的清新氣息撲面而來,著實令人心醉。
《花香情醉》,疊拳石為山,蘭草相覆,假山一側巧妙的探出芙蓉花枝,畫面中兩只栩栩如生的小鳥,一只躍然枝頭,一只攀附石山。二者似乎都被春意感染,嚶嚶繞繞,一幅歡態(tài)。鮮亮的水粉配上文雅的新綠,相得益彰,安撫視覺。觀之令人心生向往,恨不能融入如此美景。正所謂人入畫里,心中不覺。
《尋香而至》,立于畫前,便覺一股馨香悠然而至,令人周身透徹。長條形的畫面,依然是白色為底。白玉蘭與桃花競相開放,粉白相間淡而不爭,雖有纏繞卻互不干涉,枝干遒勁有力,更是襯托出花朵的嬌羞可愛。兩只小鳥憨態(tài)可掬,停留枝頭,錯落有致。畫面以極其生動的感官刺激到人的嗅覺器官,既保留視覺美的滋養(yǎng),又延伸嗅覺美的滿足。
《如聞馨香》,筆筆透露出了中國文人的雅致與情趣。畫中碩大嬌艷的牡丹,花開璀璨迷人,畫面細膩精致,令人感覺到無限的春意。牡丹由于富麗、華貴和豐茂,在中國傳統(tǒng)意識中被視為繁榮昌盛、幸福和平的象征。觀此作,牡丹盛放、枝繁葉茂的畫面,飽含花開富貴的氣韻。這幅作品最妙的地方體現(xiàn)在構圖立意上,兩只展翅飛翔的燕子,與靜態(tài)的花卉假山,形成動靜結合,陰陽變換,更是增添了畫面的層次和動態(tài)感。畫面用筆精致,線條細膩。將中國畫中的工筆、寫意、渲染技法綜合運用,更添誘人的魅力。
高溫色釉瓷板畫為景德鎮(zhèn)獨有的藝術創(chuàng)作。高溫顏色釉是由金屬氧化物和天然礦石為著色劑,裝飾在坯胎上,經(jīng)過高溫燒成,自然形成的有色陶瓷,每塊瓷板不同的肌理效果。經(jīng)過高溫色釉的渲染,呈現(xiàn)出獨一無二的藝術視角。余濤以此工藝為基礎,再次進行釉上彩繪制,取自然之妙,添神來之筆。成品儀態(tài)萬千,舉世無雙。高溫色釉最讓人心動的地方,就是其燒制時無法預料的肌理效果。燒制一塊理想的瓷板作品絕非易事。色釉的調(diào)制,上釉的薄厚程度,燒制時的爐溫,以及放置的爐位,甚至天氣變換,種種因素都有可能影響到色釉的發(fā)色,一塊好的高溫色釉瓷板總會伴隨著幾件甚至幾十件廢品。從某種意義上說,一件完美的瓷板作品是一種用心,亦是各種機緣的和合。
余濤勤于學習,受到很多大師悉心指導,作品愈發(fā)精到,造詣越來越深,在瓷板繪畫方面逐漸形成了自己獨有的風格。作為景德鎮(zhèn)新一代青年陶藝師,余濤對瓷板畫的創(chuàng)作方向有著自己的認知。他的作品大都貼近于生活。在他看來,拿起畫筆不僅僅是藝術創(chuàng)作,更是一種心聲的傳達。作品《相伴》是他結合自己真實的經(jīng)歷,創(chuàng)作的一件精心之作。那時余濤剛剛沉浸在愛河之中,內(nèi)心溫柔萬千的他,想通過一幅作品表達內(nèi)心的情感。本來想選擇鴛鴦,可是余濤覺得,這個形象太過于渲染,于是畫中生物換成了普通常見的野鴨。整幅作品以傍晚的荷塘為背景,頂部色釉呈現(xiàn)出日暮黃昏時的溫柔美。中部色釉運用色彩和筆觸,把湖水微波蕩漾之感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整幅作品層次豐富,畫面感強。走近細細觀看,荷花底部的漣漪,折射出一天中最柔軟的時光,在虛實濃淡的墨色之間,一幅舒緩溫馨的畫面躍然眼前。一對鴨子的形態(tài)更是逼真可愛,它們相伴嬉戲,溫馨無比。這幅作品中,余濤過硬的工筆技藝得以展現(xiàn)。余濤更喜歡這種隨機的自然,沒有牽強附會,少了矯揉造作,一切都是那么的自然而然。心中存有自然,畫筆也便自然。
書畫線條既是一個藝術家生命情懷的宣泄,也是自身價值觀的呈現(xiàn)。余濤,帶著他極其安靜、儒雅的氣息,在對水墨筆畫的敏感中,實踐著他對瓷畫藝術獨有的追求。
編輯:沈海晨 mapwowo@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