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高健 劉金龍 揭家廣安徽臨泉縣人民醫(yī)院神經外科 臨泉 236400
高血壓腦出血患者微創(chuàng)血腫清除術與傳統(tǒng)開顱去血腫手術的療效比較
張高健 劉金龍 揭家廣
安徽臨泉縣人民醫(yī)院神經外科 臨泉 236400
高血壓腦出血;微創(chuàng)血腫清除術;開顱術
高血壓腦出血是一種主要以高血壓為基礎疾病,外加其他誘因引起的嚴重疾病。高血壓等危險因素長期作用于血管壁,血管變性失去彈性,甚至造成動脈的粥樣硬化阻塞血管,最后血管在腦部破裂引起腦出血,導致顱內高壓[1]。輕者惡心、嘔吐,重者危及生命。臨床主要治療方法是手術去除血腫減壓,防止壓迫周圍血管及神經。而傳統(tǒng)開顱手術雖然效果確切,但手術本身給患者帶來巨大的損傷,微創(chuàng)技術的出現使開顱手術損傷大大減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08-07—2013-07我院收治的高血壓腦出血患者200例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100例。所有患者均出現頭痛、嘔吐、一側偏癱等癥狀,經影像學檢查證實為腦疝。對照組男54例,女46例;年齡50~75歲,平均(62.3±4.9)歲。觀察組男55例,女45例;年齡51~76歲,平均(64.4±4.2)歲。2組性別、年齡、病情等方面無明顯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表1 2組一般資料對比
1.2 方法 術前剃頭備皮,查血常規(guī)、凝血四項、腎功能和心電圖。肌內注射強痛定100mg,靜脈注射安定10~20mg。對于病癥危重患者立即進行搶救及手術治療,病情允許的患者首先用針對性的降壓藥降壓治療,伴腦水腫患者立即給予甘露醇脫水,防止腦水腫導致顱內壓進一步升高,損傷腦組織?;颊卟∏榉€(wěn)定后行CT掃描,觀察大腦血腫部位,制定手術方案,針對性治療。觀察組患者采取微創(chuàng)開顱血腫清除術,清除血腫,以降低顱內壓。對照組患者采用傳統(tǒng)開顱血腫清除術,必要時配合去骨瓣減壓術治療。
1.3 觀察指標及療效評定 術后觀察治療效果及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若患者治療后呼吸、脈博、血壓平穩(wěn),意識好轉或清醒,腦疝側瞳孔回縮,肢體功能開始恢復為顯效;癥狀無明顯好轉為無效;兩者之間為有效。顯效和有效均為總有效[2-3]。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5.0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統(tǒng)計學處理,計數資料率頻數或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2組治療效果對比 觀察組總有效率均明顯高于對照組,病死率低于對照組(χ2=22.84、5.78,P<0.05)。見表2。
表2 2組治療效果對比[n(%)]
2.2 2組患者術后并發(fā)癥對比 觀察組術后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χ2=16.33,P<0.05)。見表3。
表3 2組患者術后并發(fā)癥對比[n(%)]
高血壓腦出血是一種以腦出血為主要臨床癥狀的疾病,少量腦出血正常情況下可自行吸收,不會造成重大影響,但當血腫過大機體未完全吸收或處理不及時,會造成對周圍組織的壓迫、損傷周圍的血管神經以及腦組織等引起相應的功能損傷[4]。引起腦出血的主要原因有高血壓、高血脂等相互作用引起的血管病變,如動脈粥樣硬化[5]。此外,在血管病變的基礎上劇烈運動、情緒激動、應激反應等誘因也有可能引發(fā)腦出血。目前,主要治療方法有保守治療以及手術治療等。若癥狀較輕且出血量不大,未引起周圍組織病變的患者可采取保守治療等待腦出血的血腫自行吸收,或配合藥物加速其吸收[7-8]。一般腦出血患者均有較重的臨床表現,只能采取手術治療,其中引流無效的患者以傳統(tǒng)的開顱血腫清除術為主,雖然效果確切操作相對簡單,但對患者損傷較大不利于恢復。開顱血腫清除術不僅能有效清除血腫,還能減少手術對患者帶來的傷害[9-10]。開顱血腫清除術可解除周圍腦組織壓迫,傳統(tǒng)開顱手術是在直視下清除血腫以降低顱內壓,雖然清除血腫較為方便、徹底,但造成的創(chuàng)傷較大、操作復雜、手術時間長,且手術實施需要的無菌要求較高。而微創(chuàng)血腫清除術手術操作較為簡單,緊急情況下仍可實施,可避免搬動患者造成的血壓波動,而誘發(fā)腦出血的發(fā)生同時避免了開顱手術對腦組織造成的損傷,有利于術后腦組織和神經功能的恢復。研究發(fā)現,高血壓腦出血男性患者的發(fā)病率高于女性,與生活、工作壓力的不同有關。前瞻性研究顯示,BMI可增加高血壓腦出血的的危險度,BMI正常者的預后優(yōu)于肥胖者,BMI增加與高血壓腦出血的危險度呈正相關。研究發(fā)現,發(fā)病前高血壓控制情況與入院時的GCS評分情況也與高血壓腦出血的預后有關,血壓控制越好腦出血的發(fā)生率越低。本文結果顯示,觀察組顯效率及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表明微創(chuàng)開顱血腫清除術清除血腫后對患者癥狀的緩解效果更好,可能與微創(chuàng)手術CT引導下操作準確度提高,對血腫清除更完全,并大大減少對組織的損傷有關,血腫清除徹底能有效解除對周圍腦組織、神經的壓迫。觀察組術后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表明微創(chuàng)手術相對于傳統(tǒng)手術具有更好的預后,能盡量減少暈厥抽搐、腦血栓、偏癱等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利于患者恢復。
綜上所述,殼核區(qū)是高血壓腦出血最主要的發(fā)生部位,需引起重視。此外,微創(chuàng)開顱清除血腫手術相對于傳統(tǒng)手術具有更好的治療效果,且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傳統(tǒng)手術,值得臨床推廣。
[1]盛慶瑜.超早期顯微手術治療高血壓基底節(jié)區(qū)腦出血患者的護理[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2,28(17):29-30.
[2]毛積分,馬春梅,吳繼全,等.腦淀粉樣血管病與高血壓引起腦出血的臨床特點和CT表現[J].中華老年心腦血管病雜志,2012,14(4):394-396.
[3]李曉衛(wèi),孫昭勝,葉艷巧,等.阿司匹林與腦出血術后再出血相關性和不同血小板制劑治療的臨床研究[J].中華神經外科雜志,2010,26(4):347-349.
[4]劉諍,王峰,孫濤,等.超早期小骨窗經側裂-島葉入路治療高血壓基底節(jié)區(qū)腦出血[J].天津醫(yī)藥,2010,38(12):1 041-1 043.
[5]苗旺,楊期東,郭偉新,等.腦出血急性期內皮祖細胞血管內皮生長因子mRNA及蛋白的表達和分泌增加[J].中華神經科雜志,2011,44(2):101-104.
[6]高晨,周敏慧,劉耀明,等.重癥高血壓腦出血手術治療時機及方式分析[J].實用醫(yī)學雜志,2010,26(21):3 972-3 974.
[7]呼鐵民,孫瓅賢,王維興,等.青年與中老年急性腦出血的危險因素及預后比較[J].中國全科醫(yī)學,2010,13(14):1 537-1 540.
[8]李浩,張帆,劉文科,等.高血壓腦出血手術適應證分析及療效探討[J].中華神經外科雜志,2011,27(3):240-243.
[9]龐其軍,趙穎,郗艷國,等.丁苯酞軟膠囊治療高血壓基底節(jié)區(qū)腦出血的臨床研究[J].河北醫(yī)藥,2010,32(8):945-946.
[10]Elliott J,Smith M.The acute management of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a clinical review[J].Anesth Analg,2010,110(5):1 419-1 427.
(收稿2014-04-20)
R743.34
B
1673-5110(2015)03-011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