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寧 黃峰
要在中國這個世界上最大的、原本貧困落后的國家里實現(xiàn)工業(yè)化、現(xiàn)代化,人類歷史上沒有先例,我們自己也沒有經驗。因此,必須學習,必須不斷地學習。
中國歷來重視公務員的學習培訓。做了公務員,為什么還要進行經常性、系統(tǒng)性的學習培訓?原因很簡單,中國的現(xiàn)代化是前所未有的事業(yè),要在中國這個世界上最大的、原本貧困落后的國家里實現(xiàn)工業(yè)化、現(xiàn)代化,人類歷史上沒有先例,我們自己也沒有經驗。因此,必須不斷地學習。
我們如饑似渴地向書本學習,向實踐學習,向外國學習,向一切有實踐經驗的人學習。為此,中國共產黨提出要把中國建設成為一個學習型國家,要把執(zhí)政的中國共產黨建設成為一個學習型政黨。
中國共產黨的黨內法規(guī)《干部教育培訓工作條例(試行)》規(guī)定,全國干部教育培訓工作由中央組織部主管,所有干部有接受教育培訓的權利和義務,培訓的重點是縣處級以上黨政領導干部及其后備干部。中國有700多萬公務員,他們基本上是各級黨政機關中的干部。此外,中國還有國有企事業(yè)單位中超過5000萬的干部。所有這些干部都要不同程度地接受學習和培訓。
培訓機構超過5000家
中國有著龐大的干部教育培訓機構。目前,全國承擔干部教育培訓任務的培訓機構有5000多家,主要分三種類型。
第一,各級黨校、行政學院和干部學院,它們是培訓的主渠道。在國家層面有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中國浦東干部學院、井岡山干部學院、延安干部學院及大連高級經理學院。在地方層面的有33個省、部級黨校,以及數以千計的市、縣級黨校。目前,全國可同時培訓130多萬干部,每年參加各級各類教育培訓的干部多達1600萬人次。
第二,部門和行業(yè)的培訓機構。目前,全國中央一級的部門所屬培訓機構有75家,此外還有中央企業(yè)所屬培訓機構53家。它們主要負責基層干部和企事業(yè)單位,從事一般管理工作和技術工作干部的培訓。
第三,高校和科研院所。全國包括著名的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復旦大學在內的13所重點大學,以及中國社科院等國內一流的科研院所,均針對公務員專門開設基礎性、學術性的課程供各級干部選修。
此外,中國每年還會選送一些干部到國外大學和教育培訓機構進修學習,如美國哈佛大學、英國劍橋大學、法國國立行政學院、新加坡國立大學,等等。
培訓體系完整立體
中國公務員教育培訓的主要內容有三個方面。
第一,理論與意識形態(tài)教育。政治上的堅定,源自理論上的清醒。所有公務員必須接受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學習與教育,熟悉和掌握馬克思主義、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理論,以及根據中國自身實踐形成的國家主導意識形態(tài)——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這一理論體系是當代中國現(xiàn)代化經驗的總結,是當代中國各項事業(yè)的核心價值和指導思想。在中國,它也被稱為“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以及“與時俱進的馬克思主義”。
中國是一個大國,必須具有大致統(tǒng)一的思想,才能有統(tǒng)一的國家,才能有效管理國家,才能比較順利地推進國家的各項事業(yè)。教育和培訓讓所有干部都能夠接受國家和黨的統(tǒng)一的思想理論和意識形態(tài)教育,以此來統(tǒng)一作為精英和管理者的公務員群體的思想與行動,進而統(tǒng)一整個國家前進的步調。
第二,黨性教育。所謂“黨性教育”,主要是針對官員的個人行為和操守教育。這是當前中國干部教育培訓的重點。黨性教育又可細分為:“忠誠教育”,即政治道德教育,要求干部要忠于黨、忠于國家、忠于人民,其中最直接的就是教育全體干部要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道德教育”,提高公務員的個人品德修養(yǎng)和提升他們的精神境界;“廉潔教育”,教育公務員保持清正廉潔,做到廉潔從政,“干凈做人”。
第三,知識與能力教育。這通常分為綜合知識和實踐能力兩方面。雖然現(xiàn)在中國的公務員大多具有高等教育的學歷背景,但當今世界經濟、社會、科技發(fā)展日新月異,擔負國家與社會治理重任的干部必須跟上時代的步伐,因此需要不斷地學習、終身學習。如今,中國大批公務員每年都要到黨校、高校以及各類教育培訓機構,接受有關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科學技術方面最新知識的培訓。
中國干部培訓不僅注重書本知識的學習,也十分注意引導公務員向中國自身的實踐學習,著重于他們實際工作能力的提升。在黨校和其他各類干部學校的學習培訓中,一個重要方式就是學員之間的互幫互學和實際經驗交流。此外,還有獨具特色的現(xiàn)場觀摩與現(xiàn)場教學,讓來自各地和各個方面的公務員了解社會治理的最新經驗和典型。通過實際經驗的學習和交流,學員互相啟發(fā)、借鑒經驗、吸取教訓,提高開展實際工作的能力。
投入大量資源精力
為了有效地做好干部教育培訓工作,中國的各級黨政部門投入了大量資源和精力。
首先就是師資保障。目前,全國從事干部教育培訓的教職工總數達25萬多人,僅全國黨校系統(tǒng)工作人員就約有10萬人。師資的總體要求堅持素質優(yōu)良、規(guī)模適當、結構合理、專兼結合的原則。在擁有一支素質較好的專職教師隊伍的基礎上,各級黨校和行政學院還聘請各級領導干部、學術名家、先進典型、優(yōu)秀基層干部登上教育培訓的講臺。
其次是教材保障。中國成立了全國干部培訓教材編審指導委員會,負責干部培訓教材的宏觀指導和審核把關,確保教材質量。從2002年開始,共組織編寫了四批全國干部學習培訓專用教材,都由中共中央總書記親自作序。此外,中宣部、中組部每年也定期向黨員干部推薦學習書目。
其三是經費保障。各級政府都要將干部教育培訓經費列入年度財政預算,保證工作需要。為了加大對基層干部教育培訓經費投入力度,近年來中央財政還加大對欠發(fā)達地區(qū)一般性轉移支付,以支持當地的干部培訓。近年來,中國社會科學院也接收了來自中國西部地區(qū)的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和高校教師來院進修。
中國的公務員教育培訓是制度化的,不是憑借個人的興趣和愛好進修學習,而是一項強制性的制度。因此,國家建立了相應的考核與評估制度,以保障學習培訓的質量和效果,其中包括對參訓人員的考核和對培訓機構的考核與評價。
在參訓人員的考核方面,中國各級公務員都有個人教育培訓檔案。各級組織對其所屬的公務員參加學習培訓的情況進行核實和登記,并作為公務員任職與晉升的重要依據之一。
在對培訓機構評估方面,中國制定了評估指標體系和規(guī)范簡便的評估辦法,對干部教育培訓機構的辦學方針、培訓質量、師資隊伍、組織管理、基礎設施、經費保障等進行評估。
中國人民的偉大領袖毛澤東主席曾經說過,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新中國建立以來,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不斷地進取學習成為中國執(zhí)政黨乃至中國社會的信念與共識。
可以說,今天的中國是一個崇尚學習的國家,中國共產黨是一個注重學習的政黨。學習使中國不斷地取得進步,學習也激勵和引領著中國人民和中國共產黨不斷地前行。中國過去的發(fā)展得益于學習,中國的未來還有賴于繼續(xù)學習。
(摘自《瞭望新聞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