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 潔鄭州市第二人民醫(yī)院 鄭州 450006
綜合護理在腦梗死患者中的應用效果觀察
杜 潔
鄭州市第二人民醫(yī)院 鄭州 450006
腦梗死;綜合護理
腦梗死主要是由于腦部供血血管出現(xiàn)循環(huán)障礙,導致局部腦供血不足,是常見的腦血管疾病之一,病情變化較大,致殘率和致死率均較高,給家庭和社會造成較大負擔[1]。腦梗死病程較長,在積極治療的基礎上給予有效護理干預,對患者肢體功能恢復及減少后遺癥的發(fā)生具有重要意義[2]?,F(xiàn)階段綜合護理已經逐漸應用于腦梗死患者的臨床治療和護理中,取得較好效果。本文通過給予腦梗死患者綜合護理,探討有效護理干預在疾病康復中的效果。
1.1 研究對象 選擇2013-10—2014-04我院收治的腦梗死患者112例,男70例,女52例;年齡40~75歲,平均(52.92±11.84)歲,均符合中華醫(yī)學會神經科學會制定的診斷標準[3],并經CT和MRI確診,排除一過性缺血性發(fā)作、心肝腎等嚴重器質性病變、惡性腫瘤及有精神病史、意識障礙者,發(fā)病時間8~45h,平均(26.72±5.84)h。隨機分為觀察組(57例)和對照組(55例),2組性別、年齡、發(fā)病時間等方面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 2組患者入院后均根據病情進行病因治療和對癥治療,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給予綜合護理。常規(guī)護理為遵照醫(yī)囑完成相關護理工作,保持呼吸道通暢,并密切觀察患者生命體征、意識、瞳孔、肢體活動、皮膚、血尿、血便等變化,如出現(xiàn)異常及時報告主管醫(yī)生,并采取應對措施。綜合護理是在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上給予體位護理、心理護理、功能恢復護理及健康教育等[4-5]。(1)體位護理:患者取平臥位,以增加腦部血液的供應,每2h變換體位1次,以保持患者關節(jié)活動度,防止關節(jié)攣縮,同時也可改善血液循環(huán),防止壓瘡、呼吸道及泌尿道感染等發(fā)生。翻身時動作輕柔,盡量讓患者感到安全和舒適。(2)心理護理:從患者入院起,護理人員就要與患者及家屬建立和諧護患關系,耐心向患者解釋疾病和治療相關知識以及注意事項,提高對疾病的認知度,消除患者及家屬的緊張和焦躁情緒,樹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使患者及家屬能夠積極配合治療和護理工作。護理過程中,注意觀察患者的心理變化,多接近、安慰并鼓勵患者及其家屬,給予有效心理疏導,同時也可讓治愈患者現(xiàn)身說教,讓患者積極面對治療。(3)功能恢復護理:根據患者病情以及生命體征情況,給予患者功能恢復訓練,從被動活動肢體關節(jié),按摩肌肉,促進血液循環(huán),循序漸進進行床上主動訓練、站立訓練及行走訓練,并逐漸增加訓練的時間和次數(shù),如果患者出現(xiàn)頭昏、頭痛等異常反應時,應立即暫停。(4)健康教育:根據患者病情及文化程度等不同,有針對性進行疾病介紹、治療方法等講解,以提高患者接受程度,出院前與患者及家屬共同制定康復計劃,指導出院后服藥、飲食、睡眠及運動等內容,并鼓勵患者積極在家中繼續(xù)康復訓練,同時叮囑及時復查。
1.3 觀察指標 所有患者于入院及出院時分別進行肢體功能(Fugl-Meyer評分)和日常生活活動能力(Brathel評分)評估,記錄2組患者出院時間、治愈和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7.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量資料用±s表示,2組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率(%)表示,2組比較行χ2檢驗。檢驗水準α=0.05。
2.1 2組 Fugl-Meyer 和 Brathel 評分比較 2組患者治療前Fugl-Meyer和Brathel評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2組Fugl-Meyer和Brathel評分均明顯升高,觀察組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Fugl - Meyer和Brathel評分比較 (分,±s)
表1 2組Fugl - Meyer和Brathel評分比較 (分,±s)
注:與治療前相比,aP<0.05
組別n Fugl-Meyer評分 Brathel評分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 57 30.59±8.59 49.52±11.28a38.28±10.17 58.21±13.28a對照組 55 30.82±8.63 38.24±10.74a38.51±10.25 48.59±12.41at值0.291 5.464 0.079 5.304 P值 >0.05 <0.05 >0.05 <0.05
2.2 2組療效與并發(fā)癥比較 觀察組住院時間低于對照組,治愈率高于對照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組療效與并發(fā)癥情況比較[n(%)]
隨著生活節(jié)奏加速以及人口老齡化進程,腦梗死發(fā)病率逐漸上升,已成為威脅人們健康的常見疾病,腦梗死患者由于中樞神經系統(tǒng)損傷,積極的治療及有效護理干預對于腦功能恢復具有重要作用。傳統(tǒng)護理模式完全按醫(yī)囑進行護理工作,護理人員往往缺乏主動服務意識,已不能滿足患者的需求[6]。綜合護理是對患者施行全方位、全過程的護理干預模式,將護理內容細化分解,制定個性化護理方案,幫助護理人員按計劃進行系統(tǒng)工作,緩解患者緊張、焦躁情緒,樹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從而積極配合康復治療,同時護理過程中給予有效的功能恢復訓練,有利于促進患者腦組織重組,提高運動和精神功能恢復,對生活質量的改善具有積極作用[7]。
本文2組治療后Fugl-Meyer和Brathel評分均明顯升高,觀察組Fugl-Meyer和Brathel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與以往研究[8]結果一致,說明腦梗死患者給予綜合護理干預可使護理流程更加規(guī)范,加強護理人員對腦梗死患者臨床護理干預的意識,有效提高護理質量,促進患者中樞神經功能恢復,有效調動腦組織和細胞發(fā)揮代償功能,使患者肢體功能和生活活動能力顯著改善[9]。同時,觀察組治愈率高于對照組,住院時間、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進一步說明綜合護理干預促進腦梗死患者神經功能恢復,切實可行的功能恢復訓練也縮短了患者病程,治療效果顯著[10]。綜合護理干預還可有效避免患者治療和護理期間出現(xiàn)并發(fā)癥,提高護理過程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綜上所述,腦梗死患者給予綜合護理干預,可有效改善患者運動和神經功能,提高治療效果,減少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是腦梗死護理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R473.74
B
1673-5110(2015)03-013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