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 娜 馬向娟
康復護理在腦卒中偏癱患者運動功能恢復中的作用分析
祁 娜 馬向娟
目的 探究康復護理對腦卒中偏癱患者運動功能的影響,提供合理有效的康復護理依據(jù)。方法 對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120例腦卒中偏癱。患者的臨床資料收集整理,隨機按住院日期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各60例,兩組患者均接受常規(guī)的護理和治療措施,研究組患者由專業(yè)的康復醫(yī)師按個體情況差異制定康復計劃,由康復護士具體實行,對比兩組患者在入院時及經治療護理1個月后的肢體運動情況,使用ADL(采用Barthel量表)和Fugl-Meyer(FMA)評定量表對患者的肢體運動及日常生活能力進行評價。結果 進過治療兩組患者的ADL和FMA的分值均較住院時有明顯提高,但是研究組效果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結論 通過康復護理干預,可以有效地提高腦卒中偏癱患者偏癱肢體的運動功能及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減少并發(fā)癥,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
腦卒中;康復護理;運動功能
腦卒中是臨床中老年人中常見高發(fā)病,隨著技術進步,腦卒中患者的病死率有了明顯的下降,但是大多數(shù)患者在預后遺留不同程度上的功能障礙,嚴重的影響了患者的生存質量[1]。因此,合理有效的康復護理是減輕疾病后遺癥,促進肢體功能恢復的重要保證?,F(xiàn)筆者對部分腦卒中患者由專業(yè)康復護士根據(jù)康復醫(yī)師按個體情況差異制定的康復計劃系統(tǒng)實施效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對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120例腦卒中偏袒患者的臨床資料收集整理,隨機按住院日期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各60例,其中男72例,女48例,年齡40-80歲,平均(56.9±7.5)歲;其中腦出血58例,腦梗死42例;納入標準:①所有患者本次均為首次發(fā)病,并經核磁共振和頭部CT確診。②患者無合并嚴重心、肝、腎器官疾病,均為單側偏癱。③無認知障礙等其他腦部疾病和脊髓疾病,如阿爾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等。④既往無精神疾病或認知障礙的病史。⑤無嚴重溝通障,愿意配合護理治療。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無差異(P>0.05),,均簽署本次調研知情同意書,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兩組患者均接受腦卒中常規(guī)的康復護理治療措施,遵醫(yī)囑使用擴張血管及營養(yǎng)類藥物,進行偏癱康復訓練。研究組患者在此基礎上由專業(yè)的康復醫(yī)師按個體情況差異制定康復計劃,由康復護士具體實行,具體如下:
1.2.1 心理護理 進行健康宣教,幫助患者減輕思想負擔,消除負面、抑郁的思想狀態(tài),講解疾病相關知識,使患者及家屬了解疾病的發(fā)展及預后效果,明白在康復鍛煉過程中需要注意的問題,樹立自信心,營造積極樂觀的治療氛圍。在患者完成訓練目標時,及時進行鼓勵,增強治療信心。
1.2.2 肢體訓練 以被動鍛煉為主,主動鍛煉為輔,相結合進行。指導患者家屬掌握正確的肢體擺放位置及變換體位的方法。以健側臥位為主,患側、仰臥位交替進行,逐步由他人輔助翻身向自己翻身過度。早期康復訓練在床上進行,原則上由大關節(jié)到小關節(jié),由健側肢體帶動患側開始,由小幅度道大幅度,由伸張運動到屈曲運動,逐漸加大活動量[2]。
1.2.3 床上移行 當患者的生命體征平穩(wěn)、體力允許的情況下,可以指導患者自行翻身訓練。運動障礙進展停止后,病情允許的情況下可以進行坐位訓練,從低角度開始,緩慢抬高床頭,注意預防體位性低血壓[3]?;紓戎w情況好轉后,鼓勵病人積極進行自我照顧活動的學習,提高肢體的靈活度。
1.2.4 穴位按摩 每日以點按的方式進行穴位按摩,主要為內關、合谷、鳳池、承山、曲池、足三里、陽陵泉、三陰交、涌泉、太沖等穴位,每個穴位按壓60s為宜,每天一次,可以輔助針灸治療促進患者的康復。
1.2.5 吞咽訓練 患者在進食時,為防止誤吸的情況,請盡量太高軀干,飲食宜清淡易消化,從糜爛食物開始,過渡到碎狀食物,最后可行流食。在進食過程中,食物盡可能放置于患者健側舌部,隨著鍛煉能力的提高,鼓勵患者自行進食[4]。
1.2.6 語言訓練 語言訓練可以從一些患者熟悉的事物開始,單字學習,內容簡單易學,語速稍慢,循序漸進。選擇溫馨、舒適的環(huán)境進行鍛煉,使患者心情放松,提高注意力,可以在其他功能鍛煉時同時進行。
1.2.7 后期學習 主要以鍛煉患者雙手協(xié)調能力及精細活動的掌握度為主,努力提高患者的自我照顧及日常生活能力。
1.3 評價方法 對比兩組患者在入院時及經治療護理1個月后的肢體運動情況,使用ADL(采用Barthel量表)和Fugl-Meyer(FMA)評定量表對患者的肢體運動及日常生活能力進行評價。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量資料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X2檢驗,當P<0.05表示差異有意義。
經過治療1個月后,兩組患者的ADL和FMA的分值均較住院時有明顯提高。對照組入院時ADL平均(52.3±5.6)分,F(xiàn)MA平均(18.2±7.5)分,研究組入院時ADL平均(51.7±5.3)分,兩組患者相關數(shù)據(jù)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護理后,對照組患者ADL平均(73.6± 6.2)分,F(xiàn)MA平均(37.4±6.5)分,實驗組患者ADL平均(88.4±6.6)分,F(xiàn)MA平均(59.7±6.1)分,研究組效果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腦卒中的臨床癥狀多表現(xiàn)為肢體功能障礙、偏癱、語言障礙等,多是由于多種原因引起的突然性的腦出血或腦梗死造成的患者神經受損引起的功能障礙[5]。隨著我國老齡化社會的發(fā)展,中老年人口數(shù)量的上升,腦卒中的發(fā)生率有逐年上升的趨勢。發(fā)病后的患者常遺留多種并發(fā)癥,引起不同程度上的認知功能障礙,影響著患者的生活能力,給家庭帶來沉重的負擔。并且會增加患者跌倒墜床的風險,引起患者腦卒中復發(fā),嚴重時甚至危及生命[6]。積極有效的早期康復護理治療,可以有效的減輕患者功能障礙的程度,提高患者的自我照顧能力和生存質量,從早期即開始進行運動功能的康復訓練意義重大。
本次筆者通過對部分腦卒中患者行康復護理治療的效果進行調查研究,相關數(shù)據(jù)均證明了,通過合理高質的康復護理服務,可以有效地提高患者在ADL和FMA自量評定表中的分值,顯示了康復護理對提高患者肢體運動及自我照顧能力方面的良好效果。
綜上,通過對腦卒中患者實施康復護理干預,可以有效地提高腦卒中偏癱患者偏癱肢體的運動功能及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減少并發(fā)癥,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
[1]明珍華.偏癱康復操對腦卒中患者偏癱肢體運動功能的影響[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5,13(3):82-83.
[2]李慧萍,張?zhí)m萍,孫玉勤.康復護理對腦卒中患者運動功能的療效[J].中國康復,2014,29(1):56.
[3]潘薇.早期康復護理對腦卒中偏癱患者運動功能恢復的影響[J].中國民康醫(yī)學,2014,26(24):99,109.
[4]范天倫,李嬌紅,周菲,等.病房康復延伸治療對腦卒中患者運動功能康復效果的影響[J].海南醫(yī)學,2015,26(10):1557-1558.
[5]趙佳毅.探討腦卒中患者偏癱恢復期的康復護理[J].中國衛(wèi)生標準管理,2015,6(26):212-213.
[6]商敏,王玉鳳,楊鳳梅,等.系統(tǒng)康復治療對腦卒中恢復期患者認知功能、運動功能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4,34(23): 6551-6553.
作者單位:471000河南省洛陽市河南科技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
R743.3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