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梅英
(福州市江南水都中學,福建 福州 350001)
巧設情境,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
—— 《冷戰(zhàn)中的對峙》教育敘事
練梅英
(福州市江南水都中學,福建 福州 350001)
本文以《冷戰(zhàn)中的對峙》為例,研究如何通過歷史情境的創(chuàng)設、有效問題的思考,以及充分的課堂互動,使師生共同參與課堂教學,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增強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情境 問題 互動 實效 主體
自從申請了“構建‘情境·問題·互動’的初中歷史課堂教學模式”的省級課題以來,我們歷史教研組的老師一直在研究如何通過歷史情境的創(chuàng)設、有效問題的思考,以及充分的課堂互動,使師生共同參與課堂教學;研究如何營造出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氛圍,煥發(fā)課堂活力,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增強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并在教學過程中付諸實施。
《冷戰(zhàn)中的對峙》是人教版《世界歷史》九年級下冊第七單元戰(zhàn)后世界格局的演變第14課的內容。在準備這堂課時,首先我研讀了這課的課標,根據課標,我分析了教材和學生情況,制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和重難點,構建了本課的基本框架。按照這樣的教學思路,我在九年級三班上了第一次課。這堂課以我講述為主,知識框架清晰,重難點突出,但是課堂氣氛比較沉悶,學生主要是聽,然后做筆記,缺乏情境的創(chuàng)設和與學生的互動。上完課的我有些疑惑,這樣一堂課能彰顯歷史新課程以學生為本的理念嗎?這堂課的靈魂在哪里?新的歷史課程理念和教學理念為“歷史課不是為了歷史學科而存在,而是為了學生的發(fā)展而存在”。21世紀的歷史教育不僅要使人明智,不僅要繼承傳統(tǒng)文化,也不僅僅單純培養(yǎng)歷史學科能力,更重要的是“以人為本,以立信仰,以助生活,以愉悅人生”,這種“以生為本”的教育教學理念才是教育的真諦。那么怎樣才能夠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參與歷史教學過程,體現“以生為本”的理念呢?與我們同組的碧珍老師集體備課后,我決定從以下兩個方面對這堂課進行調整。
好的歷史情境創(chuàng)設,能夠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喚醒學生對歷史學科的熱情。我找了很多關于冷戰(zhàn)時期的材料,發(fā)現這一時期的漫畫素材非常豐富。漫畫是運用簡單而夸張的手法描繪生活、時事的圖畫,一般運用變形、比擬、象征的方法,構成幽默詼諧的畫面,以取得諷刺或歌頌的效果。初中階段的學生好奇心很強,這是由他們的心理發(fā)展到一定階段決定的,漫畫正好開啟了他們求知的心扉。于是我決定用四組漫畫作為我這堂課的情境創(chuàng)設的主線索。
導入時我用了第一組漫畫(圖一、圖二),讓學生觀看漫畫,并思考美蘇兩國關系在二戰(zhàn)中和二戰(zhàn)后有什么變化。學生在分析漫畫的時候能直觀感受到美蘇兩國在二戰(zhàn)中和二戰(zhàn)后關系的不同,引出了戰(zhàn)時同盟關系到戰(zhàn)后敵對關系的結論,我趁勢導出《冷戰(zhàn)中的對峙》這一標題。
圖一
圖二
第二組漫畫(圖三、圖四)用于“馬歇爾計劃”的講解,讓學生欣賞漫畫后設問:漫畫一反映了冷戰(zhàn)時期美國的什么計劃?從漫畫中能看出美國推行這一計劃的真實目的是什么?利用漫畫能成功吸引學生的眼球,形象地說明美國推行馬歇爾計劃的別有用心,進一步理解美國推行 “馬歇爾計劃”的實質和真實目的。
圖四
第三組漫畫(圖五)用于前蘇聯(lián)在冷戰(zhàn)時期采取了哪些應對措施。這張漫畫的用途主要是用于讓學生感受針對美國的冷戰(zhàn)政策,蘇聯(lián)的態(tài)度是怎樣的,能夠起到過渡作用,為下一部分的學習做好鋪墊。
第四組漫畫(圖六)用于美蘇爭霸典型事例的講解,在學生自主學習和小組合作學習了解了美蘇爭霸三個階段的基本史實的基礎上,結合漫畫讓學生講述美蘇爭霸的故事,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和看圖講故事的能力。
圖五
圖六
美蘇爭霸這一內容沒有列入中考考試說明,但這是世界史上一個非常重要的內容,是美蘇冷戰(zhàn)時期的重要表現,因此我決定這一個階段主要讓學生自學。第一堂課時,我提供了一個表格,這個表格我想很多老師都有用到。第二堂課我仍然采用了這個表格,但是我對表格做了適當修改,在態(tài)勢上花了些心思。我用了簡單明了的示意圖(圖七)表示美蘇爭霸的態(tài)勢,通過這一方式突破難點,提供表格后由小組合作完成,然后展示學生作品。
圖七
表格展示后,將“典型事件”中的主要事件以圖片的形式展示出來,然后選擇其中一幅漫畫《古巴導彈危機》讓學生觀察,看圖講故事。通過這樣的手段,學生很容易就能得出美蘇爭霸的優(yōu)勢在美國,同時培養(yǎng)了看圖講述歷史的能力。
經過修改,我在九年級四班上了第二次課。與第一次課比較,這堂課有以下變化。
第一,經過漫畫創(chuàng)設的情境,將抽象的歷史概念形象化、直觀化,學生一下子就被有趣的漫畫吸引,積極性高,思維活躍,充滿探索新知的熱情,繼而得出結論。通過漫畫引導學生學習,掌握知識,營建寬松和諧的課堂教學氣氛,提高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提升學生的歷史學科素養(yǎng),增強歷史課程教學的有效性,也能體現學生為主的新課程理念。
第二,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學生在小組內相互交流,相互合作,共同探討。在討論中,小組內要允許不同意見、觀點的交鋒、碰撞,讓每個人都能在與同學的交流中得出結論,從整體上培養(yǎng)全體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思辨能力、解決問題能力,他們從整體上成為學習的主人,感受到課堂成就感和幸福感。
以上變化通過構建“情境·問題·互動”的歷史課堂教學模式,提高了課堂教學實效,實踐了“以生為本”的理念。我們也會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不斷改進,讓歷史教學能“以人為本,以立信仰,以助生活,以愉悅人生”,讓歷史課堂成為幸福課堂。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歷史課程標準.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2]喬慧,吳姝冬.淺談新課改下的歷史課堂教學.新課程學習.
[3]寧永濤.歷史教學應以生為本.吉林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