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賴晨
明朝污吏之害
文_賴晨
明朝建立了龐大的官僚機構(gòu)來統(tǒng)治全國。但是,明代官吏的選授,尤其是科舉制獨盛以后,多以進士為各級行政長官,這些書生熟讀詩書,長于記誦儒家教條,而對政事卻一竅不通;同時,明代任官實行異地回避制,官員不了解任所的風土人情,也無當?shù)厝嗣},這一切導致明代官員執(zhí)政離不開胥吏和幕僚,他們在明代官僚政治機構(gòu)的運行中有著不可或缺的作用。離開了胥吏,從中央六部到地方州縣,整個衙門就會停止運行,陷入癱瘓之中。
胥吏雖然社會地位較低,但也有升入仕途的可能性。如宣德年間嘉興人葉氏,早年在府衙中為吏,后來轉(zhuǎn)升為官,官至通政司參議(相當于國家信訪局副局長)。此外,胥吏還有機會上下其手,中飽私囊,榨取錢財。所以胥吏也能夠成為一個世代相傳的職業(yè),甚至是某些地方重要的職業(yè)。
胥吏斂財?shù)氖侄魏芏啵R姷挠小八魅÷?guī)(潛規(guī)則費用)”,例如代人書寫狀子后蓋戳的有戳記費;行狀要預先登記有掛號費;傳遞狀子有傳呈費;準于審理后取保候?qū)彽挠腥”YM;館吏送稿有紙筆費;結(jié)案也有出結(jié)費;請求調(diào)解和息也有和息費……此外,狀子遞上去后,長官數(shù)日不批,便要索取買批費;狀子批后,數(shù)日不出傳票,便要索取出票費;傳票出后數(shù)日不開堂審理,便要索取升堂費;審訊時要索取坐堂費;將結(jié)案時要索取衙門費……
對于這名目繁多的種種陋規(guī),長官雖然知道,但卻總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放任他們魚肉百姓。因為官府辦公費和長官收入有限,無法給胥吏發(fā)放工資福利,如無這些陋規(guī),胥吏們要么消極怠工、玩弄手腳,要么用別的手段盤剝百姓,搜刮民脂民膏。
但胥吏們貪得無厭,決不會因此而滿足。他們于陋規(guī)之外,還有種種名目繁多的需索:一是說事過錢:以代當事人向本官說情送禮為由,從中抽取好處費;二是嚇詐求索:即用危言恐嚇有關(guān)當事人,向他們索取錢財;三是需索勒提:即辦事時故意拖延,遲遲不辦,而當事人若想催促他們盡快處理,只好被迫向他們行賄;四是抑勒恐嚇:即對罪犯進行威脅恐嚇,強行向他們勒索錢財。
而在所有胥吏們所慣用的營私舞弊、勒索錢財?shù)氖侄沃?,最主要、也是最常用的,就是利用衙門的各種公文、文書做文章、做手腳,從中牟取厚利。俗話說,“在山靠山,在水靠水”,胥吏們手里掌握著處理衙門中各種公務文書的權(quán)力,公文案牘上的一字上下出入,往往是千金可得。在衙門的六房書吏中,最有“油水”可得的,要算是戶房書吏和刑房書吏了。戶房書吏經(jīng)辦糧稅的征收,自然是大有油水可得。刑房書吏雖然不及戶房,但由于經(jīng)辦案卷文書,有時文書上一字改動,便關(guān)系到訴訟的勝敗、犯人的生死,所以這些人往往借此收受賄賂,中飽私囊。刑房書吏玩弄的花樣和手段更是五花八門。只要有錢可得,這些人甚至可以公然偽造證據(jù),篡改證詞,種種違法亂紀,無所不為。
正是因為胥吏有如此之多的手段榨取財富,發(fā)家致富較快,所以從中央六部衙門到州縣衙門,都聚集了很多胥吏。如蘇州常熟縣胥吏被稱為“衙蠹”,計有皂隸、快手,健步、民壯、馬快,共200余名。每名則四人輪流充當,號“正身”。每一正身,則有四副手,號曰“幫手”。每二名幫手,又置白役六七名,號曰“伙計”。加起來,全縣共有胥吏一萬余人。這一萬余人,被視為萬余名橫行縣中的虎狼,魚肉鄉(xiāng)民百姓。
有些地方,如浙江的紹興、金華二府,稍有文化之人都游幕于外,充當胥吏。山陰、會稽、余姚等處,人多地少,成年人以胥吏為職業(yè),本地職務不足,則往外地,乃至于北京之中,從九卿至閑曹細局,胥吏都由浙江人充當。胥吏成為固定的職業(yè),師傅帶徒弟,父親傳兒子,混跡于官場之中,彌縫之術(shù)、貪污中飽之方及敲詐勒索之法,世代相傳。這種人成了胥吏中的特殊部分,他們并不固定于自己家鄉(xiāng)的官衙之中,而是跟著胥吏的保護傘——官僚們走南闖北,游幕于各地,因而被稱為幕僚。
在明代,幕僚們幾乎無處不在,從文武衙門到州縣衙門,他們?yōu)楣倭艌?zhí)掌文書、錢糧、刑名之事,并從中漁利,中飽私囊。這些人的政治、經(jīng)濟地位與胥吏一樣,是常年生存于官場中的“衙蠹”。
大明帝國的這些污吏,挖掉了帝國的墻角,蛀空了王朝的政治合法性和公信力。李自成、張獻忠等人振臂一呼,大明帝國土崩瓦解。而后滿洲人乘虛而入,天下大亂,生靈涂炭。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從天皇貴胄到卑賤胥吏,均大批流離失所,死于溝壑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