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冰,楊玉麟
公共圖書館弱勢群體服務倫理建設探究
趙冰,楊玉麟
文章調(diào)研31家省級公共圖書館網(wǎng)站的弱勢群體服務內(nèi)容,分析弱勢群體服務倫理失范現(xiàn)象,提出圖書館弱勢群體服務倫理建設路徑。
公共圖書館 弱勢群體 服務倫理
1988年程煥文發(fā)表《論圖書館精神》[1],隨后“圖書館精神”逐漸成為學界熱點話題;2003年底中國圖書館學會將“百年圖書館精神”列入2004年學術年會分主題,掀起“圖書館精神”討論熱潮。2000年李國新評述日本《圖書館自由宣言》涉及的主要理論與實踐問題,指出我國基本具備對圖書館自由權利展開研究的條件[2];2004年底中國圖書館學會將“圖書館權利”列入2005年學術年會分主題,“圖書館權利”成為研究熱點;“中國圖書館學會2005年峰會”更將“圖書館權利”的討論推向高潮。2006年于良芝發(fā)表《探索公共圖書館的使命:英美歷程借鑒》[3]等文章討論“圖書館使命”。2007-2008年范并思、黃宗忠等發(fā)表文章討論“圖書館核心價值”[4-6]。對“圖書館精神”“圖書館權利”“圖書館使命”“圖書館核心價值”的研究逐漸把人們的視角引向:在人文關懷和制度建設背景下,圖書館應該如何存在?
2002年3月九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審議通過的《政府工作報告》使用“弱勢群體”一詞,這是我國官方文件中首次出現(xiàn)該提法。隨著全社會對弱勢群體的重視和圖書館界對“權利意識”的大討論,圖書館逐漸關注弱勢群體服務,相關研究層出不窮,比如2012年“社會弱勢群體公共信息服務權益保障中的法律問題研究”“公民權視域的社會弱勢群體公共信息服務權益研究”“基于信息援助的弱勢群體公共信息服務權益發(fā)展研究”“圖書館保障弱勢群體公共信息獲取權益的對策研究”獲批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再如,2014年底筆者以CNKI為數(shù)據(jù)源,設定“圖書館”“弱勢群體”為檢索詞,獲得2001-2014年相關文獻960篇。本文調(diào)研31家省級公共館網(wǎng)站的弱勢群體服務內(nèi)容,分析弱勢群體服務倫理失范現(xiàn)象,提出弱勢群體服務倫理建設路徑。
對弱勢群體及其類型的界定是對圖書館是否針對不同類型的弱勢群體開展服務的判斷基礎。弱勢群體在英文中稱Social vulnerable groups,是政治經(jīng)濟學的核心概念,是用于分析現(xiàn)代社會經(jīng)濟利益和社會權利分配不公平、社會結(jié)構不協(xié)調(diào)、不合理的概念。我國對弱勢群體有不同稱謂,如脆弱群體、社會弱者群體、易受侵害群體。由于角度不同,對弱勢群體的界定存在差異。
我國圖書館界對弱勢群體的認識是逐步深入的。20世紀50年代將少兒讀者作為圖書館服務的特殊群體[7];20世紀八九十年代將老年讀者、服刑人員、殘疾人作為圖書館應當提供特殊服務的群體;2000年以來,隨著經(jīng)濟社會轉(zhuǎn)型,弱勢群體問題凸顯,“弱勢群體”作為專用術語出現(xiàn)在圖情研究中。
國際圖聯(lián)(IFLA)弱勢群體圖書館服務部這樣解釋其服務對象:“在使用傳統(tǒng)圖書館服務或資料上處于劣勢或因為各種原因不能利用傳統(tǒng)圖書館服務的人群,包括聾啞人、肢體或發(fā)展性殘疾人,社會福利機構中的老年人,居家不能外出者(house bound),囿于醫(yī)院或監(jiān)獄中的人、流浪者、患誦讀困難者(dylexia)?!眹H圖聯(lián)下的盲人圖書館部(IFLA’s Section of Libraries for the Blind)明確自己關注的主體是視障群體[8]。
結(jié)合IFLA關于弱勢群體的界定,筆者認為,對作為圖書館服務對象的弱勢群體進行界定時,應從造成弱勢群體的主要因素進行分析:一是身心弱勢,如鰥、寡、孤、獨、老、弱、婦、孺、傷、病、殘;二是經(jīng)濟弱勢,如失業(yè)者等貧困人員;三是教育資源弱勢,如缺乏勞動權益保障的務工人員。從這個角度出發(fā),筆者認為圖書館應提供針對性服務的弱勢群體包括少年兒童,殘疾人,老年人,居家不能外出者,病人、服刑人員,患有自閉癥、抑郁癥或閱讀障礙癥人群,外來務工人員,低收入群體等八種類型。
2.1 公共館弱勢群體服務調(diào)查
根據(jù)本文對弱勢群體的類型界定,筆者于2014年10月15日-11月15日調(diào)研31個省級公共館網(wǎng)站,分析弱勢群體服務情況。筆者從各館網(wǎng)頁展示的服務項目、活動等方面提取有關弱勢群體的服務內(nèi)容,作為該館是否為某一類弱勢群體提供服務的依據(jù),調(diào)查結(jié)果見表1、表2。
從表1、表2可看出,各館均開展了弱勢群體服務,但服務的均衡性和深度、廣度等方面存在問題:一是服務對象不全,且缺乏延展性。31家省級公共館中,只有上海圖書館、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和重慶圖書館等均對8個類型的弱勢群體開展相應服務。殘疾人、老年人、少年兒童等長期作為特殊的服務群體,當前仍然是公共館弱勢群體服務的主要對象;隨社會轉(zhuǎn)型產(chǎn)生的弱勢群體如低收入者,雖然進入了公共館服務范疇,但服務深度、廣度不夠。殘疾人服務主要針對視障者、聾啞人、智障兒童、肢殘者,但幾乎沒有館針對閱讀困難癥這一隱形殘疾類型的群體開展服務。二是服務方式單一。比如,部分館針對居家不能外出者提供服務,但服務方式只有送書上門。弱勢群體的收入、教育、生活差異性導致其信息意識、信息需求、信息渠道及信息獲取障礙也存在差異,提供服務時需分門別類。三是服務內(nèi)容淺。弱勢群體服務內(nèi)容主要有攝影、繪畫、視聽欣賞、書刊捐贈等,缺乏提升其生存能力的技能培訓及就業(yè)信息服務。
2.2 公共館弱勢群體服務倫理失范表現(xiàn)
公共館弱勢群體服務出現(xiàn)的問題與弱勢群體服務倫理失范密切相關。圖書館弱勢群體服務倫理是指圖書館員在開展針對弱勢群體服務工作中應遵循的規(guī)范和準則。圖書館員承擔著通過提供知識信息服務滿足公眾知識信息需求的使命。圖書館弱勢群體服務倫理要求館員本著公平公正、高效高質(zhì)的精神從事職業(yè)工作,這是職業(yè)倫理的精髓。公共館弱勢群體服務倫理失范制約服務質(zhì)量,體現(xiàn)在四方面。
表1 省級公共圖書館弱勢群體服務情況調(diào)查表
表2 省級公共圖書館弱勢群體服務情況統(tǒng)計表
(1)服務意識和責任意識淡薄。弱勢群體構成原因復雜,包括生理因素、自然因素、社會因素諸方面,圖書館需針對不同原因造成的弱勢群體開展相匹配的服務。比如,為老年人提供大字書、保健講座;為自閉癥患者開設專屬區(qū)域,保障其閱讀、學習權利;針對低收入人群開展技能培訓;為居家不能外出者提供上門或快遞服務。這些服務不普遍與服務意識和責任意識淡薄有關。
(2)圖書館弱勢群體服務倫理制度不健全。我國缺乏明確針對弱勢群體服務的服務倫理制度,這制約了弱勢群體服務的發(fā)展。
(3)圖書館弱勢群體服務倫理組織文化氛圍不濃。圖書館弱勢群體服務倫理氛圍由館員對什么是符合倫理的行為,如何解決倫理困境或問題的共同體驗和認知組成。圖書館弱勢群體服務倫理氛圍是圖書館組織文化的組成部分。我國公共館對弱勢群體服務倫理文化建設不夠重視,館員對弱勢群體服務缺乏統(tǒng)一的價值認同。
(4)缺乏監(jiān)督機制。《中國圖書館員職業(yè)道德準則(試行)》于2002年頒布,隨后部分地方出臺倫理守則,如2006年6月1日誕生了《杭州地區(qū)公共圖書館服務公約》。盡管有道德準則、服務公約,但缺乏弱勢群體服務倫理監(jiān)督機制。
3.1 加強服務主體倫理建設
重視弱勢群體服務倫理建設旨在使館員具有高尚的道德,達到道德他律和自律的統(tǒng)一。監(jiān)督和考評機制均是從他律角度解決弱勢群體服務倫理中出現(xiàn)的問題。館員將弱勢群體服務倫理內(nèi)化為自覺的思想認識和行為習慣,能較好地杜絕弱勢群體服務倫理道德的失范。
(1)確立圖書館弱勢群體服務倫理核心價值觀。服務是圖書館職業(yè)活動的主線,圖書館一切工作最終要通過服務來體現(xiàn)其價值。隨著對弱勢群體服務認識的深入,保障該群體平等享受知識信息服務應成為弱勢群體服務的主流價值觀。
(2)加強圖書館弱勢群體服務倫理教育。一方面應通過舉辦講座等提升館員的倫理自覺;另一方面,館員的倫理自覺與個體對道德修養(yǎng)的重視息息相關,館員應在工作中不斷學習和完善,《中國圖書館員職業(yè)道德準則(試行)》規(guī)定館員應“努力鉆研業(yè)務,提高專業(yè)素養(yǎng)”正是基于此。
(3)圖書館可以開展換位體驗活動,進行倫理實踐,館員變身為弱勢群體體驗“被服務”。通過換位體驗,館員可切身感受弱勢群體服務是否細致入微,對弱勢群體的感受也有相應的了解。
3.2 完善圖書館弱勢群體服務倫理制度
圖書館弱勢群體服務倫理制度化是將不統(tǒng)一的弱勢群體服務整合為圖書館界共同認同和遵守的,由系統(tǒng)的規(guī)則組成的硬性約束規(guī)定的過程,這很重要。
(1)立法約束。加快制定公共圖書館法,其中應包括對弱勢群體服務的平等、無差別服務原則的確認;建立圖書館弱勢群體服務監(jiān)督問責機制,旨在從法律上規(guī)范館員的弱勢群體服務行為。
(2)考核激勵??己思钍菆D書館弱勢群體服務倫理他律手段。對弱勢群體服務進行考核是對一定時期工作的總結(jié)和檢驗,相關激勵則有利于形成奮發(fā)向上的氛圍。
3.3 營造弱勢群體服務組織文化氛圍
圖書館要加強弱勢群體服務組織文化建設,樹立弱勢群體服務品牌,塑造良好的公共形象。通過圖書館弱勢群體服務組織文化建設,在館員中樹立“為弱勢群體服務”理念,激發(fā)館員為弱勢群體服務的使命感和責任感。
強化弱勢群體服務并非公共館服務創(chuàng)新的噱頭,而是在新形勢下“圖書館該如何存在”問題的重要答案?!白非蠓站褪亲非髠惱怼保瑘D書館建立和完善弱勢群體服務倫理是深化弱勢群體服務的重要途徑。
[1]程煥文.論“圖書館精神”[J].黑龍江圖書館,1988(4):9-11.
[2]李國新.日本的“圖書館自由”述論[J].圖書館,2000(4):12-16,20.
[3]于良芝.探索公共圖書館的使命:英美歷程借鑒[J].圖書館,2006(5):1-7,31.
[4]黃宗忠.論圖書館核心價值(上)[J].圖書館論壇,2007(6):3-8.
[5]黃宗忠.論圖書館核心價值(下)[J].圖書館論壇,2008(1):1-3.
[6]范并思.圖書館核心價值研究:我們面臨的挑戰(zhàn)[J].圖書館建設,2007(12):15-18.
[7]加強兒童思想教育成立兒童圖書館擺設新小人書攤[J].文物參考資料,1950(Z1):47-50.
[8]王素芳.關于圖書館服務弱勢群體問題的研究與反思[J].圖書館雜志,2006(5):3-9.
Exploration on the Ethics Construction of Public Library Service for Vulnerable Groups
ZHAOBing,YANGYu-lin
The article studies the websites of 31 Chinese public library at provincial level,analyzes the abnormal library service ethics for vulnerable groups,and puts forward some effective measures for the ethical construction of library service for vulnerable groups.
public library;vulnerable groups;service ethics
格式 趙冰,楊玉麟.公共圖書館弱勢群體服務倫理建設探究[J].圖書館論壇,2015(6):30-33.
趙冰,陜西科技大學圖書館館員;楊玉麟,西北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
2015-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