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麗瓊
【摘要】短短五百多字的《項脊軒志》圍繞“百年老屋”的幾度興廢,追憶昔日深居陋室的讀書生活和日?,嵤拢耐袑ψ婺?、母親和妻子的深切懷念,文字自然樸素卻感人至深。它是一篇不錯的寫作范文,為高中生記敘文寫作提供一些借鑒。
【關(guān)鍵詞】項脊軒志;寫作借鑒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詩言志歌詠言,作為一名普通的語文老師,我喜歡閱讀學生的隨筆日記,在他們漫不經(jīng)心的只言片語中去感知他們色彩斑斕的生活視角。而不大喜歡批改他們的應(yīng)試作文,品讀那味同嚼蠟的空洞說理。其實青春活潑的他們對生活學習有著獨特的敏銳感知,情感思緒也似火山下的巖漿般渴望爆發(fā),這些在他們的QQ空間、微博、隨筆里都有積極呈現(xiàn),那些青澀的文字正是他們錦瑟年華的真實寫照,而這些到了考場作文,則銷聲匿跡化身為枯燥無味的八股文。
他們情緒豐富且渴望傾訴,但為何在考場上卻沒有將所見所感編織到作文中呢?我想不是他們不愿分享生活點滴感悟,更多的是他們在兩點一線的讀書生活中早已習慣平淡無奇,被迫接受“只有優(yōu)異成績才是幸?!钡挠^點,忘了去采擷身邊其他的美好瞬間。同時更有可能是因為他們不懂如何將激蕩心中的感觸思緒用800字左右的作文來表達。歸有光的《項脊軒志》作為選修教材中的鑒賞名篇,或許可以為我們的寫作提供一些思路:
一、用心生活,留心我們身邊的小事
《項脊軒志》中善于選取生活中的瑣事,表現(xiàn)人物的音容笑貌,寄托深情,如:回憶母親就選取了她“扣扉問食”這一場景,寫出了她的溫婉慈愛;思念愛妻時只描摹了“憑幾學書、歸寧妹語”這兩個生活情景來表達夫妻間的恩愛。事雖小,情卻真。生活本來就是由這些瑣碎細小的事件構(gòu)成,一味追求新奇,那就不是生活而是冒險。
世上沒有兩片相同的葉子,世間萬物無時無刻不在運動著,我們的生活時時刻刻在發(fā)生著變化,只要我們用心觀察,我們就會找到我們生活中那些獨一無二的奇特之處。盡管它是多么普通平凡,微小得像滄海之粟,但只要我們用心感知和敘寫,它們就是我們眼中的珍寶。敝帚自珍,只要我們能細致地把所捕捉的小小觸動加以傳達表述,就能輕而易舉呼喚起讀者心中熟悉的生活場景,進而與你隔空相擁。以下就以2012年我校優(yōu)秀作文選《星空》中的部分段落,來品味下生活小事的魅力:
保送考那天,我拒絕了母親要送我去考場的建議,走至離校不遠的交通燈處時,我背上感覺到兩道溫柔的注視,回頭看到母親正站在不遠處,心卻柔軟起來:母親明白我的不安,用她獨特的方式鼓勵著我。
今年生日時,我收到父母的一張卡片,上面是一幅漫畫:一個小丫頭,兩只辮子支棱著,爺爺奶奶爸媽四個小腦袋組成一個心形的身子,畫面主體是一張大大的嘴巴,吐出一句話:如果感到幸福你就嚷嚷?。ǜ咭唬?)班 陳芊芊 《每一份小確幸》 )
一次送考,一次生日,微小而溫馨,芊芊同學從中感受到的卻是父母滿滿的愛。正如羅蘭說的“世界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fā)現(xiàn)”,幸福其實也在我們身邊,需要我們細心挖掘和用心珍惜。
放學歸來的孩子,在開食雜店的老人用木板拼接起來做的門上用粉筆寫下歪歪扭扭的名字,提溜著書包的老人坐在店里大碗地喝茶。而一些老人捧著一碗稀飯,跟著踉踉蹌蹌的孩子后邊,催促著“吃一口再去玩”……還有那些童年里如絲如縷的回憶——在廣場上看露天電影,元宵節(jié)在祖祠前放長長的鞭炮,跟著年齡較大的孩子上山去“探險”,戴著大大的手套,和伯父有模有樣地學著收割水稻……(高二(17)班 張藝璇 《我的小鄉(xiāng)村》)
童年的山村生活場景,乍一看都是那么零碎,不足為外人道也,但是卻又那么真實,牽出諸多塵封的往事?;蛟S童年就是由這些小小的趣事構(gòu)架而成的,如果把他們抽空,那么回憶就如積木般轟然垮散了。
這些語段提供的寫作借鑒是:用心生活,關(guān)注生活的點點滴滴,在日常的瑣碎繁雜中感受生活的真善美,同時嘗試將它們及時記錄在日記本中,不讓這些如浮塵般的小事隨風飄逝,遺失在記憶的斷層里。青春的校園里除了堆積如山的作業(yè),還有簡單快樂、甜美單純的友誼,更有眾志成城、團結(jié)向上的集體以及豐富多彩,青春時尚的社團活動。境由心生,只要同學們對生活笑一笑,其實生活會回報給我們更多的精彩。
除了要留意身邊的小事,還要學會適時用上放大鏡對隱藏其間的細節(jié)加以精雕細琢,讓它們在平面的文字中立體生動起來,幻化成動人畫面讓讀者印象深刻。
二、細心感受,善于刻畫典型細節(jié)
《項脊軒志》首段對百年老屋修葺后的幽雅寧靜加以渲染,通過一些細節(jié)描摹呈現(xiàn)了一幅幅優(yōu)美的畫面表達一份喜愛懷念之情,讓人身臨其境。第二段中對祖母的三處語言描寫以及“以手闔門”的細節(jié)刻畫,則讓人“親眼看見”了祖母對孫兒的疼愛以及作為長者對家族的那份使命感。
畫龍點睛,細節(jié)使文章鮮活舒展,錦上添花,細節(jié)讓文章靈動飛揚。我們從《星空》中的優(yōu)美段落來領(lǐng)略下細節(jié)的巧奪天工:
香樟的葉子不大,是那種從小就畫的橢圓腹兩頭微尖形,新嫩的葉子較薄,兩邊還會有點皺皺的波浪卷,十分輕巧。樹葉雖不很大,卻長得十分茂密,整個樹冠活像一頂毛茸茸的蓬蓬的羽毛斗篷。葉柄間,還會捧出一簇簇十分細小的花,碎碎的,斑斑駁駁。風吹過的時候,那件斗篷就隨風抖動,千萬張葉子互相拍打著,細花簇兒搖動著,聲音像千萬串小小的鈴鐺齊鳴般清脆,這時閉上眼睛,就能看到窗外爽朗的藍天,搖晃斑駁的樹影,那一捧捧隨風飄舞的細花。(高三(16)班 阮夢瑤 《樹葉在歌唱》)
登山則情滿于山,“情”人眼里出西施,在作者筆下花草樹木仿佛都在輕歌曼舞,而她細膩的勾勒描摹也點亮了讀者內(nèi)心的那縷燭光,心胸亮堂了,驀然發(fā)現(xiàn)生活也這般美麗動人。
初二下學期,我們班換了一個物理老師。他是一個老頭,頭上的“地中?!敝車h(huán)繞著稀疏的白發(fā),滿臉干癟的皺紋,總是一身深色衣著,提著一個陳舊的購物袋,走起路來一顫一顫的。他給我的第一印象就是——迂腐老成。(高二(6)班 盧一凡 《阿公》)
短短三句話就把物理老師的肖像成功勾勒,魔法就是作者抓住了人物的典型細節(jié)——發(fā)型、外貌、穿著、走路特征等,讓讀者主動和這位形象鮮明的“阿公”打了個照面。
生動形象的文字少不了作者細致敏銳的觀察、準確精細的刻畫。如何將生活中的所見所聞所感傳送到文句里,不可或缺的是細節(jié)的鍛造錘煉,在嫻熟的遣詞造句中還原生活的原貌。每位同學都是自己人生電影的導演,如果能學會捕捉身邊的一些鏡頭加以特寫,那么呈現(xiàn)的畫面必定更具感染力。
生活是變幻多姿的,拭亮我們心靈的眼睛欣賞身邊的一切,但畢竟人有喜怒哀樂,強顏歡笑仍舊掩飾不了內(nèi)心的痛苦,所以我們要聽從我們內(nèi)心的呼喚,道出最真實的感受。
三、真情投入,用真誠感動讀者
《項脊軒志》中所有的平凡小事都浸染了作者對親人的懷念之情,一草一木都在訴說著老屋的悲痛歡喜。在那“不事雕琢,自由風味”的語言背后是作者真摯而又深厚的情感,正是那纏綿的思念才扣人心弦,感人至深。
一語天然萬古新,豪華落盡見真淳。一篇文章最能深深打動讀者的是它流露的真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所有人都喜歡聽樸實的真話而不愿聽華麗的謊言,每個平凡人都有相通的七情六欲,冠冕堂皇的虛偽只會增加彼此的隔膜,只有發(fā)自肺腑的真誠語言才能拉近彼此的距離。人云亦云,曲意逢迎只會逐步喪失自我,我思故我在,學會用樸素的語言表達最真實的想法。
其實這民族自豪感由來可笑,拿林書豪為例,人家不是中國人,甚至不是臺灣人,是地道的美國人,與廣大圍觀網(wǎng)友唯一的共同點,大概就是黑頭發(fā)黑眼睛黃皮膚了。自豪無罪,但要以時間地點條件為轉(zhuǎn)移——你可以不分國界的從人類的角度來為有此等現(xiàn)世出奇才而自豪,但從所謂“華裔”乃至膚色的角度而言,我并沒覺得有啥可自豪的,甚至還感到有些許慚愧——一樣都是黃種人,為什么我們的體制里出不了這樣的人才?這才是值得我們反思的。(高二(15)班 陳琰澤 《膚色無用——從林書豪看復興之路》)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在大家津津樂道于林書豪的成功,從中尋找民族自豪感時,陳琰澤同學給大家當頭一棒,林書豪的成功并不等于我們民族的崛起,培育他的國家文化體制才是根本原因所在,我們應(yīng)拋棄表面的偽像去尋找真正的復興之路。
自我上了高中,我不得不提前體會那上班族的兩點一線的生活。每日在鬧鐘的尖叫、母親的催促中停下與周公對弈的神思,然后迎接長達十二個小時的校園生活。永遠也不會變矮的家庭作業(yè)山,將我壓得不堪重負,而學校油印室的打印機卻還在不知疲倦地吐出一張張含著墨香的考卷。
也許是終于感受到了我們的痛苦,學校在清明節(jié)時終于大發(fā)慈悲地給了我們一天假期。(高二11班 林弈 《幸福,就在我們身邊》)
紛至沓來的考卷全拜那不知疲倦的油印室所賜,而短暫的放假卻讓林奕同學感動得涕流滿面。文字雖然樸素卻道出了大家的共同心聲。
事雖小,但在精雕細琢的細寫描繪中變得靈動飛揚,再融入真摯的情感自然就說到了讀者的心坎里。一沙一世界,每個人對世界的認識都不可避免地烙上他的家庭背景、學歷教育、性格愛好等因素的印跡。人非圣賢,我們憧憬美好未來的同時也承受著當下的辛酸,真實地把所思所感流露呈現(xiàn),就為文章加上了最好的籌碼。
(編輯:馬夢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