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瑾,王正仁
(1.太原城市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山西 太原 030027;2.山西大學,山西 太原 030006)
中國是一個詩的國度,古典詩詞是中華民族絢麗的藝術(shù)瑰寶。弘揚傳統(tǒng)文化、讓中國古典文化走向世界,詩詞典籍的翻譯就成為當今亟待解決的問題之一。
許淵沖教授是國內(nèi)外著名的古詩詞翻譯大家,在古詩詞的翻譯方面做出了杰出的貢獻。他的譯文忠實于原文、韻律豐富、節(jié)奏感強,自稱“書銷中外一百本,詩譯英法唯一人”。他的譯作在外國出版,Songs of the Immortals(《中國不朽詩三百首》)被英國最負盛名的出版機構(gòu)企鵝出版公司收入《企鵝叢書》出版。許教授曾在2014年八月獲頒國際翻譯界文學翻譯最高獎項“北極光”杰出文學翻譯獎。此獎項是亞洲近幾百年唯一人。
在翻譯理論上,許先生堅持十九世紀末劍橋大學教授Herbert A.Gliles開創(chuàng)的韻體譯詩的藝術(shù)手法,對中國古典詩詞翻譯倡導音、形、意“三美”,即“音美、形美、意美”,將文學翻譯視為藝術(shù)美的再創(chuàng)造。
譯詩名家卞之琳(許淵沖的老師)認為翻譯詩歌的譯者,首先是個詩人。即“詩人譯詩,以詩譯詩”,即主張“韻體譯詩”:以一種詩體譯另一種詩體。
關(guān)于古詩詞的翻譯,無論“韻體譯詩”還是“散體譯詩”,筆者認為:譯作只要傳情達意,能再現(xiàn)原文本的美好意境,被目的語讀者接受,就不失為好的譯文。本論文以宋詞《釵頭鳳》(陸游)許譯為研究對象,側(cè)重研究許淵沖教授的“三美論”在宋詞英譯中的體現(xiàn),為今后詩詞翻譯提供合適的翻譯方法。
中國古典詩詞的最大特點,就是具有深遠的意境、規(guī)范的音律和嚴格的句式要求,集中體現(xiàn)了古詩詞具有一種比較一致穩(wěn)定的美學特征。即“優(yōu)美的意境”“優(yōu)美的韻律”和“優(yōu)美的格式”。因此,人們在欣賞詩詞的同時,能體會到漢語內(nèi)在的美感:音、形、意。這種內(nèi)在的美需要通過翻譯體現(xiàn)在目的語中,使目的語讀者能體會到古典詩詞美的內(nèi)涵。
許教授關(guān)于翻譯的“三美論”來自于他幾十年大量的翻譯實踐。在這之前許教授的老師卞之琳就認為:譯詩的理論應該產(chǎn)生于譯詩的實踐,否則就會是篇空話或滿嘴胡言。
許先生在《毛澤東詩詞四十二首》英法文格律體譯文的序言中,首次提出了詩詞翻譯的“三美”理論:“譯詩不但要傳達原詩的意美,還要盡可能傳達“音”和“形”[1]73-81。他的翻譯“三美論”靈感來源于魯迅在《自文字至文章》中所言:“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盵2]73之后,他在《翻譯的藝術(shù)》中在談到譯詩時認為:“譯詩不但要傳達原詩的意美,還要盡可能傳達它的音美和形美?!薄叭馈敝g的關(guān)系:意美是最重要的,音美是次要的,形美第三。也就是說:要在傳達原文意美前提下,盡可能傳達原文的音美;還要在傳達意美和音美的前提下,傳達“形美”;若三者不能兼得,則“意美”為主,可不要求“形似”“音似”。即“意美”是充要條件,“形美”“音美”是必要條件[3]81。
“三美論”主張“以詩譯詩,以韻譯韻”?!耙饷馈笔窃娫~深層的內(nèi)涵美,譯詩要傳神,即要形象傳達詩詞的意境美和詩人的思想感情;“音美”是詩詞的節(jié)奏美,漢語的平仄、韻腳要相應體現(xiàn)在英文的揚抑、音韻中;“形美”是詩詞的“形象美”,主要為詩詞句式的長短和對仗工整方面,盡可能形似。
但英漢屬于不同的語言系統(tǒng):漢語是象形文字,英語是語音文字;漢語是聲調(diào)語言,英語是重音語言;漢語義廣而模糊,英語精準而清晰。加之古詩詞特有的形式、格律及所反映的意境、韻味和內(nèi)涵,英漢語言自身的種種差異導致了譯詩之難。許先生的“三美論”對詩詞的翻譯根據(jù)各自的語言特點在譯文中進行了翻譯再創(chuàng)造。
錢鐘書先生曾經(jīng)這樣評價他的譯文:“戴著音韻和節(jié)奏的鐐銬跳舞,跳得靈活自如,令人驚奇”。
紅酥手,黃滕酒。滿城春色宮墻柳。
東風惡,歡情薄。一懷愁緒,
幾年離索。錯,錯,錯。
春如舊,人空瘦。淚痕紅浥鮫綃透。
桃花落,閑池閣。山盟雖在,
錦書難托。莫,莫,莫?。懹危?/p>
這首《釵頭鳳.紅酥手》寫的是詞人陸游的愛情悲劇。傳說陸游的原配夫人是他的表妹唐婉(此說后經(jīng)專家考證為訛傳),婚后他們琴瑟和鳴、情投意合,恩愛非凡。但陸母認為兒媳唐婉為紅顏禍水,影響陸游進取功名,遂逼迫兒子休妻。后陸游獨游沈園(今紹興),與唐婉和丈夫趙士程不期而遇,四目相對,情深款款。唐氏為撫慰陸游,安排酒肴。陸游酒后不禁悲痛難忍,遂乘醉吟賦這首詞,題于園壁之上。唐婉看后失聲痛哭,遂和一首《釵頭鳳·世情薄》如下:
世情薄,人情惡,雨送黃昏花易落。
曉風干,淚痕殘。欲箋心事,
獨語斜闌。難,難,難!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
角聲寒,夜闌珊。怕人尋問,
咽淚裝歡。瞞,瞞,瞞?。ㄌ仆瘢?/p>
陸游與唐婉這對才子佳人,通過兩首詞把雙方眷戀情深、相思之切和難以言狀的凄苦心情躍然墻壁之上;把一懷愁緒、滿腔悲憤抒泄于詞中,成為千古悲情絕唱。
《釵頭鳳》語言凄美,意境悲涼、憤懣、凄苦、憂郁。全詞分上下兩闕,相互照應,凄楚絕倫;其語言節(jié)奏緊促、聲情凄緊,先后兩次感嘆,蕩氣回腸、凄婉動人。演繹了一段苦情悲劇,讓人唏噓不已。
《釵頭鳳》,原名《擷芳詞》,據(jù)傳說因宋代宮中有擷芳園,故有此詞牌名。后陸游據(jù)《擷芳詞》中有“可憐孤似釵頭鳳”之句遂改為此名(陸游與唐婉曾以一只精美無比的家傳“鳳釵”作為定親信物,一語雙關(guān))。又稱《擷紅英》、《惜分釵》、《玉瓏龍》等[2]。
此詞牌名常用譜式:
這首詞為中調(diào),分上下兩闕,為雙調(diào)詞。上闕句,押七仄韻,二疊字,下闋同,共60字。上下闋押仄聲韻,上三韻用上、去聲,下四韻用入聲;上三韻用入聲,下四韻用上、去聲。
漢語是聲調(diào)語言,通過平仄來體現(xiàn)語言的節(jié)奏感?!捌健薄吧稀狈Q“平”(即一、二聲);“去”“入”稱“仄”(即三、四聲)。本首詞押仄聲韻。每闕后四韻轉(zhuǎn)韻,下闋前三韻與上闋前三韻同韻,下闋后四韻與前闕后四韻同韻[3]。
許先生《釵頭鳳》的英譯恰恰把以上詞牌名的含義和結(jié)構(gòu)特點完美地表現(xiàn)了出來,且看下面許先生的英譯賞析。
1.譯文中“意美”
詩言志,詞言情。宋詞表達某種“離愁別緒”、“風花雪夜”、“男歡女愛”等,所以宋詞主要以意境來烘托情感。整首詞的奇妙之處在于意境悲涼憤懣凄苦,與詞牌名《釵頭鳳》相呼應——“可憐孤似釵頭鳳”,使整首詞沉浸在一種凄楚孤獨悲涼無奈的意境中,充分烘托出陸游和唐婉被迫分離后雙方悲傷凄苦之情。
許先生認為翻譯是再創(chuàng)造。在尊重原文的前提下,“藝術(shù)再創(chuàng)造”,使譯文準確傳神地傳達出原文的意境。
看許譯是如何在翻譯中體現(xiàn)他的“三美論”之“意美”。在上闕中“Spring paints the willows green palace walls can’t confine”,“滿城春色宮墻柳”用了“can’t confine”采用“意譯”手法,把原文“春天來了,柳樹綠了,春天的美景擋不住”傳神地譯了出來,引出了詞人的情感;緊接著“East wind unfair,Happy times rare”“東風惡,歡情薄”用“unfair”和“rare”兩個單詞,把“陸母蠻橫無理,才子佳人幸福時光短暫已逝”的無奈之情滲透在譯文中,同時采用“直譯”保留了“東風”(East wind)這個意象,因為“East wind”在英文中指“刺骨的寒風”,暗指“陸母”,把整首詞的意境烘托了出來,讓目的語讀者深感凄冷之感;“In my heart sad thoughts throng”“一懷愁緒”用“throng”一詞形象反映出詞人愁苦悲傷溢滿了心境;詞尾“Wrong,wrong,wrong!”用重復手法抒發(fā)了詞人的強烈不滿、但又無可奈何的憤懣之情。
下闕中,“In vain she’s lean”,“人空瘦”采用“直譯”“she’s lean”加“意譯”“in vain”傳神譯出了唐婉離開陸游后“為伊消得人憔悴”,但這種“消瘦”是“徒勞無功”的,傳達出詞人無奈凄楚的苦悶情感;“Her kerchief soaked with tears and red with stains unclean”,“淚痕紅浥鮫綃透”用“soaked with tears”和“red with stains unclean”再現(xiàn)了唐氏離開陸家后終日“以淚洗面”悲痛欲絕的場景,更加襯托了此詞悲涼的意境;“Peach blossoms fall Near deserted hall.”,“桃花落,閑池閣”用“fall”和“deserted”兩個單詞就把“紅顏隕落”、“被棄”的場景躍然眼前,充溢著一種悲苦氣氛,更增加了一層悲涼意境;而且許先生在翻譯這兩句時,中間沒有用標點符號(原詞用逗號隔開),說明這種情況在繼續(xù),但無奈,讓人感到更加悲情!“山盟雖在,錦書難托。”譯為“Our oath is still there.Lo!No words to her can go.”前句采用“直譯”,后句采用“意譯”,把“錦書”意譯為“words”突出了雙方以前的海誓山盟,但現(xiàn)在無從訴說了,使悲苦意境“更上一層樓”;結(jié)尾同樣采用重復譯法“No,no,no!”與原文意境一致,把詞人的憤慨悲涼心境推向了高潮。
許譯“詩畫合一”,即“詩中有畫”“畫中有詩”,使原詞意境完美再現(xiàn)。
2.譯文中“音美”和“形美”
漢語是聲調(diào)語言,以平仄為律,以平聲音節(jié)和仄聲音節(jié)交替出現(xiàn)構(gòu)成音律,以平仄、字數(shù)、押韻、句式、對仗等構(gòu)成詩行;英語則是重音語言,通過重音體現(xiàn)揚抑節(jié)奏,以音步、字數(shù)、重音、押韻等構(gòu)成詩行。
原詞牌聲情凄緊,押七仄韻,二疊字。上下闋押仄聲韻,上闕前三韻用上、去聲,下四韻用入聲;下闋前三韻用入聲,下四韻用上、去聲。每闕后四韻轉(zhuǎn)韻,下闋前三韻與上闋前三韻同韻,下闋后四韻與前闕后四韻同韻。
上闋中前三韻“上、去聲”,“手 [shǒu]”、“酒[jiǔ ]”、“柳 [liǔ]”(押仄聲韻),在譯文中用“fine”“wine”“confine”,通過押元音韻 /ai/來體現(xiàn);后四韻轉(zhuǎn)韻,用入聲“惡”“緒”“錯”“索”,相應在譯文中用“unfair”、“rare” 押 雙 元 音 /e/ 和 “throng”“l(fā)ong”“wrong”押//相應轉(zhuǎn)韻。但宋詞用韻比較規(guī)則,英詩用韻比較靈活,譯文采用兩行轉(zhuǎn)韻(aabb)式,也符合英文押韻模式;同樣下闋前三韻用入聲,“舊[jiù ]”、“ 瘦 [shò u]”、“ 透 [tò u]”, 譯 文 中 相 應 用“green”、“l(fā)ean”、“unclean”押單元音韻 /i:/來實現(xiàn);后四韻轉(zhuǎn)韻,用上、去聲,譯文用“fall”、“hall”押尾韻:l/和“l(fā)o”、“go”、“no”押雙元音韻 //來實現(xiàn)轉(zhuǎn)韻。
陸游的這首《釵頭鳳》在上下闋的轉(zhuǎn)韻中,節(jié)奏聲情凄緊,恰如其分地表達作者當時的痛苦愁悶;在譯文中采用靈活換韻的方式,同樣體現(xiàn)作者跌宕起伏的悲苦心情。音美能傳達意美。
除了譯文的“意美”和“音美”外,還體現(xiàn)了“形美”?!靶蚊馈敝冈~句式的長短和對仗工整方面,盡可能形似。
原詞分上下兩闕,各八行,譯作同樣也分上下兩闕,各八行;原詞上下闋各有一個長詩行,各七個字(即七個音節(jié),相當于英語七個音步);譯作也各有一個長詩行,各十二個音節(jié);原詞上下闋各有四個短詩行,各三個字;譯作也各有四個短詩行,各四個音節(jié);原詞上下闋詞尾,各有一個字重復,譯作上下闋詞尾也各有一個單音節(jié)單詞重復;原作上下闋各有一個四字短句詩行,譯作也各有一個六音節(jié)詩行。譯作句式雖沒有原詞規(guī)則,長短不一,卻也錯落有致,上下闋相互對應,傳神地再現(xiàn)了原詞的“形美”。
許先生用他深厚的英漢功底成功再現(xiàn)了陸游這首《釵頭鳳》的“意美”,在不損害“意美”的前提下,利用英漢語言“音”“形”的各自特點,再現(xiàn)了原詞的“音美”和“形美”。譯作雖然不像原詞那樣嚴格規(guī)范,但也能傳神再現(xiàn)原作的“意美”、“音美”、和“形美”,實屬難能可貴。
作為譯者,在翻譯宋詞時,需要考慮和處理的不僅僅是英漢兩種詩歌的音律差別、對等和文化內(nèi)涵,即能夠影響譯者“意美”、“音美”、“形美”的不只是音韻、節(jié)奏、詩行和文化象征等因素,更重要的是譯作要準確傳達原詩作的內(nèi)容、情感、風格等因素,這就意味著譯者需要有很強的雙語遣詞造句能力和豐富的文化內(nèi)涵,這樣才能做好詩詞翻譯工作。
正如資深翻譯家思果先生所言:真正的譯家一定不怕費神,千辛萬苦要讀者讀得舒服,更傳出原文的精神。這就是譯者的任務。
[1]許淵沖.翻譯的藝術(shù)[M].北京:五洲傳播出版社,2006.
[2]許淵沖.宋詞三百首[M].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2007.
[3]常法寬.詩詞曲賦知識手冊[M]:2版.北京:商務印書館,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