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忠利 王煒桐 葉輔森 陳永輝
(肇慶學院體育與健康學院 廣東肇慶 526061)
2009湖南湘鄉(xiāng)育才中學發(fā)生踩踏,8名學生死亡26名學生受傷,2005年四川省巴中市通江縣廣納鎮(zhèn)中心小學校園踩踏,8名學生死亡……這一切,直指——學校生命安全教育問題。汶川大地震后,全社會都呼吁加強生命安全教育,教育部也下發(fā)了正式通知,可校園踩踏類的安全事件仍舊“情節(jié)極其相似”。學生安全意識、自救救人能力、堅強意志等都需要教育工作者悉心的引導和卓有成效的培訓,對于每個基礎學科來說,對此都應承擔起應有的責任。拓展訓練作為近些年在學校里逐步發(fā)展起來的一門課程或活動,因其避難和求生為目的起源和顯著的實踐性而值得我們挖掘和探索。對拓展訓練教材的歸類研究目前相對比較松散,尤其是從生命安全的角度對其進以歸納也還未成體系,該文的研究希望能為課程教學中生命安全教育著力點的捕捉及開拓提供幫助。
表1 滲透生命安全教育的拓展訓練教材類別和指向
生命安全教育在許多研究中用詞不盡一致,多見“生存教育”、“生命教育”、“避險求生學習”等,雖涉及的問題稍有不同,但它們有大致相似之處,就是研究對生命的敬畏與珍惜以及緊急避險和救護類的問題。泛而談之,諸如預防毒品泛濫、暴力、自殺以及交通消防安全、人身傷害安全、飲食安全、設施安全、教學行為安全、心理健康安全等方面都能歸屬到生命安全教育之列。由此可以理解,不同時期教育工作者賦予“生命安全教育”以不同的內(nèi)涵是有其原因可在的。
目前,生命安全教育在我國各級學校逐步得到重視。請消防、交通等人員到學校進行指導演練、組織學生學習各種避險求生知識已比較多見。然而,更多的尤其是后一類的學習多體現(xiàn)理論而非實際操作上,甚至個別學校的學習帶有突擊性質(zhì),完全是為了應付檢查。這與我們學生應該盡可能多的掌握避險求生的技能,從而才有可能做到處亂不驚、遇到危險不但自救還能更多的救人的理解和愿望大相徑庭。日本震后,普通民眾表現(xiàn)出的平靜與秩序曾令我們非常震驚,國人都在贊嘆日本的學校教育將這種坦然接受和堅持到底精神深深注入到了民眾的靈魂。憂患的生存環(huán)境使日本的學校從小就重視生命安全教育,不僅逃生、避險與救護的演練作為日常教學內(nèi)容,他們更會把重達五六斤的沙袋綁在腹部以體驗媽媽孕育新生命的艱辛,讓孩子感知生命的可貴與價值以及自我責任,從而“敬畏生命”。同樣是經(jīng)常遭受泥石流、洪水、雪災、地震、車禍、踩踏、爆炸等災禍的我們國家,在這方面卻顯得乏塵不利。一如生命安全教育調(diào)查組得出的結論:在我國中小學專門的校園安全管理機構和管理人員缺乏、學生安防意識、安全知識與安全習慣以及自我保護能力很差;家長與教師光知道告知學生遠離危險,而沒有告知遇到危險該“如何做”等等問題[1]。筆者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很多學校開展生命安全教育活動或是通過班主任等對學生做出不準從事哪類活動的要求,或采取全校大會等形式向學生宣講生命安全教育的重要性,或是以出版墻報的方式在學校做宣傳,學生幾乎都是聽后“入耳不入心”,那些每年不定期請消防部門或交通部門專業(yè)人員來學校宣講并演習如何避免交通意外和防火防災等知識的學校,對涉及到健康生活方式、普通生活意外等的學習就顯得“紙上談兵”。5·12大地震后,安縣桑棗中學由于平時常年堅持緊急疏散演習而無一傷亡的消息曾令我們眼前一亮,然而它卻是那么的滄海一粟。
與一些學校管理者的交談中,我們得知他們的心聲:有些領導者不是不想做,一種原因是礙于學校和家長都一心關注學生成績,搞過多的安全教育唯恐耽誤孩子學習時間,而更大一部分原因是不知怎么做,國家專業(yè)目錄中沒有專門的生命安全教育這一快,不僅如此,就連專門的公共安全教育專業(yè)都沒有開列[2]。雖然,教育部發(fā)出《中小學公共安全教育指導綱要》正式通知,要求開展生命安全教育外,并將其列入了考核校長業(yè)績范圍,同時也提出將生命安全教育納入教師繼續(xù)教育內(nèi)容等主張,有些高校尤其是師范為主的院校,也將生命安全教育作為通識課或必修課來向大學生——未來的教育者普及,可是能實際地進以操練的卻是少之又少。
拓展訓練是一種人工情境設置下,參加人員通過對活動的親身體驗與思考,來映射未來生活和工作中問題的體驗式教育[3]。提到它,人們更多的是對其團隊熔煉和個人挑戰(zhàn)的理解。在如今公司、企業(yè)如火如荼的活動參與中,人們似乎忘記了拓展訓練的創(chuàng)設為了幫助海員鍛煉生存技巧和求生能力的本源,正是二戰(zhàn)中人們對少量生存下來的海員進行的研究,才有了今天我們見到的多種多樣的拓展活動。由此可見,拓展訓練首先凸顯的就是安全教育功能。避險求生可以從理論上得到諸多幫助,但沒有相對真實的情景體驗,一切又似井底撈月。真實事件是生命安全教育的主要經(jīng)驗來源,然而這并不是我們希望的學習途徑。由此,作為體驗式學習方式的拓展訓練,將各種災難和危機的片段模擬到活動當中,讓參與者獲得經(jīng)驗、掌握各種逃生技能和方法、學會合作等是最佳的學習選擇。
其次,拓展訓練在生命安全教育方面實踐性顯著。我們提及的拓展訓練大多是以戶外活動的方式進行的,他雖然更多體現(xiàn)是心理的挑戰(zhàn)而不是大強度的體力付出,但都有一個特點就是都是以親自參與活動的方式完成的。小從簡單的趣味游戲熱身,大到高空、水上等項目的挑戰(zhàn),拓展訓練的好多活動都是設想如何逃生和完成救援和搶險等任務的。這相比體育課程來說,項目內(nèi)容的設置直接就是以生命安全教育為目的。在這個過程中,拓展教師巧妙地將爬行、跳躍、躲閃、鉆過等活動引入到項目當中,可謂一箭雙雕,即達到了讓學生身體鍛煉的目的,也讓學生學到了一些避險與救護的方法,對提高野外生存等的能力更是大有裨益。
拓展訓練強調(diào)團隊的合作能力。從項目活動開始到完成,團隊的整體配合都滲透進每一個神經(jīng)細胞。學生在拓展活動過程當中,有效溝通、調(diào)節(jié)情緒、尋找工作方法、整合意見、團隊領導、堅持不懈、盡職盡責等能力都能得到培養(yǎng)。人在面臨各種壓力情況,身體會出現(xiàn)各種不適,表現(xiàn)出的行為或者過激或者過于萎靡,這需要一種調(diào)節(jié),拓展訓練類活動對此方面的調(diào)節(jié)能力堪稱一流。當人處于團體這種或大或小的文化氛圍中,其所面對的挫折和不適、激情和興奮,會以一種他覺得能夠被人接受的方式得以釋放出來,這本身更是一種人類不斷學習和不斷提升的過程。
生命安全教育有很多角度,拓展訓練的活動內(nèi)容更是多種多樣。參照孫學明教授對生命安全教育類別的劃分[4]將拓展訓練內(nèi)容作如下表1的理解。拓展項目與體育教材內(nèi)容大有不同,該文同意錢永鍵老師說明的拓展教材的適用沒有層次水平高低之分的觀點[5],認為只要達到活動目的,項目可以做任意搭配、時序可以按需選擇。
拓展訓練近些年已從企業(yè)逐步滲透到學校。從清華、北大的MBA到如今多個高校開展,再到基礎教育的很多學校進行的探索讓我們看到很多教育工作者已經(jīng)注意到了這樣課程對學生的培養(yǎng)價值,這非常令人欣喜。有些學校興建了現(xiàn)代的拓展訓練基礎設施,很多學校對此還較為缺乏,然而,這卻沒有阻礙人們開展拓展訓練教學的熱情,教師們充分利用校園內(nèi)外自然的、人工的環(huán)境,開創(chuàng)、開發(fā)了很多拓展活動方式,他們很多課余時間和精力的付出,為學校生命安全教育的開展做著別有功效的努力,該文結合工作實踐,歸納如下,見表1。
[1]鄧鵬宇,無情旸.我國中小學生命與安全教育現(xiàn)狀與對策[J].中學校長,2008(5):49-51.
[2]馬忠利.對高校體育教育專業(yè)增設生命安全教育方向的思考.體育成人教育學刊,2011(6):84-85.
[3]李金芬,周紅偉.拓展訓練[M].北京: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2010:5-8.
[4]孫學明.生命安全教育視角下體育教材的分類和處理[J].中國學校體育,2009(3):18-19.
[5]錢永鍵.拓展訓練(修訂版)[M].北京:企業(yè)管理出版社,2012:3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