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與濃稀硝酸反應的微型化實驗設計
黃雪潔林文俊衷明華
(韓山師范學院化學系,廣東 潮州 521041)
摘要:銅與濃稀硝酸的反應以及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的性質(zhì)實驗室中學化學重要實驗,在中學化學中,硝酸、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的性質(zhì)是通過幾個獨立的實驗分別研究的,在實驗過程中,會多次對環(huán)境造成污染,也會對實驗人員觀察者造成傷害,同時也無法演示NO轉化為NO2的過程。分開做實驗也容易造成藥品浪費。
關鍵詞:銅濃、稀硝酸一氧化氮二氧化氮
“銅與濃稀硝酸反應”是人教版高中化學必修一第四章第四節(jié)的內(nèi)容。在常規(guī)實驗中,銅與濃稀硝酸反應實驗是分開進行,因此做不到比較濃、稀硝酸氧化性,達不到實驗教學目的。在反應過程中,由于空氣的干擾,很難觀察到NO2顏色的變化,并且反應裝置氣密性較差,容易造成NO2氣體泄漏,污染環(huán)境。
微型化學實驗具有以上優(yōu)點:可簡化實驗裝置,節(jié)約費用,儀器成本低,試劑用量少,能源消耗少;節(jié)省空間,縮短試驗時間;減少污染,提高安全系數(shù),有利于環(huán)境保護。能滿足大多數(shù)學校開展中學化學實驗的要求。本實驗裝置采用微型儀器,利用此微型儀器演示銅與濃稀硝酸的反應,反應現(xiàn)象既簡單明了又方便對比,克服了常規(guī)實驗的不當之處。
因此,針對常規(guī)實驗存在的問題,本實驗利用以上微型實驗的優(yōu)點,設計了以下實驗方案。
其反應原理如下:
Cu+4HNO3(濃)=Cu(NO3)2+2NO2↑+2H2O
3NO2+H2O=2HNO3+NO↑
2NO+O2=2NO2
3Cu+8HNO3(稀)=3Cu(NO)2+2NO↑+4H2O
實驗儀器:微型操作臺一套、微型氣體發(fā)生器、側泡具支試管(兩支),小燒杯,導管、橡膠塞、止水夾。
實驗藥品:銅片、濃硝酸、蒸餾水。
三、實驗裝置圖(省去微型實驗裝置臺及鐵夾子)
圖 實驗裝置
1、安裝實驗儀器并且檢查裝置氣密性:用微型操作臺固定好儀器后,從左到右組裝好儀器并檢查裝置氣密性。用手捂住微型氣體發(fā)生器,能看到兩支側泡具支試管以及小燒杯導管口處有氣泡冒出,則說明裝置氣密性良好。
2、添加藥品:從右至左依次加入水、銅片與水、水、濃硝酸。
3、開始實驗:加入濃硝酸后,迅速蓋緊橡皮塞,反應開始。濃硝酸與銅接觸后,有紅棕色氣體(NO2)產(chǎn)生,溶液由無色變?yōu)樗{色(Cu(NO3)2溶液)。打開止水夾,NO2氣體通入第一支側泡具支試管中與水反應,氣體顏色由紅棕色變?yōu)闊o色(NO),NO在試管上端與O2反應又生成NO2,通入第二支側泡具支試管中,NO2先與水反應生成稀硝酸,稀硝酸再與銅反應。燒杯中導管口有少量氣泡產(chǎn)生,說明反應有尾氣殘留。
1、利用微型實驗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實驗的安全性和環(huán)保性,節(jié)約藥品和時間,減少不必要的、藥品浪費。同時,本實驗裝置利用啟普發(fā)生裝置原理,控制反應速度,且操作簡單,有利于學生在課堂外開展實驗;
2、實驗前一個產(chǎn)物是后一個反應的反應物,這樣能充分利用資源;在與水和銅片反應前先將氣體通入水中,有利于學生對氣體顏色變化的觀察,從而避免了銅與稀硝酸反應生成的無色NO氣體被側泡具支試管中的空氣氧化成紅棕色NO2氣體,而無法證明反應產(chǎn)生的氣體是NO;在短時間內(nèi)完成各項反應,使得銅與濃、稀硝酸反應一體化,同時能將銅與濃、稀硝酸反應的現(xiàn)象直觀地展現(xiàn)出來,更有利于學生去理解硝酸濃度不同則氧化性不同。
參考文獻
[1]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化學必修1(人民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