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偉英,陳環(huán)球,廖紅霞
(佛山市第一人民醫(yī)院 腫瘤中心,廣東 佛山528000)
耐高壓雙腔PICC在結直腸癌患者化療中的應用
鄧偉英,陳環(huán)球,廖紅霞
(佛山市第一人民醫(yī)院 腫瘤中心,廣東 佛山528000)
目的探討耐高壓雙腔PICC在結直腸癌患者化療中的應用效果。方法2014年1月—2015年1月選取我院腫瘤科行奧沙利鉑+醛氫葉酸+5-氟尿嘧啶化療的結直腸癌患者120例,按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60例。觀察組經(jīng)耐高壓雙腔PICC途徑給藥,對照組經(jīng)三向瓣膜單腔PICC途徑給藥。觀察比較2組患者留置PICC期間穿刺點滲血、機械性靜脈炎發(fā)生率及患者對PICC滿意度。結果觀察組患者PICC穿刺點滲血、機械性靜脈炎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患者對留置PICC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耐高壓雙腔PICC在結直腸癌患者化療中應用能減輕穿刺點滲血程度,降低機械性靜脈炎發(fā)生率,提高患者的滿意度,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PICC;耐高壓雙腔;化療;應用
化療是治療結直腸癌的主要手段之一,奧沙利鉑+醛氫葉酸+5-氟尿嘧啶(mFOLFOX6方案)聯(lián)合的化療方案是結直腸癌的主要治療方案。根據(jù)5-氟尿嘧啶的藥理學特性,需要48 h持續(xù)靜脈注射,化療藥物經(jīng)外周靜脈輸注可造成嚴重靜脈炎[1]。三向瓣膜單腔PICC應用避免了患者因長期靜脈輸液或輸注高濃度強刺激性的藥物以致血管損害[2]。由于奧沙利鉑+醛氫葉酸+5-氟尿嘧啶化療方案需要聯(lián)合用藥,應用5-氟尿嘧啶持續(xù)靜脈注射期間,還需輸注預防性止吐藥、營養(yǎng)液、護肝藥物等,需多靜脈通道給藥。腫瘤患者治療期間還需行多次增強CT造影檢查,造影劑是強刺激性藥物容易發(fā)生外滲。三向瓣膜單腔PICC不能滿足多靜脈通道給藥及耐高壓注射的需求,為了更好解決聯(lián)合給藥時需多通路治療的問題,我科對行奧沙利鉑+醛氫葉酸+5-氟尿嘧啶化療的結直腸癌患者采用耐高壓雙腔PICC途徑給藥,取得較好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1.1 研究對象 2014年1月—2015年1月選擇我院腫瘤科收治行奧沙利鉑+醛氫葉酸+5-氟尿嘧啶化療的結直腸癌患者。納入標準:(1)符合置入PICC適應證,同意留置PICC,并簽署知情同意書;(2)意識清楚,治療間歇期能按要求回院維護PICC者;(3)能夠完成12次化療。排除標準:符合置入PICC禁忌證,不能夠完成12次化療。根據(jù)納入和排除標準,選取結直腸癌化療患者120例,按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60例。觀察組男36例,女24例;年齡 34~75歲,平均 57.4歲;文化程度:文盲或小學24例,初中及以上36例;置管途徑:左上肢貴要靜脈27例,右上肢貴要靜脈10例,左上肢頭靜脈10例,右上肢頭靜脈13例;留置時間120 d;疾病分期,根據(jù)美國癌癥聯(lián)合委員會(American Joint Committee on Cancer,AJCC)發(fā)布的第6版《AJCC癌癥分期手冊》[3]:IIA期3例,IIB期7例,IIC期4例,IIIA期8例,IIIB期8例,IIIC期20例,IVB期10例。對照組男38例,女22例;年齡30~72歲,平均58.5歲;文化程度:文盲或小學25例,初中及以上35例;置管途徑:左上肢貴要靜脈25例,右上肢貴要靜脈10例,左上肢頭靜脈15例,右上肢頭靜脈10例;留置時間124 d;疾病分期:IIA期3例,IIB期5例,IIC期6例,IIIA期6例,IIIB期12例,IIIC期16例,IVB期12例。2組患者性別、年齡、文化程度、置管途徑、留置時間、疾病分期等一般資料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干預方法 遵醫(yī)囑2組患者均采用奧沙利鉑+醛氫葉酸+5-氟尿嘧啶方案化療[4]即奧沙利鉑 85 mg/m2,靜脈輸注 2 h;醛氫葉酸 400 mg/m2,靜脈輸注2 h;5-氟尿嘧啶400 mg/m2靜脈推注1次,之后持續(xù)靜脈輸注5-氟尿嘧啶1 200 mg/m2,治療2 d(總量 2 400 mg/m2,輸注 46~48 h);每 2 周化療 1 次,共化療12次。患者化療期間同時靜脈輸注止吐藥、營養(yǎng)液及護肝藥物。2組患者均在第1次化療前1 d由我院靜脈導管中心專職置管護士在超聲引導下置入PICC,置管結束后以X線確定導管尖端位于上腔靜脈為導管理想位置[5]。觀察組采用美國巴德公司生產(chǎn)的耐高壓雙腔PICC,化療期間使用其中1個腔靜脈輸液5-氟尿嘧啶,持續(xù)48 h,其他藥物從另1個管腔輸注,增強CT檢查時造影劑從導管注入。對照組采用美國巴德公司生產(chǎn)的三向瓣膜單腔PICC,化療藥物經(jīng)PICC輸入,其他藥物從外周靜脈留置套管針輸液,增強CT檢查時造影劑從外周靜脈留置套管針注入。
1.2.2 觀察指標 觀察2組患者PICC穿刺點滲血、機械性靜脈炎發(fā)生率及患者對留置PICC滿意度。(1)成功置管后均予紗布加壓穿刺點,外敷透明敷貼,24 h更換傷口敷料,以敷料滲血范圍判斷24 h出血量,出血量判斷指標[6]以浸濕4 cm×4 cm無菌紗布程度為參照判斷出血量,少量出血:浸濕面積≤1/2張紗布;中量出血:浸濕面積>1/2~<1張紗布;大量出血:≥1張紗布。(2)機械性靜脈炎判斷標準采用美國靜脈輸液護理學會(Intravenous Nursing Society,INS)標準分級對患者進行評定[7],0級:患者輸液局部無紅、腫、痛等癥狀;I級:輸液部位發(fā)紅,伴有或不伴有疼痛;Ⅱ級:輸液部位有疼痛感并同時伴有發(fā)紅和/或水腫;Ⅲ級:輸液部位有疼痛感并伴發(fā)紅和/或水腫,并有條索樣物形成,可觸到條索狀的靜脈;Ⅳ級:輸液部位有疼痛感并伴發(fā)紅和/或水腫,并有條索樣物形成,且可觸到的條索狀靜脈超過2.5 cm,可有膿液滲出。(3)患者對留置PICC滿意度,患者完成12次化療后拔除PICC前,評價對留置PICC滿意度,分為非常滿意、滿意、不滿意。
1.2.3 統(tǒng)計學方法 數(shù)據(jù)采用SPSS 17.0進行處理,計數(shù)資料的比較采用χ2檢驗,等級資料比較采用秩和檢驗。檢驗水準α=0.05。
2.1 2組結直腸癌化療患者PICC穿刺點滲血程度及發(fā)生率的比較 觀察組PICC穿刺點滲血程度及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P<0.01),見表 1。
表1 2組結直腸癌化療患者PICC穿刺點滲血程度及發(fā)生率的比較
2.2 2組結直腸癌化療患者PICC致機械性靜脈炎程度及發(fā)生率的比較 患者均未發(fā)生Ⅳ級機械性靜脈炎,觀察組機械性靜脈炎程度及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P< 0.01),見表 2。
表2 2組結直腸癌化療患者PICC致機械性靜脈炎程度及發(fā)生率的比較
2.3 2組結直腸癌化療患者對留置PICC滿意度 觀察組對留置PICC滿意度高于對照組 (Z=8.702,P=0.000),見表 3。
表3 2組結直腸癌化療患者對留置PICC滿意度(例)
3.1 化療患者使用耐高壓雙腔PICC,其穿刺點滲血程度及發(fā)生率較低 隨著腫瘤治療技術不斷提高,多學科綜合治療的模式越來越普遍,結直腸癌患者常用化療方案為奧沙利鉑+醛氫葉酸+5-氟尿嘧啶,需要多通道靜脈輸液,耐高壓雙腔PICC有2個腔,藥物進入血管前不會發(fā)生藥物的配伍禁忌,滿足患者多通路的靜療需求,減少患者穿刺次數(shù)。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PICC穿刺點滲血程度及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P<0.01)。穿刺點滲血和機械性靜脈炎是置入PICC常見并發(fā)癥,機械性靜脈炎常出現(xiàn)在置管后的2~7 d[8],穿刺點滲血常發(fā)生在置管后24 h以內[9],有研究報道腫瘤患者穿刺點滲血少則3 d,最長達28 d[10]。對照組患者有21例發(fā)生穿刺點滲血,觀察組有7例發(fā)生穿刺點滲血,穿刺點滲血患者經(jīng)加壓止血處理后能止血。究其原因,超聲引導下PICC置管需要應用穿刺鞘,由于穿刺鞘較粗,在置入穿刺鞘過程中需要擴皮,對局部血管損傷較大難以形成竇道;置管后穿刺點按壓不到位或時間、壓力不夠;腫瘤患者因化療導致骨髓抑制、血小板減少、凝血功能障礙等均為穿刺點出血的原因。耐高壓雙腔PICC末端7 cm是倒錐形設計,末端比前端粗,PICC留置期間能有效填塞穿刺點減少滲血。
3.2 化療患者使用耐高壓雙腔PICC,其機械性靜脈炎程度及發(fā)生率較低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機械性靜脈炎程度及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P<0.01),2組患者均未發(fā)生Ⅳ級機械性靜脈炎,對照組患者有21例發(fā)生機械性靜脈炎,觀察組有8例發(fā)生機械性靜脈炎,經(jīng)涂抹喜遼妥加紅外線燈照射處理后痊愈。有研究報道PICC機械性靜脈炎的發(fā)生與導管的管徑大小有關系,導管型號較大,對血管內膜損傷較大[11]。雖然觀察組耐高壓雙腔PICC型號為5 Fr,對照組三向瓣膜單腔PICC型號為4 Fr,但觀察組機械性靜脈炎程度及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究其原因,耐高壓雙腔PICC為聚氨脂材質,與人體有很好的生物相容性,導管在血液內隨著體內溫度升高而變軟,減少對血管壁及穿刺點的刺激,降低機械性靜脈炎的發(fā)生率。
3.3 化療患者使用耐高壓雙腔PICC,對留置PICC滿意度較高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對留置PICC滿意度高于對照組,究其原因,結直腸癌患者完成奧沙利鉑+醛氫葉酸+5-氟尿嘧啶化療方案治療,需行12次靜脈輸液化療,應用耐高壓雙腔PICC能夠滿足多靜脈通路,減少靜脈穿刺次數(shù),同時減少外周靜脈輸液所致藥物外滲、機械性靜脈炎等風險,減輕患者痛苦。同時結直腸癌患者在治療過程中最少需行2~3次增強CT檢查,目前造影劑的注射方法多采用壓力注射器,以2~5 mL/s的速度將60~100 mL的碘造影劑注入靜脈,高滲造影劑對外周血管內膜造成損傷,加壓注射對外周血管內膜進一步造成機械性損傷,造影劑外滲發(fā)生率0.03~0.90%,耐高壓雙腔PICC是由抗壓力的聚氨酯材質制成,能耐受流速達 5 mL/s的高壓注射[12]。造影劑從管腔內注入,避免造影劑外滲發(fā)生。對照組有11例患者對PICC表示不滿意,其中2例是因為造影劑外滲而對三向瓣膜單腔PICC表示不滿;9例患者是因為三向瓣膜單腔PICC功能不足,需多次靜脈穿刺且有明顯疼痛表示不滿。觀察組有3例患者對PICC表示不滿意,1例因為導管維護費用高,2例發(fā)生堵管需要增加沖管次數(shù)而不滿。綜上所述,結直腸癌患者應用奧沙利鉑+醛氫葉酸+5-氟尿嘧啶聯(lián)合方案化療時采用耐高壓雙腔PICC,能減少患者靜脈穿刺次數(shù),減輕患者痛苦,提高滿意度,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儲大同.當代腫瘤內科治療方案評價[M].北京:北京大學醫(yī)學出版社,2005:138.
[2]張松云.腫瘤患者PICC置管前存在的問題分析及對策[J].護理學報,2011,18(5A):43-44.
[3]美國癌癥聯(lián)合委員會(AJCC).AJCC癌癥分期手冊[M].6版.沈陽:遼寧科學技術出版社,2005:115.
[4]鄧艷紅,肖 健,周家銘,等.XELOX方案與 mFOLFOX6方案輔助治療Ⅲ胃癌的比較觀察[J].中華腫瘤防治雜志,2010,17(18):1470-1472.
[5]Harako M E,Nguyen T H,Cohen A J.Optimizing the Patient Positioning for PICC Line Tip Determination[J].Emerg Radiol,2004,10(4):186-189.
[6]王 佳,曾 麗.2種導管鞘送入方式對改良塞丁格技術PICC置管出血的影響[J].護理學報,2014,21(14):68-69.
[7]Infusion Nurses Society.Infusion Nurses Standards of Practice[J].J Infus Nurs,2006,29(suppl):11.
[8]段培蓓,梅思娟,張園園.金黃散外敷對PICC所致機械性靜脈炎預防和治療的效果觀察[J].護理學報,2008,7(5):99.
[9]趙 潔,張秀華,肖彩霞,等.白血病患者應用改良的PICC護理96例[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3,19(11):11.
[10]陳霞萍,何 彬.吸收性明膠海綿聯(lián)合貝復濟防止PICC置管穿刺點滲血的應用研究[J].現(xiàn)代醫(yī)藥衛(wèi)生,2014,30(20):3135-3136.
[11]李宏軒,豐 榮.PICC置管術后機械性靜脈炎的原因分析及護理進展[J].護理學報,2013,201(11B):20-23.
[12]金向紅,趙林芳.耐高壓注射型PICC推注造影劑的臨床應用經(jīng)驗[J].中華臨床營養(yǎng)雜志,2012,20(1):52-53.
R472.9
B
10.16460/j.issn1008-9969.2015.16.066
2015-04-29
鄧偉英(1974-),女,廣東佛山人,本科學歷,護士長。
方玉桂 謝文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