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東濤 陳 源
神經內鏡下第三腦室底造瘺術治療梗阻性腦積水的療效觀察
崔東濤 陳 源
目的 探討神經內鏡下第三腦室底造瘺術(ETV)對梗阻性腦積水的療效。方法 選取我校第一附屬醫(yī)院于2013-2015年收治的經ETV治療的梗阻性腦積水患者42例,對其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結果 成功造瘺者39例,因術中出血而中轉V-P分流術3例。術中出現(xiàn)心率減慢4例,造瘺口少量出血3例,術后短暫發(fā)熱21例,可疑感染1例,頭皮切口漏2例。術后隨訪改善36例,無改變4例,惡化2例。術后3個月復查CT或MRI顯示:側腦室縮小33例,側腦室無明顯變化但前角間質性水腫減輕5例,側腦室無變化4例。結論 ETV對梗阻性腦積水治療的效果較好,且手術操作簡單、安全系數高以及并發(fā)癥少,值得臨床廣泛推廣與應用。
神經內鏡;第三腦室底造瘺術;梗阻性腦積水
梗阻性腦積水嚴重威脅人們的身體健康與生命安全,其常用治療方式為側腦室腹腔分流術,但存在操作不當、感染等問題,常會引發(fā)多種并發(fā)癥,例如硬膜外/下血腫等。目前,神經內鏡下第三腦室底造瘺術(Endoscopicthirdventriculostomy,ETV)常作為治療梗阻性腦積水的首選治療方案,在臨床應用中取得較為良好的效果[1]。本文回顧性分析了我校第一附屬醫(yī)院于2013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接受ETV治療的42例梗阻性腦積水患者的臨床資料,以探討ETV對梗阻性腦積水的治療效果,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研究所選患者均來自我校第一附屬醫(yī)院神經外科2013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42例梗阻性腦積水患者,告知患者及其家屬書面知情同意書,并獲得醫(yī)院倫理學委員會審核。所選患者包括男27例,女15例;年齡9個月-58歲,平均年齡15.9± 7.3歲,病程為8天-3年。
1.2 治療方法[2]對所有患者均給予ETV治療,具體方法如下:全麻下,在冠狀縫上方旁開中線的2-3cm處進行鉆孔,然后將硬腦膜切開,使用硅膠腦室引流管進行穿刺,直至額之后拔出,沿穿刺路徑插入內窺鏡,再通過Monro孔緩緩探入至第三腦室內。在鏡下可以觀察到已經變薄的位于乳頭體的前方第三腦室底,而在其下面能夠觀察到處于搏動狀態(tài)的基底動脈。造瘺部位位于雙側乳頭體的前方,利用活檢鉗以及微型抓鉗將漏斗隱窩后方無血管區(qū)且最薄處穿破。然后再利用專用的電凝或球囊將瘺口進一步地擴大,保證瘺口的直徑大于5mm,再用0.9%氯化鈉溶液(37℃)沖洗視野,仔細觀察是否存在出血點。造瘺成功后,使用內鏡觀察Liliequist膜或其他蛛網膜對腦脊液循環(huán)是否存在阻斷現(xiàn)象,保證腳間池以及瘺口之間的暢通。最后,將內窺鏡取出并縫合傷口。
1.3 療效評價標準 改善:臨床體征與癥狀顯著緩解,CT示顱內腦室系統(tǒng)不同程度縮小,不需再實行分流術;無變化:臨床體征與癥狀無改善或改善不顯著,CT示顱內腦室系統(tǒng)無變化,需要根據具體情況繼續(xù)觀察或改行腦室腹腔(V-P)分流術;惡化:臨床體征與癥狀加重,需要實行V-P分流術。
42例梗阻性腦積水患者中,成功造瘺者39例,因術中出血而中轉V-P分流術3例。術中出現(xiàn)心率減慢4例,造瘺口少量出血3例,術后短暫發(fā)熱21例,可疑感染1例,頭皮切口漏2例。術后隨訪3-36個月,平均10.4±2.7個月。改善36例,無改變4例,惡化2例。術后3個月復查CT或MRI顯示:側腦室縮小33例,側腦室無明顯變化但前角間質性水腫減輕5例,側腦室無變化4例。
作者單位:462000河南省漯河市醫(yī)學高等??茖W校醫(yī)療系
梗阻性腦積水是一種常見的神經外科疾病,以往的治療主要采用側腦室腹腔分流術,治療效果較好。由于患者體內會存留分流管,易引發(fā)分流管不通以及感染等并發(fā)癥。而隨著神經內鏡技術的不斷進步,越來越多的學者開始采用ETV治療梗阻性腦積水,并獲得了比較理想的治療效果。治療梗阻性腦積水的主要目的包括解除腦脊液循環(huán)梗阻的根源所在;能夠建立起新的、更加順暢的腦脊液循環(huán)通路。
ETV的常見并發(fā)癥主要包括顱內感染、腦積液漏、發(fā)熱和腦室內出血等。我們研究發(fā)現(xiàn)21例患者出現(xiàn)術后短暫發(fā)熱,經對癥處理后好轉,這可能是由于牽拉刺激下丘腦和腦室內以及丘腦內出血引起的。在手術過程中,為了能夠有效減少對腦室系統(tǒng)的刺激,從而有效預防術后發(fā)熱現(xiàn)象的產生,應在手術操作結束之后,使用乳酸林格液或生理鹽水進行沖洗,將其中存在的血液以及組織碎片等沖洗干凈。而且在手術操作進行中,要將頭位擺好,將顱內鉆孔處作為最高點,手術操作完成后,在退出神經內鏡之前,用乳酸林格液將腦室灌滿,以此來預防顱內積氣現(xiàn)象的發(fā)生,從而有效預防腦皮層塌陷而引發(fā)的硬膜下積液[3]。我們還發(fā)現(xiàn)ETV術后改善率達85.72%,且術中未出現(xiàn)嚴重并發(fā)癥。呂記鋒也發(fā)現(xiàn)ETV對非交通性腦積水的療效與腦室-腹腔分流術相似,且術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較低[4]。吳中華等比較了不同手術治療腦積水的療效,結果發(fā)現(xiàn)ETV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較低,其遠期療效優(yōu)于腦室-腹腔分流術[5]。
總之,采用ETV治療梗阻性腦積水具有操作簡單、安全系數高、創(chuàng)傷小以及并發(fā)癥少等優(yōu)勢,能夠有效預防腹腔與顱內感染等現(xiàn)象的發(fā)生,手術效果良好,值得在臨床上廣泛推廣與應用。
[1]石曉波.用腦室鏡下第三腦室底造瘺術治療梗阻性腦積水的效果分析[J].當代醫(yī)藥論叢,2015,(9):237-238.
[2]譚源福,肖紹文,張超元,等.神經內窺鏡下第三腦室底造瘺術治療梗阻性腦積水[J].廣西醫(yī)科大學學報,2014,31(1):139-140.
[3]夏小雨,徐永革,宋昭,等.內鏡第三腦室底造瘺術治療腦積水30例報告[J].解放軍醫(yī)學院學報,2014,35(2):127-130.
[4]呂記鋒.第三腦室造瘺術治療非交通性腦積水療效分析[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4,17(8):84-85.
[5]吳中華,王斌,李明,等.腦室鏡下第三腦室造瘺術與腦室-腹腔分流術治療腦積水的療效觀察[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4,17(19): 112-113.
R651.1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