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曹云飛
以ERP為核心的信息化多極應用
文/曹云飛
從單一的財務管理到集團信息的整合管理,ERP軟件已經成為企業(yè)信息化的核心,涵蓋了設計研發(fā)、生產現場等各個方面。一個企業(yè)如果想要更好地管理,需要結合ERP軟件做更多方面的結合應用,讓企業(yè)更加高效地運行發(fā)展。
自1981年沈陽第一機床廠從國外引進第一套MRPⅡ軟件以來,ERP軟件已經成為國內企業(yè)必備的計算機輔助生產管理系統(tǒng)。隨著管理和IT技術的發(fā)展,各種品牌、各種定位的ERP應運而生。
從C/S架構到B/S架構,從MRP到ERPⅡ,從單一的財務管理到集團信息的整合管理。ERP軟件已成為企業(yè)信息化的核心。
然而企業(yè)的信息流存在于各個環(huán)節(jié),ERP管理范圍以外的信息價值同樣重要,甚至更為重要。那么實現企業(yè)信息多極化的管理和整合,使單一的企業(yè)管理數據轉化為企業(yè)洞察,推動中國制造業(yè)實現“智慧制造”,則需要企業(yè)與信息化解決方案提供商的相互協(xié)作。
企業(yè)的研發(fā)分為兩種:一是訂單式研發(fā),二是自主創(chuàng)新研發(fā)。
以訂單為例,從前期調研和市場第一手資料開始,在設計過程中傳遞的不光是圖紙信息,還有設計方案、結構圖紙、工程圖紙及輸出的第一手設計BOM及產生的一些資料等。
技術部設計完成之后,轉到下個階段“工藝設計”。有些企業(yè)把它叫做“過程設計”,它是實現規(guī)劃的過程。在這個實現的過程中,工藝部要完成各類加工工藝的工藝路線圖規(guī)劃、工裝的設計以及各類檢驗的規(guī)程(檢驗報告、檢驗方案等),以及這一部分最重要的輸出部分“制造BOM”,而制造BOM就是ERP中所需要的BOM表。工藝部分完成打樣、試制后,這些所有的信息最終流向生產。
通過這個過程可以發(fā)現技術部信息化狀態(tài):第一是“數據量大”。研發(fā)的數據幾乎是以爆炸式產生,假如一個產品的全套數據下來是20個數據的話,一個變更單下去翻一番就變成40份,如果發(fā)生幾次變更的話,20份數據就會翻幾倍。而實際情況是設計部在一天內往往會發(fā)幾張變更單下去。
第二是“孤立”。孤立既指部門之間的孤立,無法實現共享;也指在技術部內部人員之間的孤立。因為很多設計出來的數據都是在個人的電腦上或者每個部門之間因為一些利益或者權限的分配,無法實現有效的信息共享。因此只有數據真正有效、最大化的共享,才能在企業(yè)發(fā)揮其作用,避免重復設計、重復工作。比如明明有設計結果是可以直接借用的,卻會在這個過程中重新設計,這樣就容易導致企業(yè)的很多無謂相似件設計,可能產生一物多碼的情況。
第三,是缺乏有效的管理。因為這些數據產生之后怎樣處理,人員怎樣流動,經驗積累的問題,權限的安全機制等等均是企業(yè)在研發(fā)過程中難以解決的問題。
研發(fā)和創(chuàng)新能力是一個制造企業(yè)的命脈所在,在這種需求環(huán)境下,市場上各個軟件廠商都給出了自己的解決方案。在綜合需求本身及設計與生產之間的數據關系后,從設計到生產實現無縫數據共享的解決方案PLM應運而生。其管理的主要內容是“過程管理”,分別是“產品全生命周期過程”、“產品數據從產生到歸檔的過程”、“產品數據變更的過程”,實現研發(fā)數據與ERP數據的同步處理。
CAD軟件設計完成之后直接在系統(tǒng)中快速得到一個響應。所有的審核、評估在一個平臺上完成??焖?、高效,甚至在這個過程中把它的本身狀態(tài)、變更記錄、審核記錄以及對比的一些效果全部做出體現。最終同步到ERP里,從而影響現場的制造。
實現研發(fā)與ERP信息同步后,大大地縮短了設計成果轉化為產品的時間,為占得市場份額提供了先機。但是傳統(tǒng)生產現場管理如同“黑箱作業(yè)”,對實時產出、在線良率波動、機臺設備狀況等生產現場信息缺乏有效的監(jiān)控工具,問題只能在事后補救,從而無法使研發(fā)對設計和工藝做出及時的優(yōu)化和調整。同時也可能會推遲產品上市的時間、降低產品的品質,將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研發(fā)優(yōu)勢消除。
如果將ERP比作企業(yè)的大腦,那么研發(fā)和生產現場管理就是企業(yè)的兩條腿。通過導入制造執(zhí)行系統(tǒng)MES系統(tǒng),可以將生產過程透明化,實時監(jiān)控現場執(zhí)行情況,并實現產品質量全面追溯,幫助企業(yè)降低成本,提高競爭力。
但是這種不以ERP為基礎,不整合研發(fā)資源的MES,給企業(yè)帶來的并不是高效的執(zhí)行效率,而容易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三個系統(tǒng)的疊加產生了大量的重復工作。
在對全國上萬家ERP客戶的調研中發(fā)現,客戶要么是研發(fā)管理與ERP采用同一平臺,要么采用不同平臺,而且投入成本較高。如果為了上MES再去采購同一平臺的三款軟件,對企業(yè)來說無論是資金投入還是人力投入都是巨大的重復建設。
廣東天心天思軟件有限公司(簡稱天心天思)將自己的MES解決方案定位為跨平臺應用,無論企業(yè)采用哪種管理平臺,都可以將MES與之整合應用,打破平臺技術壁壘,真正的為企業(yè)帶來價值,實現管理軟件和人機界面設備硬件的綜合智能化應用。通過布置在生產現場的專用設備,對整個生產過程(包括從原材料上線到成品入庫)進行實時數據采集、控制和監(jiān)控。
要想跑得快,不光要有健康的腿腳,更要有一雙舒適的跑鞋,這樣腳步才會更加穩(wěn)健。而PDA數據采集器和電子看板就是制造企業(yè)的那雙“跑鞋”。
PDA數據采集應用
對管理系統(tǒng)來說,只有及時準確的數據才能反映企業(yè)的真實情況,而單純的人工數據采集不光效率低還極易出錯。
堅固、耐用且包含條形碼掃描器、RFID讀寫器等功能的工業(yè)級PDA與ERP的結合,則可解決數據采集的難題。針對PDA的特點開發(fā)ERP的PDA客戶端,可實現業(yè)務數據的實時傳輸,在提高數據采集準確性、及時性的同時,也考慮了更多人性化的操作。
例如,某電器行業(yè)客戶使用ERP后遇到如下問題:
1. 信息交流時間長,問題得不到即時解決
由PMC請檢員請檢后,IQC檢驗員才能完成ERP的PASS動作。但請檢員不了解物料卸貨的情況,容易造成物料未卸完貨而PMC跟單員催促IQC檢驗的情況;同時對于加急的物料,也會出現IQC在倉庫卸貨過程同步完成物料的檢驗工作,但若請檢員出現未請檢時又導致IQC未能在ERP馬上進行轉單,需跨部門反饋PMC并要求補請檢,該過程溝通時間較長。
2. 請檢員做單所輸數量與實物數量存在差異
PMC請檢員進行物料請檢時是根據供應商的送貨單進行請檢,需要在系統(tǒng)選擇采購單和對應的型號和數量,然后在送檢單中選擇和輸入數量完成請檢工作,當出現實物數量與送貨單數量不一致時,往往要到IQC轉單發(fā)現倉庫在收貨過程已和供應商更改數量,才通知PMC請檢員數量不符,需刪單與重新請檢。
3. 有請檢信息,但倉庫無實物問題
供應商為了減少到PMC交單的情況,有時出現下一車物料未送到倉庫就一次性將送貨單交到PMC跟單員確認與請檢,待IQC到倉庫抽樣時才發(fā)現ERP有請檢但無物料的情況。
4. 入庫時間長,影響生產效率
IQC 檢驗員完成物料檢驗后,倉管員會定期到收貨倉收取物料,且會集中一段時間完成物料入庫后再將收貨單交到記賬組進行 ERP的暫估工作,有時出現車間生產物料因物料未入賬問題影響當天的生產達成率。
5. 需要大量的人力手工做單
需要用在系統(tǒng)選擇貨品對應的型號和數量的來源單據去做單,還需要手工匯總做單,需要大量的人力和時間。
結合客戶ERP使用現狀和實際遇到的問題,通過整合PDA功能可幫助客戶完善管理方式和業(yè)務流程。
縮短信息交流的問題與時間,達成即時性解決問題。PMC請檢員清點實物數量后PDA掃描條碼直接做單,達到快速時效性,就會盡量避免對于緊急物料需IQC在倉庫卸貨過程同步完成物料的檢驗工作或者PMC跟單員催促IQC檢驗時,PMC還未請檢導致IQC未能馬上進行轉單,需跨部門反饋 PMC 并要求補請檢。解決請檢員所輸數量與實物數量有差異的問題并縮短入庫時間?,F在倉管員完成物料收貨后同步用PDA掃描條碼完成物料入庫工作,因此加快了物料在系統(tǒng)上的入庫時間。
電子看板
在解決了信息輸入的問題后,如何提高信息的利用率、如何讓相關的人看到正確信息,則是我們思考的另一個問題。
M E S中的電子看板是目視化管理(VM,Visual Management)的一種表現形式,它將ERP中的關鍵信息通過利用形象直觀而又色彩適宜的各種視覺感知信息來組織現場的生產活動,目視管理依據人類的生理特征,在生產現場充分利用信號燈、標識牌、符號顏色等方式來發(fā)出視覺信號,鮮明準確地刺激人的神經末梢,快速地傳遞信息,形象直觀地將潛在的問題和浪費現象都顯現出來,以便任何人都可及時掌握管理現狀和必要的情報,從而能夠快速制定并實施應對措施。
因此,管理電子看板是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非常有效且直觀的手段。通過電子看板管理,將企業(yè)管理明確化,透明化,給管理者帶來有形無形的心理壓力,有利于管理工作的有效推進,同時給企業(yè)營造良好的競爭氛圍,形成一種良性的競爭,這是營造現場生產員工活力非常有效的手段。
改善過程透明化,有助于員工掌握和領會改善過程的方法與技巧,讓參與者看到自己所作出的成績,讓員工有成就感,從而樹立良好的企業(yè)形象,讓客戶對公司建立良好印象。
現在人們獲取信息的途徑已從電腦逐步向移動平臺轉移,異地辦公、隨時隨地辦公成為企業(yè)管理層新的需求方向,ERP管理平臺與移動平臺的結合也勢在必行。因此結合ios、Android等移動平臺的特性,天心天思開發(fā)了移動商務平臺T-BOSS。
簡單易用、智能控制數據流量,可跨躍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借助一臺移動終端設備讓用戶實現隨時隨地登陸ERP平臺,進行資料查詢、業(yè)務跟蹤、帳款查詢、業(yè)務管理、網絡審核、線上打卡,了解重點商機推進狀態(tài),全方位滿足企業(yè)管理層及基層員工隨時隨地通過ERP系統(tǒng)處理業(yè)務的需求,效率得到顯著提高,實現移動辦公的目的。
例如某廚衛(wèi)電器企業(yè)在全國擁有上萬家加盟門店,每個區(qū)域都有相應的督導,督導人員對每個區(qū)域的門店都會定期現場巡店,根據巡店標準對每家門店進行評分。如何實現對督導人員的監(jiān)管、及時了解每家門店的考核情況并根據考核結果對門店補貼?這些信息又如何與ERP中的財務相關聯(lián)?
考慮督導人員的移動性及信息反饋的及時性,每個人都可攜帶智能手機作為數據采集器,督導人員到達每個門店后通過智能手機定位功能進行打卡,并將打卡記錄與費用報銷單相關聯(lián),為財務提供報銷依據。同時通過智能手機拍照功能,將門店各項考核項目進行拍照并添加改進建議。這些信息實時上傳到服務器,總部可及時準確地對門店進行問題指導,同時為月底財務核算提供準確依據。
在大數據和"互聯(lián)網+"的時代,單一ERP的應用所產生的效益已經遠遠落后于市場變化和管理需要,以ERP為核心,將產品研發(fā)、物流、自動化生產設備、看板、手機移動端等進行信息化整合,實現“同一平臺,多極化應用”才是企業(yè),尤其是中國制造業(yè)信息化發(fā)展的必然方向。
責任編輯:王柳
wang.liu@softic.com.cn
曹云飛
廣東天心天思軟件有限公司客戶服務部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