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海輝++袁穎++陳繼華
摘要:高??荚囀菣z查與評定教師教學水平和學生學習效果的重要手段,研究專業(yè)課程評價體系,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課題。本文通過實踐探索和改革工科專業(yè)課教學考試環(huán)節(jié)的內容、體系和組織方式,以期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工科專業(yè)課;考試;改革;實踐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4)52-0129-02
李開復說:對一所以培養(yǎng)21世紀人才為己任的大學來說,聆聽“客戶”需求同樣重要。他認為,分布在世界各地的現(xiàn)代化企業(yè)是大學最為重要的“客戶”,因為這些現(xiàn)代化企業(yè)對人才的需求最為迫切也最為強烈。在高校教育“大眾化”的今天,企業(yè)對大學畢業(yè)生的學歷已成為基本要求,而企業(yè)最重視的是能力,在招聘過程中,“能力”通過課程成績來體現(xiàn),學生的工作能力經過一段時間才能真實表現(xiàn)出來,雖然僅僅從考試成績不能判定學生的綜合素質的優(yōu)劣,但成績卻是最簡單也是成本最低的判定方法,高校要做到提高學生成績的含金量,摒棄傳統(tǒng)考試模式可能造就的“高分低能”畢業(yè)生,真實地做到“高分高能”,以提高學生的社會競爭力?,F(xiàn)在高校課程普遍采用的是通過標準化、規(guī)范化的試卷考試的方式,以學生考試分數(shù)的高低來評估學生學習成績和對教學內容掌握程度的高低,但這種傳統(tǒng)的考試方式,已經不適應現(xiàn)在教育培養(yǎng)目標和教學要求的需要。
一、現(xiàn)狀分析
筆者在多年的教學工作中,不斷地聽到學生發(fā)問“老師,這門課對我們的專業(yè)學習有什么用處?”。按照現(xiàn)有的培養(yǎng)計劃,大學生在一至三年級各個分支課程的學習過程中,始終處于“一葉障目不見泰山”的學習狀態(tài),課程體系的綜合應用一直到大四下半學期的畢業(yè)設計(論文)才能體現(xiàn)。赫欽斯將高校教育分為兩個層次:普通教育和專業(yè)教育。所有學生在開始專業(yè)學習之前,都必須接受普通教育的陶冶,建立廣泛的共同知識基礎,而專業(yè)差別表現(xiàn)在專業(yè)教育方面。大學教育中知識傳授與能力培養(yǎng)對立統(tǒng)一,現(xiàn)代化企業(yè)選擇人才時特別注重員工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獨立工作能力和實踐動手能力。如何讓成績真實反映學生綜合能力,是專業(yè)課教學考試中亟待解決的問題。實踐應用性很強的工科專業(yè)不能停留在“我說你聽、我寫你記”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上。改革應試教育考試模式,逐步提升學生的素質能力的培養(yǎng),必須制定一套與素質教育相適應的考試方法,使工科學生在得到理想的成績的同時,也能了解所學專業(yè)課在課程體系中的地位,把所有知識模塊化,使其熟練應用于實際工作中。
二、技術思路
從國外大學的先進教學和考試方式來看,教學一般有課堂授課、小組討論和個別輔導、網絡授課等。考試一般分四部分,每部分考試結果占最終成績的百分比不盡相同:第一是筆試,與國內的考試有所不同的是,上千名學生同時參加考試,每名學生的考試科目都不相同,這樣有效避免了學生作弊的可能。如果學生未能通過該考試,則不能參加其他科目的考試,并且需要補考合格,才能取得其他考試的參加資格。第二是個人陳述,每名學生都必須在課堂上公開陳述自己的研究成果,回答問題。第三種形式是論文,完成論文前提是學生必須閱讀大量的相關書籍,特別是老師推薦的文章。第四種形式是小組作業(yè),學生被分成若干小組來共同完成某項作業(yè),這樣不僅讓學生各自的觀點通過“頭腦風暴”得到交流,還很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在國內的考試方法大致有如下幾種。
1.閉卷筆試。閉卷考試在高校考試中占主導地位,著重檢驗學生記憶知識的數(shù)量和程度,因為閉卷考試評分比較客觀公正,能得到具體的分數(shù),教師批改容易。有研究者指出其難以考察學生運用知識的靈活性和綜合能力,但作為傳統(tǒng)考試方法不能全部廢棄,適合用于知識點密集、理論性強的本科基礎課程普通教育。
2.開卷筆試。開卷筆試是允許學生帶參考書、筆記等進入考場,在規(guī)定時間內完成試卷的考試形式。開卷筆試不要求學生死記硬背,課本上沒有現(xiàn)成答案可抄,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考查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靈活運用能力??荚噧热葜饕獓@教師講授課程的內容展開,教師提供參考資料,其題型有設計型、分析型、綜合應用型等,出題難度不好把握,對于工科面臨的實際問題,沒有標準統(tǒng)一的答案,考試評分的客觀性與公正性相對較差。開卷考試適用于具體規(guī)范條例明確的部分專業(yè)教育課程。
3.限制性開卷考試。考試時允許考生帶備考提綱進入考場的一種考試方法,備考提綱自行準備,教師不過問、觀看、檢察提綱中內容,也不受任何限制,一般限定紙張大小,這種考試方法在北美國家流行,在國內清華大學使用過。優(yōu)點是有助于減輕學生死記硬背的負擔;使學生有更多的時間領會、理解基本概念、基本理論。缺點同開卷筆試類似。
4.口試。教師事先準備好若干題目,學生按順序每人用抽簽方式選取一份考題,面向主考教師答題的一種考試方法。這種方法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思維敏捷性和訓練語言表達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和臨時應變能力。
5.論文。要求學生寫一篇論文,題目可以自擬,也可以由教師出題,使學生學會查閱資料,獲取信息,處理信息,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根據學生的論文質量評定成績。
6.操作式考試。要求學生進行實際操作的一種考試方法,其考查的重點在于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任何一種單一的考試形式,著重考核的是學生對知識某一方面的掌握程度,結合工科專業(yè)結構設置,筆者認為工科專業(yè)課考試方法改革思路如下:評價的內容要全面化和全程化,成績要涵蓋各個方面的內容。老師要隨時關注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xiàn)與反應,形式上采用閉卷與開卷相結合,內容上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方法上采取筆試、口試、實踐,從不同的角度和層次,對學生的基礎理論、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進行全方位綜合評定。
三、具體應用
經過多年的教學實踐,筆者總結了自身工科專業(yè)課成績評定系統(tǒng)思路:首先是課堂啟發(fā),成績的評價伴隨在教學過程中,明確課堂授課的目的是學習技能,而非應試;其次是實踐應用,專業(yè)課程與實際工作結合緊密,并配套相關的實驗實踐課時,授課過程中須結合實例,考察學生綜合能力。第三是考試形式多元化,可采取動筆、動口、動手相結合考試,甚至“多科并考”。在這套系統(tǒng)中,成績的判定貫穿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授課教師起到核心作用,必須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觀能動性,才能公正、公平地給學生判定成績。鑒于學校教務系統(tǒng)的規(guī)則,成績以百分制評定,根據課程構成,基本公式如下:總成績=平時成績+實驗實踐成績+課程報告(或者筆試)成績。endprint
1.平時成績由考勤、課堂表現(xiàn)和平時作業(yè)綜合判定,根據不同專業(yè)課內容,該部分所占分值比例為20~30%。考勤的頻率可以根據課時的分配平均分布,也可以按照教學進度隨機安排。課堂表現(xiàn)通過課堂提問隨機抽取和平時觀察判定。平時作業(yè)要根據授課內容和進度合理安排,客觀評價。通過教學實踐總結,這部分成績主觀性較強,需要制定相應量化的指標,進行分項打分。
2.實驗實踐成績結合工程實例進行判定,主要包括學習態(tài)度和專業(yè)技能掌握程度,占總分比例20~40%。教師通過全方位觀察,排除主觀意志影響,客觀公正判定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成績。學生專業(yè)技能掌握程度判定,融會貫通在整個的課程實踐中,其形式可以多樣化,如交談、交作業(yè)或者臨時考核等。在教學實踐中發(fā)現(xiàn),內向的學生不愿意與老師及時溝通,成績評定不能僅取決于學生問問題的積極性,也要觀察學生的性格差異,注重學生學習成果,給出公正的成績。
3.課程報告是課程的綜合應用,題目的設定應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激發(fā)學生查閱資料和自學的能力,客觀反映學生對課程的掌握程度,分值占到百分值的40~60%。課程報告所占分值相對較大,筆者嘗試過不同時間交報告,都存在不同的問題。例如:結課同時提交報告,由于學生的理解接收能力不同,在最后一節(jié)課時交報告就可能有的學生已經提前完成而浪費課時,有的學生卻沒能按時完成而達不到學習效果。課下提交報告,學生不在老師的監(jiān)控之下,抄襲現(xiàn)象頻現(xiàn),這是最不希望出現(xiàn)的教學結果。
4.筆試可以根據具體課程的內容選擇開卷或者閉卷。由于各個專業(yè)課程和學生生活背景不同,在整個授課過程中,要注重學生對課程的反饋意見,注意學生的心理變化,及時與輔導員和其他專業(yè)課老師溝通,以期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經過幾年的教學實踐,對學生問卷調查,課程成績評定的公正和合理性學生基本滿意。
四、結語
大學課堂的目的是提高學生對專業(yè)的思維能力、表達能力、操作能力、應變能力等,縱觀整個系統(tǒng),以上看似簡單的成績構成,都要求授課老師全身心的投入。學生在四年大學的課堂上不能作為一個聽眾來度過,教師在課堂中發(fā)揮的是主導作用,但“主導”不是“主宰”,通過成績評定方法的改革,專業(yè)課教師在課堂上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在實踐實例中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角色回歸為學生專業(yè)的導引者、研究的指導者和成長的點撥者。課程成績的綜合評定系統(tǒng),必定會提高工科專業(yè)學生的社會普適能力。
參考文獻:
[1]邵進,呂浩雪,陳云棠.大學課程考試的功能、形式及改革芻議[J].江蘇高教,2001,(06):59-61.
[2]尚曉玲.高??荚嚪椒ǜ母锱c創(chuàng)新研究[J].科技信息(學術研究),2007,(04):49-50.
[3]梁時偉,杜仕勇,王麗英,鐘永鍵,謝昱.改革考試制度,建立高??荚囆履J絒J].成都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02):62-67.
[4]李定清,薛正寬.試論高??荚囍贫鹊男履J絒J].重慶工商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06):134-136.
[5]王金蘭,傅國華.高校課程考試制度改革初探[J].江西金融職工大學學報,2010,(01):112-114.
[6]馬德坤.論高校考試制度改革與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J].山東省農業(yè)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8,(01):184-18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