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 謙 朱文一
北京“鼠居”居室記錄
商 謙 朱文一
關(guān)于弱勢空間研究
ABOUT DISADVANTAGED SPACES
經(jīng)過幾十年的大建設(shè)、大發(fā)展,中國城市取得了巨大成就。但與此同時,城市空間品質(zhì)提升的問題日益凸顯。其中,過去較少被關(guān)注的城市弱勢空間的問題在很大程度上成為提升城市空間品質(zhì)的瓶頸。20年前,我開始指導(dǎo)研究生針對當代北京城市中的弱勢空間開展研究。該項研究希望通過對當代中國城市弱勢空間狀況的全面梳理,探索和呈現(xiàn)城市弱勢空間的規(guī)律,進而從一個側(cè)面為提升城市空間品質(zhì)搭建理論研究平臺。這是一項長期的、持續(xù)性的研究課題。階段性成果已出版為《微觀北京》《微觀北京&廣角北京》《微距北京舊城》等著作,發(fā)表相關(guān)文章60余篇,并于2012年獲得北京市科學(xué)技術(shù)獎。
《城市設(shè)計》第1期中“弱勢空間”刊登的有關(guān)北京“鼠居”居室記錄的文章,是根據(jù)商謙的清華大學(xué)博士學(xué)位論文(2015年)中的部分相關(guān)內(nèi)容合作改寫而成。
朱文一
《城市設(shè)計》主編
清華大學(xué)建筑學(xué)院 教授
在北京居住小區(qū)狹小的地下室中,居住著一類人群,多為外來務(wù)工者。有學(xué)者稱之為 “鼠族”。本文借用此概念表述其居住空間為“鼠居”,并從單人鼠居、家庭鼠居和群體鼠居的居室布置等方面,原生態(tài)地記錄并分析了鼠居的空間分布規(guī)律及其空間狀況。
北京;地下室;鼠居;居室
商 謙(清華大學(xué))
SHANG Qian, Tsinghua University, Beijing, China
朱文一(清華大學(xué))
ZHU Wenyi, Tsinghua University, Beijing, China
Received Date: March 31, 2015
在北京很多居住區(qū)住宅樓的地下室內(nèi)都有人居住,這一群體的人數(shù)達到30萬以上①。居住在地下室中的人通常為外來務(wù)工者,職業(yè)以餐飲業(yè)、零售業(yè)和居民服務(wù)業(yè)為主,也有部分人從事建筑業(yè)、文體娛樂業(yè)等。他們是這些行業(yè)中收入較低的人群,因無法負擔地上較高的房租或由于工作地點需要等原因,選擇了居住在地下室中。這樣的人群,國內(nèi)有媒體稱之為“鼠族”②③。本文借用城市中“鼠族”的概念,將其對應(yīng)的居住空間稱為“鼠居”。盡管地下室居住的水準較低,但租金低廉,相對符合一部分居住者的需求。因此,鼠居居室成為當代北京城市中一種客觀存在的、不容忽視的居住空間。
鼠居居室既包括劃分成大量小間用于對外散租的地下室租賃居室,也包括用于提供員工宿舍的地下室宿舍居室。這兩種空間在北京城均有分布,其中租居類的鼠居數(shù)量更大,宿舍類的鼠居相對較少④。在這兩種地下居住空間之外,北京還有很多地下旅館,也給人提供了地下住處。但由于居住時間很短,這類人群不能被稱為“鼠族”。因此,地下旅館不在本文考察的“鼠居”范圍之中。
鼠居在北京主要分布在中心城區(qū),以朝陽、海淀、豐臺、西城及東城這5個區(qū)為主。其中,在舊城以外的朝陽、海淀、豐臺3個區(qū),鼠居的數(shù)量較多,主要分布在二環(huán)路至五環(huán)路之間;舊城內(nèi)鼠居數(shù)量相對較少⑤(圖1)。
圖1 / Figure 1當代北京鼠居空間分布示意圖作者根據(jù)北京城六區(qū)范圍地下居住工程數(shù)量圖改繪.
鼠居的分布與其所處的居住環(huán)境密切相關(guān)。由于必須依托住宅樓地下室,因此鼠居只分布在各居住區(qū)。近年來,隨著北京外來務(wù)工者的大量增加,在地下室居住的人口越來越多。20世紀90年代建設(shè)的住宅樓,成為鼠居的主要載體。鼠居既可以在地下一層,也可以在地下二層。大型居住區(qū)往往有大面積的人防地下室,比小型居住區(qū)有更多的空間可以利用。因此,大型居住區(qū)是鼠居的重要分布地點,其住宅樓下面的普通地下室和人防地下室均可能成為鼠居居室。
鼠居的分布還與周邊的城市功能密切相關(guān)。鼠居通常會靠近城市商業(yè)區(qū)或是商業(yè)中心。這是鼠居居民的職業(yè)分布決定的。從行業(yè)來看,住宿餐飲業(yè)、批發(fā)零售業(yè)、居民服務(wù)業(yè)等第三產(chǎn)業(yè)占據(jù)了鼠居居民職業(yè)的主體。這些行業(yè)也正是外來務(wù)工者易于從事的一些工作。一方面,如果居住地點與城市商業(yè)區(qū)靠近,那么務(wù)工者上下班會節(jié)省大量的交通時間,這是一種相對便捷的居住和工作模式。另一方面,城市商業(yè)區(qū)對于第三產(chǎn)業(yè)工作人員的需求量大,便于務(wù)工者尋找工作機會。從工作強度來看,這類人群工作非常辛苦,一天的工作時間可達到12小時;而從工資收入來看,他們卻屬于低收入人群,因此,城市商業(yè)區(qū)周邊需要這類廉價的出租房來為務(wù)工者解決居住問題⑥。
一定程度上,鼠居的產(chǎn)生達到了某種平衡。在重要商業(yè)中心附近,勢必會有相應(yīng)數(shù)量的鼠居存在,來解決第三產(chǎn)業(yè)務(wù)工者的居住問題。同時,商業(yè)中心附近必然存在房屋租金高昂的問題,甚至地下室的租金也會很高。因此,鼠居可能會分布在距離商業(yè)中心1~2km的范圍,但不會過遠(圖2)。以舊城內(nèi)若干居住區(qū)中的鼠居為例,它們與西單、王府井、前門等大型商業(yè)中心的距離往往在1km以上、2km以下(圖3)。這些鼠居所在的居住區(qū)周邊一般有便捷的交通站點。例如,很多鼠居在1km范圍內(nèi)有2~3個地鐵站點,且個別站點與住處的距離在適合步行的500m以內(nèi),出行方便。便捷的交通方式成為這些鼠族的出行保障,也成為其居住的重要基礎(chǔ)條件之一(圖4)。
鼠居居室的形式按照居住者的數(shù)量,可以分為單人鼠居、家庭鼠居和群體鼠居3種類型。居室因居住人數(shù)的差別,體現(xiàn)出空間規(guī)模的不同(表1)。其中,單人鼠居供單人居住,空間規(guī)模很小,面積僅4~8m2;家庭鼠居供家庭居住,空間規(guī)模較小,通常為6~10m2;群體鼠居供較多人居住,空間規(guī)模相對稍大,面積約15~25m2。不同的居住人數(shù)不僅關(guān)系到居室面積大小,更直接影響到居室的空間特點與生活方式,成為鼠居居室的一種重要的空間分類依據(jù)。
單人鼠居是指地下室中供單人居住的居室。這種類型的空間的特點為:居室規(guī)模很小,居住人數(shù)為1人,居室的空間布置簡單。
圖2 / Figure 2鼠居空間的位置與居住區(qū)及商業(yè)區(qū)的關(guān)系作者自繪.
圖3 / Figure 3舊城地下居住地1km與2km半徑范圍內(nèi)商業(yè)區(qū)分布作者自繪.
圖4 / Figure 4舊城地下居住地1km半徑范圍內(nèi)地鐵站分布作者自繪.
表1 / Table 1鼠居的基本類型
圖5 / Figure 5單人鼠居平面模式圖A作者自繪.
圖6 / Figure 6單人鼠居平面模式圖B作者自繪.
圖7 / Figure 7單人鼠居平面模式圖C作者自繪.
圖8 / Figure 8單人鼠居實景作者拍攝.
第一,居室規(guī)模很小。為了能夠容納更多的人居住,家具尺寸成為居室劃分的重點考慮因素。如果床在居室中橫向放置,居室寬度則需滿足1.8~2m的最低尺寸要求。居室寬度如果不能超過床寬0.5m以上,多余的寬度會因無實際作用而浪費。因此,2m的寬度是劃分居室時常用到的尺寸。由此,最為常見的居室尺寸有3種,分別為2m×2m(圖5)、2m×3.5m(圖6),以及呈L形的2m×3.5m(圖7)。床以外的空間可以擺放一套桌椅,或只配置桌子。這樣的居室不可能設(shè)置獨立衛(wèi)生間,而是采取一層地下室集中設(shè)置一處衛(wèi)生間的方式。衛(wèi)生間常臨近出口或位于地下室中部區(qū)域,以便于所有居室的住戶使用。
第二是居室僅容納單人居住。對于單人來說,此類鼠居是相應(yīng)人群的臨時居所。作為一處臨時的安身之處,多數(shù)人并不在意條件是否艱苦和居住標準是否良好。住戶的職業(yè)以餐飲、零售和居民服務(wù)業(yè)居多。這些職業(yè)的特點是晚歸,務(wù)工者常在晚上10點才能下班,并且周末不休息,僅有的一些休班時間也要抓緊時間補充睡眠。對于這種情況的務(wù)工者來說,由于其每天主要活動都在工作地點,住處的主要功能僅是晚上睡覺,因此,地下室面積小、無自然采光等居住標準問題就相對顯得不重要。這一特點還會表現(xiàn)在,單人鼠居在地點選擇上比較靈活,一些人工作變換頻繁,更換居住地點可以說是家常便飯。單人鼠居更顯示出“臨時”的特性。
第三是居室的空間布置簡單,家具和物品較少。一張床和一張小桌是此類居室的家具標準配置。很多居室因為面積過小,除了一張床之外,幾乎很少有空間能放置多余的家具,更沒有可能安放過多的物品(圖8)。因此,相應(yīng)的住戶表示需要盡可能減少多余的物品,以便適合臨時的過渡性生活空間,同時,物品少也便于住戶根據(jù)需要更換居住地點。即使這樣,居室內(nèi)的各個角落還是均被住戶想方設(shè)法利用,如上方從居室內(nèi)穿過的水管和通風管道變成了存放物品的架子,床下和桌下的空間也都盡其所用。此外,有個別住戶在居室內(nèi)通過拉繩子等方式增加物品放置的可能性。
在調(diào)查中得知,小李是西單附近某商場的銷售員。她居住在離工作地點約1km的小區(qū)地下室中一間約5m2的居室里。今年24歲的她已在此工作和居住了2年半。作為服裝銷售員,她的工作很忙,每周僅有一天的輪休時間,周末的兩天都要加班。小李每天的工作時間在一年當中是不固定的,春節(jié)后銷售淡季的上班時間為早9點到下午4點或下午3點到晚10點;從7月開始一直到春節(jié)銷售旺季的上班時間通常為早上9點至晚上10點,并且包括所有的周末和節(jié)假日。這里的租金是600元/月,由于離上班地較近,只需步行15分鐘,因此小李比較滿意。
類似這樣的鼠居住戶還有很多,一方面說明了單人租戶對其居住標準要求較低的特點,另一方面也是地區(qū)的供需關(guān)系的寫照。北京城體現(xiàn)出更加移民化的特點,類似單人鼠居這樣的居住空間已經(jīng)成為常態(tài)化的存在。對此,社會各方都應(yīng)予以高度關(guān)注,并制定相應(yīng)的設(shè)計策略和管理政策。
家庭鼠居是指地下室中供家庭居住的居室。這種類型的空間的特點是:規(guī)模相對較小,居住人數(shù)為2~3人,居室內(nèi)空間緊張。
第一,居室的規(guī)模較小,但比單人鼠居略大。此類鼠居面積約為6~10m2。居室同樣是由住宅樓的某層地下室劃分的隔間。家庭鼠居常位于地下室的外邊緣。這是因為,在地下室居室劃分中,要盡量保證獲得更多的居室數(shù)量,位于外邊緣的居室無法劃分為更小的單人鼠居。位于地下室邊緣的居室通常會有對外的窗。L形的居室平面布局是此類空間的典型特征,多數(shù)居室同樣會以床的長度作為居室的寬度,采用2m的尺寸(圖9);有的居室也會根據(jù)情況對寬度適當加大(圖10)。家庭鼠居與單人鼠居一樣,都不設(shè)置獨立衛(wèi)生間。
第二是居住人數(shù)通常為2~3人。這種類型的鼠居容納的是一個家庭,較多的情況為夫妻二人。他們的年齡從30歲到50歲不等,工作為餐飲、零售、裝修等行業(yè)。在極個別的情況下,夫妻之外還會有一個子女,一般為學(xué)齡前兒童。如果是3人居住的話,居室內(nèi)會多放一張小床,空間十分擁擠(圖11、圖12)。這就是他們的家,因為他們將在這里度過相當長一段時間。一些家庭在同一處地下室長期居住,時間可達長達7~8年以上。原因有二:一是一般夫妻二人不會同時更換工作,可以穩(wěn)定地在同一地點長時間居??;二是長期住戶的租金很可能由于住戶與管理員的良好關(guān)系而保持原始價格不變。
第三是居室內(nèi)家具和物品很多,空間緊張。此類鼠居幾乎承載了住戶所有的家庭生活,包括起居、休息、就餐等。居室內(nèi)會積累大量生活物品,如衣物、食品等(圖13)。為了節(jié)省生活開支,家庭一日三餐的烹飪一般都會在居室內(nèi)進行,并且不會像單人鼠居中那樣簡單。烹飪空間以及相關(guān)食品和器具的存放空間變成居室內(nèi)必不可少的重要部分。除此之外,各種衣物、雜物的存放需要額外的家具,住戶會在居室內(nèi)增添適合的柜子或架子。電視機、冰箱都是居室內(nèi)常見的電器。此外,住戶還會利用臨近居室的或位于地下室之外的通風井存放物品。在這一點上,地下二層甚至比地下一層更有使用上的優(yōu)勢。
以居住在望京地區(qū)某地下室的馬大哥一家為例,夫妻二人都在居住地附近的同一家單位任保潔員。他們在此已經(jīng)居住了3年,房租只有500元/月。保潔的工作時間并不長,他們每天早上8點上班,大約1個小時就可以做完主要工作,其余時間的工作量并不大,下午3、4點鐘即可下班回家。他們一日三餐都回家自己做飯,每月的花銷很少。為了增加一點收入,夫妻二人又在附近另一家單位
找到了兼職工作,每天正常下班后到第二家單位做保潔。兩家工作單位與住處的距離都很近,只有幾分鐘的步行路程。他們工作結(jié)束之后回到家大約晚上7點左右,然后開始準備晚餐。夫妻二人表示,現(xiàn)在的工作比較穩(wěn)定,希望能夠長時間地干下去,目前尚無未來打算。居室內(nèi)物品繁多,電視機、冰箱、電風扇等電器一應(yīng)俱全,還有大量的鍋碗瓢盆。盡管居室里非常擁擠,但生活氣息十足。家庭,特別是帶有子女的家庭,應(yīng)該擁有一定居住品質(zhì)的住所。而家庭鼠居所提供的居住空間顯然品質(zhì)過低。針對這樣的現(xiàn)象,應(yīng)該積極地尋求更加宜居的對策,為家庭,特別是務(wù)工者子女,提供更為舒適的居住環(huán)境。
群體鼠居是指地下室中供多人居住的居室。這種類型空間的特點是:規(guī)模相對較大,居住人數(shù)較多,居室內(nèi)空余空間充足。
第一是居室的規(guī)模相對較大。群體鼠居的居室一般是由單位擁有產(chǎn)權(quán)的住宅樓地下室或整租住宅樓某層地下室后劃分的居室。因此,群體鼠居通常不與單人鼠居和家庭鼠居共用同一地下室。此類居室面積較大,可達15~25m2,遠大于獨立鼠居和家庭鼠居。居室的平面形狀通常沒有固定模式,多種多樣,根據(jù)地下室中剪力墻的分布而靈活劃分設(shè)置。劃分方式雖然也需考慮到床位的安排,但由于居室較大,床位可以有多種布置方式,因此,并不像單人鼠居和家庭鼠居那樣有相對較為固定的方式(圖14~17)。雖然居室面積較大,但群體鼠居也不會設(shè)置獨立衛(wèi)生間,與前兩類鼠居相同,在走廊某處設(shè)置公共衛(wèi)生間。
圖9 / Figure 9家庭鼠居平面模式圖A作者自繪.
圖10 / Figure 10家庭鼠居平面模式圖B作者自繪.
圖11 / Figure 11無子女居住的家庭鼠居實景作者拍攝.
圖12 / Figure 12有子女居住的家庭鼠居實景作者拍攝.
圖13 / Figure 13堆滿物品的家庭鼠居實景作者拍攝.
圖14 / Figure 14群體鼠居平面模式圖A作者自繪.
圖15 / Figure 15群體鼠居模式A實景作者拍攝.
圖16 / Figure 16群體鼠居平面模式圖B作者自繪.
第二是居室居住人數(shù)較多,通常為3~8人。居室一般為某單位的員工宿舍,其職業(yè)包括保安、保潔、物業(yè)、廚師、后勤人員等。對于這些員工來說,吃住由單位提供,而住宿則被安排到地下室。以這樣的方式,單位一方面能夠節(jié)約租房成本,另一方面能有效利用其擁有的地下室。保安宿舍就是這一類鼠居的典型代表。保安宿舍一般會有較多人居住,4個人以上的居室是普遍現(xiàn)象。這種居室的突出特點是很少空置無人,全天24小時都會有換崗后的人員在居室內(nèi)睡覺休息,所以居室通常要保持安靜的狀態(tài)。
第三是居室內(nèi)空余空間充足。群體鼠居居室內(nèi)的家具和物品較少,有的甚至顯得空曠(圖18)。床和簡單的衣柜是居室內(nèi)必不可少的家具。床可以為單層床或雙層床,但由于空間較大,且同一居室中一般不會安排過多人居住,因此即使是使用雙層床也較少采取上下鋪居住的方式,而是每人一張床。在居室中,每人一個小型的衣柜是必備的配置。由于在床和衣柜之外并無太多其他家具和物品,此類居室常常會顯得較為空曠。以保安人員為例,他們每天生活的內(nèi)容比較簡單,不需要在居室內(nèi)烹飪,工作以外也沒有很多其他事情需要在居室中完成。因此,不少保安宿舍甚至連桌子都沒有配置。一些作為員工宿舍的地下室會單獨設(shè)置一間活動室,配有桌椅和電視機供集體使用。一些條件較好的保安宿舍還配備了暖氣或空調(diào),居室的物理環(huán)境有所改善。
楊師傅是在北下關(guān)附近一家大型單位的保安,居住在單位大院里住宅樓地下室的保安宿舍中。保安的工作通常為在大院里巡邏、看車、收費等,工作強度不高。其特征在于不斷的、隨機的倒班,全天24小時四班倒。楊師傅每天一般工作2班,共12小時,因此在換班的時間就會抓緊時間在宿舍睡覺。宿舍變成了純粹睡眠的地方。保安的伙食補助為7元/天,對于年輕人來說是不夠的,而楊師傅說自己作為中年人有時候會稍微將就一下。保安的宿舍較大,3個人居住在大約16m2的居室內(nèi),居室顯得很空曠。
從記錄中可以看到,群體鼠居對于城市運轉(zhuǎn)是必不可少的。一方面,它可以滿足服務(wù)業(yè)務(wù)工者的居住要求;另一方面,城市中也大量存在閑置的地下空間。針對群體鼠居,需要制定相應(yīng)的設(shè)計和管理規(guī)范,以保障務(wù)工者的生活質(zhì)量。
鼠居,作為一種在北京城市中長期存在的居室空間,過去受到社會的關(guān)注并不多。鼠居居室簡陋,陳設(shè)差,遠低于正常的居住標準。但是鼠居居室租金低廉,能夠滿足北京城市中一直存在的相當數(shù)量務(wù)工者的租住要求,并且能夠在一定程度上保障其短期或長期居住和生活的基本需求。因此,鼠居不失為一種有其存在合理性而又獨特的居住空間類型。今天,北京城市發(fā)展依然面臨居住、交通等城市問題,鼠居的存在有其必然性。因此,對于前述鼠居存在的種種問題,應(yīng)該通過設(shè)計和指引予以主動的應(yīng)對,從而使地下室滿足一定的居住要求。綜上所述,小面積的鼠居類型應(yīng)該給北京城市帶來積極的影響。
圖17 / Figure 17群體鼠居模式B實景作者拍攝.
圖18 / Figure 18空曠的群體鼠居實景作者拍攝.
鼠居是一個涉及到社會、經(jīng)濟、生活等方面及其復(fù)雜的現(xiàn)象,需要更為綜合和細致的研究。本文僅僅對若干鼠居居室案例的進行了原生態(tài)空間記錄,相對于龐大的鼠族人群,僅僅是冰山一角。希望本文能對研究北京城市中的鼠居現(xiàn)象有所幫助。
注釋
Notes
① 根據(jù)統(tǒng)計,2011年北京中心城區(qū)內(nèi)有7,782處住人地下室,共居住了344,353人。參見:Zhu Wenjun, Yang J, Liang Z, et al. Status quo and improvement of the urban underground space use in Beijing city [C]// Proceedings of 12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the Associated Research Centers for Urban Underground Space, ACUUS 2012: 2012。
② 2010年7月14日的北京晨報A12版刊登的《高房租催生“地下一族”》一文提到北京小區(qū)地下室中的廉價出租房,次日中國網(wǎng)引用這條報道并采用標題《房租暴漲把“蟻族”逼成了“鼠族”》,在媒體中最早提出“鼠族”的說法。參見:http://news.china.com.cn/rollnews/2010-07/15/ content_3239774.htm。
③ 用“鼠族”一詞來形容居住在地下空間的特定人群,在美國也有類似現(xiàn)象。紐約哈迪遜河等廢棄的地下隧道中長期居住著大量人群,有學(xué)者稱這些人為“鼴鼠一族”(the Mole People)。參見:Toth J. The mole people: life in the tunnels beneath New York city [M]. Chicago: Chicago Review Press, 1993。
④⑤ 參見:地下住人的工程類型和居住人群分布特征統(tǒng)計. 祝文君, 梁振彬, 許松健, 等. 北京市地下空間利用現(xiàn)狀及強化地下住人管理對策分析[R]. 2013: 7。
⑥ 根據(jù)對地下室居住人群的抽樣調(diào)查的結(jié)果,
70%~80%的地下室居住者的收入在1000~3000元之間,而月租金在400~600元的占總數(shù)的44%,是地下空間出租價格的主要區(qū)間價格。收入水平和地下室的月租金正好形成完美契合。參見:王志強.北京城市“鼠族”狀況調(diào)查與普通地下空間管理[D]. 北京: 北京師范大學(xué), 2012。
[1] 祝文君, 梁振彬, 許松健, 等. 北京市地下空間利用現(xiàn)狀及強化地下住人管理對策分析[R]. 2013.
ZHU W, LIANG Z, XU S, et al. An analysis on the use of underground spaces and the management of underground dwelling in Beijing [R]. 2013.
[2] 王志強. 北京城市“鼠族”狀況調(diào)查與普通地下空間管理[D]. 北京: 北京師范大學(xué), 2012. WANG Z. A survey of “rat-dwelling” and the management of general basement spaces in Beijing [D]. Beijing: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2012.
[3] 余亮. 地下室的文學(xué)與人學(xué)[EB/OL]. 2012-07-11. [2014-11-14]. http://www.guancha.cn/yuliang/2012_07_11_165010_s.shtml. YU L. Literature and humanism in basements [EB/ OL]. 2012-07-11. [2014-11-14]. http://www.guancha. cn/yu-liang/2012_07_11_165010_s.shtml.
[4] Toth J. The mole people: life in the tunnels beneath New York city [M]. Chicago: Chicago Review Press, 1993.
[5] ZHU W, YANG J, LIANG Z, et al. Status quo and improvement of the urban underground space use in Beijing city [C] // Proceedings of 12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the Associated Research Centers for Urban Underground Space, ACUUS 2012, 2012.
SYNOPSIS
More than 300 thousand people live in the basement of many residential buildings in Beijing. Most of these people are migration population from other cities, who work in Beijing with a career of catering, retail, traditional service and construction industry. For this phenomenon, people are living at a low standard, but they can benefit from the cheap rent. Chinese media call these people “the Rat People”, and this paper takes the concept and calls the corresponding living space “Rat-dwelling”.
About the distribution, Rat-dwellings are mainly distributed in central Beijing city, especially between the Second Ring Road and the Fifth Ring Road, while in the old city the amount of which is relatively small. Rat-dwellings generally exist in residential area, relying on the basement of residential buildings, especially those residential buildings constructed in the 1990s, and among which, large residential areas are important locations as they have lots of civil air defense basements. Rat-dwellings are usually close to the city business district or business center because of the convenient walking distance between people’s resident place and working place.
About the resident type, Rat-dwellings include rental rooms which are used for scattered rental and dormitory rooms that provide staff quarters, and the former ones are more than the latter ones. Besides, there are also many underground hotels, while they are not within the scope of this paper because of their temporary living.
About the room type, Rat-dwellings are diverse such as Rat-dwelling for single, the Rat-dwelling room for family and the Rat-dwelling room for group. Rat-dwelling for single has smallest size and can provide space only for 1 person to live, with very simple spatial arrangement. The partition of rooms is based on modulus of 2m which is the size of furniture. There are three common room sizes: 2m×2m, 2m×3.5m, 2m×3.5m with L shape. The room is only for sleeping and the problems of lack of space and natural light are not so important relatively. Since many people change work and resident place frequently, Rat-dwelling for single shows more“temporary” feature.
Rat-dwelling room for family has small size and can provide space for a family with 2 or 3 person. This kind of room has an area of 6m2to 10m2with typically L shape, and they are usually located at the edge part of the basement. The couple of the family has stable work and they would choose ratdwelling for long-term living like several years, and the room carries all activities of the family life, therefore too many stuff make the room really crowded.
Rat-dwelling room for group has bigger size and can provide space for more persons such as 3 to 8 people. The room is flexibly partitioned according to the shear walls in the basement, with an area of 15m2to 25 m2which is much larger than the other two types. The room is used as dormitory for company staffs, including security, cleaners, property staff, cooks and rear service personnel. Rat-dwelling meets the requirements of a considerable amount of low-income people, and ensures the basic needs of their shortterm residence. It is an inevitable phenomenon confronting many urban problems during the development of Beijing. In the future, with higher spatial quality, this type of small living space might bring a positive influence to Beijing city. In permitting of specifications, it should be studied and improved in order to achieve possibilities of a better living environment in the basement.
A Study on “Rat-dwelling” Rooms in Beijing
SHANG Qian, ZHU Wenyi
Thousands of people are living in narrow basement rooms of residential buildings in Beijing. These rooms are called “Ratdwelling”. According to room types, Rat-dwellings are diverse such as Rat-dwelling for single, Rat-dwelling room for family and Rat-dwelling room for group. In this paper, the characteristic of the distribution of Rat-dwellings in Beijing will be examined, and the types of these spaces will be discussed.
Beijing; Basement; Rat-dwelling; Room
2015年3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