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國紅
葉圣陶先生說:“學語文主要靠學生自己讀書,自己領(lǐng)悟?!薄?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教育的一切活動都必須以調(diào)動學生主動性、積極性為出發(fā)點,使學生能夠主動學習、善于學習。對于語文課堂中的自主學習,我淺談幾點看法:
一、注重課前預習,營造自主的學習氛圍
葉老指出:“一篇精讀教材放在面前,只要想到這是一個憑借,要用來養(yǎng)成學生閱讀書籍的好習慣,就自然非教他們預習不可?!痹陬A習中,首先要教會學生預習的方法:初讀課文時,按“導讀”提示自學;深入理解課文時,圍繞思考練習自學。在預習時要注意做讀書記號,畫出重點詞句,尋找出不理解的地方,進行質(zhì)疑,這就能使學生產(chǎn)生求知的欲望。在預習中,學生的質(zhì)疑能營造新的學習氛圍,為課堂上深入學習做好鋪墊,例如在教學《虎門銷煙》這一課之前,我先讓學生充分預習課文,查找愛國英雄林則徐的有關(guān)資料,了解當時人們生活在被鴉片包圍著的水深火熱之中的歷史背景,在上課時,學生們能夠更加快地進入角色,更加深刻地了解到林則徐硝煙的舉動是一次“偉大壯舉”,對他的敬佩感也就油然而生。
二、創(chuàng)設自學情境,激發(fā)學生主動參與的意識
著名教育家贊可夫曾經(jīng)說過:“我們要努力使學習充滿無拘無束的氣象,使學生和教師在課堂上都能夠自由地呼吸。如果不能造成這樣的教學氣氛,那么任何一種教學方法都不可能發(fā)揮作用?!睘榱藸I造輕松愉快的學習環(huán)境,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我首先解放學生的思想,落實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在課堂上,學生可以自由站起來發(fā)言,自愿到講臺上演示;也可以自己選擇學習內(nèi)容和合作伙伴,完全可以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學習……這樣做的結(jié)果,真正給予了學生自由,放松了學生的身心,還給學生無拘無束的學習空間,便于激發(fā)他們的靈感,發(fā)展他們的個性。例如教學《普羅米修斯盜火》這一課時,我說:“昨天大家預習了《普羅米修斯盜火》這篇課文,聽說大家都有許多感受,誰愿意把自己的最深感受說給大家聽聽?”同學們爭著舉手。學生提到本課所要學習的目標:“普羅米修斯的精神真的很感人,他很有同情心,他為了人類能得到火種,甘愿為人類受苦?!钡鹊龋蠋熛鄼C說:“那就請同學們想想對這篇課文你最想學習的內(nèi)容是什么?你想用什么方法學習?……”同學們即聯(lián)系自己的感受定下自學的目標與方法,老師即興請同學們按照自己的學習目標與方法開始自學。全班同學們的積極性在新課一開始就被調(diào)動起來了。
三、進行“問題教學”,培養(yǎng)自主的探索精神
古人說:“學貴知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有疑問,才有學習的動力。人類的思維活動往往是由于要解決當前面臨的問題而引發(fā)的。課堂上要讓學生思,必先教有疑。閱讀教學中,教師要積極引導、啟發(fā)想象,鼓勵他們敢想、敢疑、敢問,重視學生質(zhì)疑能力的培養(yǎng),進而對發(fā)現(xiàn)的問題教學,激勵學生自主探索地學習。如在學習《一路花香》時,有學生提問:“為什么以一路花香為題呢?是誰讓這一路上的花開得這么艷呢?”這個問題非常有討論價值,抓住了文章的要點,學生提出的問題讓學生自己讀書,互相議論,自主探索解決。這種教學真正達到以學生的問題不斷提出為教學的開始,學生鍥而不舍地解決問題為成功的歸宿,教學就十分有效和積極。
四、注重品味語言,進行自主的閱讀獲取
古人云:“書讀百遍,其意自見。”文章的內(nèi)在情感只有通過學生反復朗讀,從朗讀時語氣的輕重緩急,聲調(diào)的抑揚頓挫中體味情感,獲得與作者情感上的共鳴。如在引導朗讀《二泉映月》時,我先讓學生選擇文中最生動、最感人的語句進行自由品讀,然后,進行交流,共同欣賞,有位學生選擇的語句是:“他想起了師父說過的話,想起了自己坎坷的經(jīng)歷。漸漸地,漸漸地,他似乎聽到了深沉的嘆息,傷心的哭泣,激憤的傾訴,倔強的吶喊…… ”該生讀得聲情并茂。我順勢啟發(fā):剛才這位同學讀時注意到了聲調(diào)有高有低,語氣有輕有重,速度有快有慢,現(xiàn)在請他再讀一遍,其他同學注意聽,他讀時表情怎樣,哪輕哪重,再想他為什么要這樣讀。該生再讀后,我并不急于讓其他學生評價而是讓他們學著也開口讀讀這句話,體會阿炳當時的心理感受,理解阿炳的感情積淀,“ 深沉的嘆息,傷心的哭泣”是阿炳憶起了辛酸的生活,傷心的往事,應讀得舒緩而又低沉,“激憤的傾訴,倔強的吶喊”是阿炳歷經(jīng)磨難之后對命運的抗爭,對美好未來的渴求與向往。學生通過表情朗讀,充分表達了自己對課文的理解和感悟。
五、注重自讀感悟,提倡小組合作學習
學生的獨立學習,是讓他們通過獨立思考,去發(fā)現(xiàn)、去感悟。只有讓學生有獨立思考的空間,才能使他們在閱讀中有所收獲,而不是人云亦云;在獨立學習基礎(chǔ)上的小組協(xié)作學習,共同討論自己思考的結(jié)果,碰撞出思維的火花,有助于他們思考得更加成熟。如在教學《秦兵馬俑》這一課時,我先讓學生自己讀書思考,這篇課文共寫了幾種俑?讓小組自行確定選擇某種兵馬俑形態(tài),合作學習,細細讀一讀,抓住重點的詞語感悟品味,然后再比一比其他兵馬俑的特點,體會不同形態(tài)兵馬俑之美。學生就是在獨立感悟和合作學習的探索過程中,加深理解,進行自主讀書,真正地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羅杰斯曾經(jīng)說過:“自主程度越高的學習,身心投入的程度就越高。”《語文課程標準》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新課程理念指出:“反對教師帶著知識走向?qū)W生,倡導教師與學生一起走向知識,鼓勵學生通過思考和協(xié)作主動獲得知識。”這就要求語文教學要努力實現(xiàn)因材施教,積極鼓勵學生自己選擇教學方法,培養(yǎng)其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極大地提高教學效率,更使學生在今后的學習中能夠獨立地獲取知識、個性發(fā)展,不斷走向成功。學習是學生的學習,我們教師絕不能越俎代庖!我們應該讓語文課堂成為學生自主學習的課堂,讓學生自己去閱讀、去分析、去思考、去尋找答案,讓學習真正成為他們自己的學習。
【作者單位:蘇州工業(yè)園區(qū)鳳凰小學 江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