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莉
[摘要]英國著名作家艾米麗·勃朗特的作品《呼嘯山莊》,是英國文學宗教化的一個重要體現(xiàn),其人物描寫和環(huán)境描寫中都體現(xiàn)了英美文學的宗教化特點。本文從人物描寫和環(huán)境描寫兩方面對《呼嘯山莊》進行了分析,以此來剖析英美文學的宗教化特點,希望能夠為歐美文學的宗教化特點找到一個研究視角。
[關鍵詞]呼嘯山莊;英美文學;宗教化
中圖分類號:1106
宗教化是英美文學的一個重要特點,在英美文學中宗教與文學相互依存、相互影響。很多英美文學中都表現(xiàn)出了宗教化的特點,這也從另一個角度揭示了,西方文學創(chuàng)作受到的宗教文化的深遠影響。本文簡要分析了《呼嘯山莊》的人物描寫和環(huán)境描寫,以此為視角來剖析英美文學的宗教化特點。
一、從《呼嘯山莊》的人物情節(jié)中剖析英美文學的宗教化特點
呼嘯山莊的男女主人公是希斯克利夫和凱瑟琳,在他們的成長和愛情軌跡中能夠看到《圣經(jīng)》的主人公亞當和夏娃的影子。
《圣經(jīng)》中,亞當與夏娃生活在上帝創(chuàng)造的伊甸園中。伊甸園中生長著智慧樹和生命樹,令人賞心悅目,亞當和夏娃在此無憂無慮地生活。然而上帝禁止二人偷吃智慧樹上的果子,否則就會喪失生命。伊甸園中除了有亞當和夏娃之外,還有代表邪惡力量的蛇,誘惑二人偷吃智慧樹的果子。在蛇的引誘下,夏娃偷吃了禁果,亞當和夏娃也因為犯下了原罪、違背了上帝的旨意而被趕出了伊甸園,流落到人間受苦。
在《呼嘯山莊》中,希斯克利夫是山莊主人領養(yǎng)的孤兒,在成長的過程中飽受虐待和欺凌。然而盡管希斯克利夫的成長過程充滿痛苦,其與凱瑟琳的愛情卻為其打造了一座“伊甸園”,在這個愛情的伊甸園中,希斯克利夫與凱瑟琳在荒原上奔跑,享受著超脫塵世的自由與快樂。然而與《圣經(jīng)》中偷吃禁果而被趕出伊甸園的情節(jié)相似的是這個愛情伊甸園也很快遭到了毀滅。
凱瑟琳的一席話給了希斯克利夫毀滅性的打擊,凱瑟琳表示嫁給希斯克利夫會降低自己的身份,這讓希斯克利夫的心靈和自尊受到了極大的打擊,他從此失去了美好、純潔的愛情伊甸園,此時的希斯克利夫逐漸走向了上帝的對立面,受到愛情失利的打擊而逐漸成為了一個致力于復仇的惡魔。這種上帝的反面形象正是宗教制度和社會制度的產(chǎn)物。
盡管如此,希斯克利夫仍然相信并崇拜上帝,將上帝視為真愛、正義和崇拜的化身。無論是年輕時期受到欺凌的希斯克利夫還是后來展開復仇的希斯克利夫,其始終沒有放棄對上帝的信仰。在其心目中仍然相信上帝的公平。當他展開復仇時,他的內心也始終認為自己的行為會招致上帝的懲罰。這也造成了希斯克利夫內心長久的痛苦和糾葛,暗示了“上帝的懲罰”這—宗教意蘊。
在《圣經(jīng)》中,亞當和夏娃遭受的懲罰是身體上的,而在《呼嘯山莊》中希斯克利夫和凱瑟琳所遭受的卻是心靈的折磨。凱瑟琳本來是一個不受宗教和世俗束縛的、向往自由和愛情的新女性,其與希斯克利夫的愛情也正是其性格的體現(xiàn)。然而就如同《圣經(jīng)》中夏娃沒有經(jīng)受住誘惑而偷吃禁果一樣,凱瑟琳也沒有承受住世俗的誘惑,選擇了嫁給畫眉山莊的繼承人林頓,背棄了她與希斯克利夫的愛情。隨之而來的就是殘酷的折磨,夏娃被驅逐出伊甸園后要承受生老病死的俗世生活,還要承擔,生產(chǎn)的痛苦。而凱瑟琳所受到的痛苦來自于肉體和精神兩個方面,最終選擇了自我毀滅。當凱瑟琳去世之后,其魂魄飄蕩在荒原之上,自由地追尋愛情。從這一點來說夏娃正是凱瑟琳的原型。作者艾米麗通過凱瑟琳這一形象,表達了對自由和愛情的渴望,對陳腐落后的宗教和社會對人性的禁錮,感到深深的不滿和厭惡。
二、從《呼嘯山莊》的環(huán)境描寫中剖析英美文學的宗教化特點
伊甸園是《圣經(jīng)》故事的主要環(huán)境,在伊甸園中四季如春、草木繁盛、鮮花盛開、河流清澈,亞當和夏娃在伊甸園中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而《呼嘯山莊》的環(huán)境卻是一片荒無人煙的荒原,從自然描寫上與圣經(jīng)故事的伊甸園大相徑庭。這片荒原貧瘠、荒涼、荊棘叢生、樹木傾斜,到處呈現(xiàn)出惡劣的自然景象。這也可以視為艾米麗對《圣經(jīng)》的一種反叛型應用。
然而與伊甸園中無憂無慮的生活相似的是,《呼嘯山莊》的荒原也是男女主人公愛情萌芽和發(fā)生的地方,兩人在這片荒蕪、貧瘠的荒原中漫步,感到無比的愉悅與幸福,享受著愛情的自由與甜蜜?;脑呢汃づc荒涼正是殘酷、壓抑的社會環(huán)境的一個投影。由于宗教制度和社會制度的腐朽,原本令人神往的伊甸園也逐漸成為了束縛人性的荒涼所在。
希斯克利夫和凱瑟琳為了躲避殘酷的現(xiàn)實而逃入了荒原,在荒原中躲避現(xiàn)實的束縛,享受自由與愛情。從這一點來說,《呼嘯山莊》中的荒原表現(xiàn)出了艾米麗對當時的宗教制度和社會制度的強烈的不滿。希斯克利夫和凱瑟琳只有逃離家庭,在荒原之中才能享受自由與愛情,荒涼貧瘠的荒原也成為了兩人心目中的“愛情伊甸園”。
在伊甸園中,樹木茂盛、鮮花盛開。然而荒原中的樹卻無一不是扭曲變形的。伊甸園的樹不僅樹形優(yōu)美,而且碩果累累,然而荒原中的樹卻在惡劣的環(huán)境中承受著狂風暴雨,其形象是奇形怪狀、扭曲變形的。事實上艾米麗將伊甸園中的樹與荒原中的樹對比,從樹的扭曲中暗示出人性在殘酷的社會制度和宗教束縛中的變異和扭曲。在狂風暴雨中扭曲變形的樹正是希斯克利夫的人性和命運的象征。在環(huán)境描寫中,《呼嘯山莊》與《圣經(jīng)》既有對比又有聯(lián)系,正是英美文化宗教化的一個重要體現(xiàn)。
三、結語
英美文學與宗教文化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英美文學從宗教文化中汲取了寶貴的營養(yǎng)和靈感,而英美文學家也通過文學的形式表現(xiàn)了對宗教思想和現(xiàn)實社會制度的思考和看法。艾米麗通過《呼嘯山莊》這本書,對當時束縛人性的宗教思想和社會制度表示了強烈的不滿和厭惡。而《呼嘯山莊》無論是從人物塑造、情節(jié)鋪排還是環(huán)境描寫,都與《圣經(jīng)》有著密不可分的聯(lián)系。《呼嘯山莊》也可是視為英美文學宗教化的一個縮影,本文通過對比《呼嘯山莊》和《圣經(jīng)》對英美文學的宗教化進行了剖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