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俊濤 周俊霞
[摘要]海外華人文學是20世紀七八十年代出現(xiàn)的具有世界性的新的文學領域,90年代逐漸拓展,也逐漸與國際上的移民文學,離散文學接軌,是在與世界各民族文化相遇、碰撞、交匯而開出的藝術奇葩。本文通過搜索資料進一步印證澳大利亞華人文學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意義。
[關鍵詞]澳大利亞華人文學;研究不足之處;研究價值;研究意義
中圖分類號:13/7
一、國內(nèi)外研究現(xiàn)狀述評
(一)國內(nèi)研究現(xiàn)狀
海外華人文學是20世紀七八十年代出現(xiàn)的具有世界性的新的文學領域,90年代逐漸拓展,也逐漸與國際上的移民文學,離散文學接軌,是在與世界各民族文化相遇、碰撞、交匯而開出的藝術奇葩。海外華人文學在我國龐大的文學研究界中間,是一個包含著多種問題,多重意義而其資料配備和理論基礎又相對薄弱的領域。國內(nèi)自90年代以來對海外華人文學日益關注,基本將華人文學劃分為北美、東南亞、歐洲等幾個研究“板塊”。而在已出版的綜述性著作中,對澳大利亞華人文學板塊的描述通常只占次要甚至可有可無的份量,資料的搜集掛一漏萬,帶出的澳大利亞華人文學專題性批評研究論文也十分罕見。
1999年陳賢茂主編的《海外華文文學史》首次對澳華文學進行了掃描,并介紹了十余位作家。錢超英的《“詩人”之“死”:一個時代的隱喻一1988至1998年間的澳大利亞新華人文學中的身份焦慮》是首部結(jié)合文化研究和后現(xiàn)代批評視野的澳華文學論文。2002年由錢英超主編的《澳大利亞新華人文學及文化研究資料選》是我國大陸第一本關于澳大利亞“新華人文學”及其相關文化問題的批評、研究資料集。2002年出版了由莊偉杰主編海內(nèi)外第一套《澳洲華文文學叢書》;2007年,由莊偉杰主編的《澳洲華文文學方陣》,又相繼推出十余部專著,期間也有一些華文作品出版。
通過對上述作品的研究可發(fā)現(xiàn),目前,國內(nèi)無論是對澳華文學的介紹、傳播還是研究,都主要鎖定在華人用漢語進行創(chuàng)作的作家作品部分,而忽略了澳華作家用雙語寫作的部分。事實上,雙語作家作品同樣成就非凡,應被納入研究范圍。
(二)國外研究現(xiàn)狀
1997年,在比利時召開的第十五屆國際比較文學大會上,悉尼大學的華裔學者陳順妍提交了論文《華人作家——崛起于澳大利亞文學的先聲》,論及了多位澳華作家,并比較了他們各種不同的背景來源,此論文使國際文學研究界第一次注意到了澳華文學的學術聲音。隨著華人文學的影響越來越大,澳大利亞本土的學者和作家也日益關注華人寫作,但由于東西方文化的差異,西方學者僅從“形象學”以及比較文學的角度進行研究。
(三)國內(nèi)外研究狀況結(jié)論
國內(nèi)外對華人文學的研究在某種意義上皆以學者自身的文化價值判斷來進行研究,而忽略了華人所處國家的社會文學特質(zhì),對華人文學的研究,尤其缺乏在全球化以及世界體系框架下的比較研究。因此,將目光轉(zhuǎn)向華人移民在多種族社會文化背景下體現(xiàn)出自身的普遍性、特殊性和適應性,以及當?shù)氐娜A人文學是如何折射出漢族社會結(jié)構(gòu)為適應居住地的生態(tài)和社會文化環(huán)境所作的延續(xù)、變異、和自我調(diào)適的一個完整的動態(tài),必將成為未來研究的趨勢和方向。結(jié)合時代背景、社會文化、區(qū)域特點、華人身份、寫作特征等系統(tǒng)全面地梳理澳大利亞華人文學是國內(nèi)當前必需的基礎課題。
二、已有研究的借鑒意義與主要不足
1.首先采用華人文學這一概念,即“居住在中國本土(包括港澳臺)以外的,華人華裔用華文或外文所創(chuàng)作的表達華人華裔生活和思想情感的文學作品。”采用此概念應將海外華人用雙語或外語創(chuàng)作的作品納入研究范圍。本課題采用“華人文學”這一概念。通過對海外華人的心理特性進行細致研究更直接更全面地體現(xiàn)出此文學區(qū)別于國內(nèi)華文文學的特質(zhì);通過研究,進一步展現(xiàn)和總結(jié)中華文化在海外的傳播與發(fā)揚,也更加全面地考察海外華人的文化環(huán)境。
2.近年雖出版了一些澳洲華人文學作品選集和個人專著,但大部分集中于澳大利亞華文文學作品,致使研究資料相對匱乏,尤其缺乏澳大利亞華人英文文學部分。本課題將對澳大利亞華人文學進行全面系統(tǒng)地整理,推出大范圍的分類匯編的合集,為下一步研究提供素材和基礎。
3.澳洲華人文學的興起為我國的海外華人文學的研究提出了新的課題,它要求有關“文學史”、“概論”的著作不能局限于二三十年前的零星資料,或僅僅涉及幾個移民作家。國內(nèi)學者雖已開始關注澳洲華人文學,但對澳大利亞華人文學的社會背景,歷史背景,及文化背景進行全面系統(tǒng)的研究仍為空白。
4.對華人文學創(chuàng)作僅以區(qū)域區(qū)分遠遠不夠,只有標出一定的時間坐標和歷史條件,繪制出群體分布的多樣化拼圖,才能確切理解海外華人文學及具體作家作品的背景和思想。
三、研究的價值和意義
(一)理論意義
1.澳大利亞華人文學史及選讀有助于推進學科建設和研究。
2.“它山之石”如及時引進,可擴大國內(nèi)的學術視野,有利于推動文學研究的深入和實際進展。
(二)實際應用價值
1.豐富海外華人文學和澳大利亞外國語言文學,對比較文學研究、學科建設都有積極作用??蔀榘拇罄麃喨A人文學研究及文學批評研究提供較為系統(tǒng)、完整的原始文獻資料。有了這些具體資料,才有可能進行更深入的研究,同時也為研究者省去翻檢、搜索之勞;還可成為研究生、本科階段的教科書。
2.全面展現(xiàn)澳大利亞華人文學史、文學作品和主題,全面體現(xiàn)各個階段中華文化與西方文化的融合與碰撞,對于在全球化、多文化背景下傳播中華文化、進行東西方文化比較、跨文化交流等意義深遠。澳大利亞是一個典型的移民國家,研究澳大利亞華人文學對于移民文化將是一個很大的補充,對其它地區(qū)的移民文化研究也是一個借鑒。
3.反饋多種有關的學術信息,如歷史背景、社會背景、文化背景、學者生平、學術團體、學術會議、文學批評等等,有利于進一步開展中外學術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