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鴻慧
摘要:面對留學生教育事業(yè)的機遇與挑戰(zhàn),高校必須深入研究留學生趨同化教育管理機制和模式,并通過實踐不斷提高留學生教育管理的水平和質量,為進一步擴大留學生規(guī)模、提高留學生培養(yǎng)質量,培養(yǎng)一批知華、友華的高素質留學生人才提供保障。
關鍵詞:留學生;趨同化管理;培養(yǎng)質量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5)38-0008-02
國家教育部于2010年制定了《留學中國計劃》。目標是,到2020年使我國成為亞洲最大的留學目的地國家;建立與我國國際地位、教育規(guī)模和水平相適應的來華留學工作與服務體系;培養(yǎng)一大批知華、友華的高素質來華留學畢業(yè)生;到2020年,全年在華就讀的外國留學人員達到50萬人次,其中接受高等學歷教育的留學生達到15萬人。為實現這一目標,《計劃》明確指出,在留學生教育管理上要積極推動來華留學人員與我國學生的管理和服務趨同化。
根據組織社會學的新制度主義相關理論,“趨同”概念主要是指組織的制度同性。其中的“制度”主要是指組織層面的“有形制度”,即組織的正式結構和組織內的規(guī)章制度?;谶@一理解,高校來華留學生趨同化管理即指中外學生在校內接受相同的行政機構管理、遵守相同的規(guī)章制度、享有相同的校內軟硬件資源,使留學生和本國學生在校內享受同等的“國民待遇”。
一、國內高校來華留學生趨同化管理現狀
歐美發(fā)達國家的高校因其自身教育國際化程度較高,國際留學生的管理相對成熟,對國際學生通常都實行與本國學生的趨同化管理。然而國內高校接受和培養(yǎng)來華留學生的歷史相對較短,許多高校的來華留學生管理都還處在發(fā)展過程中,各校的來華留學生趨同化管理的發(fā)展程度也不盡相同。其中北京語言大學、復旦大學等國內留學生規(guī)模較大的知名高校在來華留學生趨同化管理方面做了很多有益的探索和改革。例如北京語言大學以“中外學生趨同管理”為基礎進一步拓寬為“中外學生融合教育”,于2013年進行校部機關改革,撤銷原留學生處,將國際學生管理、教育、服務等職能劃入學生處,為國際學生提供等同于中國學生的“國民化待遇”,從體制上實現了“中外學生融合教育,學校學院二級管理”模式。復旦大學把留學生教育視作學校創(chuàng)建世界一流大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不斷改革創(chuàng)新留學生招生、培養(yǎng)、管理等各項工作舉措,為中外學生搭建起共同學習、和諧發(fā)展、通向未來的成才之路。學校外國留學生工作處負責留學生“從招生到離校的全過程管理協調工作”,各個院系和學校相關職能部處負責具體落實留學生在校期間的學習、生活、外事、財務等各個環(huán)節(jié)的工作。
二、目前來華留學生趨同化管理面臨的困難
1.對中外學生趨同化管理的認識不夠,需進一步形成共識?!叭ギ惽笸笔橇魧W生趨同化管理的目標,但在具體實施過程中仍需堅持“同中有異”的基本原則。由于歷史的原因,國內大部分高校最初的留學生管理模式都獨立于中國學生管理之外,由專門的機構負責留學生的招生管理、學習管理、生活管理。留學生管理部門集招辦、教務處、研究生院、學工部、后勤管理等部門職能于一體。留學生規(guī)模較小時,該管理模式有效保證了留學生教育的健康發(fā)展,很好地服務于國家的政治外交。隨著教育國際化的發(fā)展,留學生規(guī)模大幅增加,對外國留學生的“專門”管理與照顧使得外國留學生成為學校中的特殊群體。逐漸增多的來華留學生違反校紀校規(guī)甚至國家法律現象,對我們傳統的管理模式提出了嚴峻挑戰(zhàn);同時保姆式事無巨細的管理模式不僅使得留學生管理人員工作繁重,還使得職責交叉、混亂,部門間推諉扯皮現象時有發(fā)生。因此,國內高校開始接受并重視以“去異求同”為目標的中外學生趨同化管理理念,并不斷進行探索和嘗試。
然而留學生群體來自世界各國,其語言能力、文化背景和生活習慣各不相同。我們需要正視這些差異,需要在推進趨同化管理的過程中以跨文化的視角堅持“同中有異”的原則,對留學生加強中國法律法規(guī)、優(yōu)秀傳統文化和國情教育,幫助來華留學人員客觀了解中國社會發(fā)展情況。
2.高校國際化水平、學生事務管理專業(yè)化程度制約高校中外學生趨同化管理發(fā)展。歐美國家高校,特別是國際一流大學,國際學生趨同化管理程度都非常高,很大的原因是他們學校的國際化水平高,并依靠其校內各專業(yè)化的管理和服務部門為學生提供服務。其中主要包括以下幾個因素:(1)其校園國際化程度較高,校園生活中語言障礙較小,有利于國際學生和本國學生的交流與融合。(2)其教師隊伍國際交流頻繁,大部分教師具備國際化的教育思想和觀念,并具備國際化的教學和科研能力。課程內容和教學方法符合國際規(guī)范,有力保證了國際學生的教學和培養(yǎng)質量。(3)其學校層面設有專門的學生事務管理機構,負責全校學生的學生活動管理、學生教育輔助和生活輔助工作,國際學生和本國學生享受同等“國民待遇”。相比而言,國內高校的教師國際交流經歷和經驗相對較少,國際課程、雙語課程教學較難開展,校內涉及留學生教育、管理等部門的國際交流水平和能力不足,校園國際化程度有待進一步提高,這些也制約了高校中外學生趨同化管理的進一步實施和發(fā)展。
三、來華留學生趨同化管理的實施建議
1.構建留學生趨同化管理架構,促進趨同化管理的有效實施。為加強校內留學生管理的統籌協調,建議高校成立來華留學生教育管理領導小組,由主管校領導擔任組長,成員應由留學生主管部門、教務處、研究生院、學工處、后勤服務管理處及保衛(wèi)處等相關部門組成,集學校各方力量共同推進中外學生趨同化管理。浙江大學于2010年成立了以分管副校長為領導的浙江大學外國留學生工作委員會,負責校級層面的外國留學生宏觀管理和協調,委員會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國際教育學院,負責處理工作委員會的日常事務。這一措施極大地促進了我校留學生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
2.教學上實施趨同化管理,與中國學生統一培養(yǎng)方案,保證留學生培養(yǎng)質量。我校留學生新生入學后由本科生院、研究生院統一編制學號,課程學習采取學分制,將留學生統一納入到學校的學籍管理系統。同時對留學生實行與中國學生統一的培養(yǎng)方案,除不上政治課、不參加軍訓外,需參加其他全部課程的學習,與中國學生同堂上課、考試。對留學生培養(yǎng)實行寬進嚴出制度,每半學年對本科生所獲學分進行審核,對未達要求的留學生進行留級試讀或勸退。研究生畢業(yè)及學位授予嚴格參照學校相關規(guī)定執(zhí)行。此外留學生也有同樣的機會申請國外高校交流學習,申請學校資助參加國外學術會議。endprint
3.開展留學生輔導員隊伍建設,完善留學生學業(yè)指導、心理輔導等工作體系。高校輔導員是學生日常教育和事務管理的組織者、實施者和指導者。輔導員工作是國內高校學生事務管理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在留學生趨同化管理過程中需要積極發(fā)揮留學生輔導員的作用,參照中國學生輔導員隊伍體系建設,打造一支講政治、高水平、國際化的留學生輔導員隊伍,為留學生提供專業(yè)化的學業(yè)指導、心理輔導等服務,有利于趨同化管理各項措施落地生根。
4.堅持“以人為本”理念,加強留學生入學輔導,在留學生趨同化教學培養(yǎng)的過程中采取人性化的措施,努力提高留學生培養(yǎng)質量。留學生遠赴異國求學,剛入學時語言交流會存在障礙,對我國的國情、文化不了解,對校園環(huán)境的不熟悉,也容易引起“文化休克”等不適應現象。因此需要高校加強留學生入學輔導工作,安排專門人員對留學生新生進行生活和學習的指導。同時大部分留學生是在其本國完成中學教育,其進入中國大學后在課程銜接上存在一些困難,我校留學生普遍反映數學、物理、計算機等基礎課難度大,很多學生第一年掛科嚴重。針對該問題,我校國際教育學院與本科生院進行協商,從2014學年春學期開始增開數學、物理、計算機等難度較大的基礎課輔導班,幫助留學生緩解學業(yè)上的巨大壓力。這些人性化的幫扶措施為留學生趨同化管理進行了有益補充。
5.發(fā)揮校園學生社團和自治組織優(yōu)勢,加強中外學生的交流與融合。歐美高校學生自主管理和服務氛圍濃厚,學校支持國際學生以學生會、社團形式開展各類文化交流活動。目前我校留學生在國際教育學院的指導下自發(fā)成立了馬來西亞留學生聯誼會、韓國留學生聯誼會等學生自治組織,為留學生和學校架起了另外一個有效溝通的渠道,同時也成為我校留學生展示自我、服務他人的良好平臺。自2004年起,我校每年都組織留學生參加浙江大學“國際文化節(jié)”等校園活動。留學生同學的參與極大地豐富了我校國際文化節(jié)的內容,增進了中外學生的溝通和了解,促進了校園國際化氛圍。
我們發(fā)現,推進中外學生的交流與融合,有利于提升留學生的歸屬感,有利于改善留學生的在華學習體驗,更有利于培養(yǎng)留學生對學校的友好感情。
參考文獻:
[1]王魯新.積極促進中外學生融合,打造獨具特色的國際學生教育體系[J].外國留學生工作研究,2014,(3).
[2]顧鶯,陳康令.高校留學生趨同化管理的比較研究—以全球8所高校為例[J].實踐研究,2013,(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