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付 強(新鄉(xiāng)醫(yī)學院三全學院 河南 新鄉(xiāng) 453003)
極量運動下不同訓練水平大學生心率和血乳酸的變化
□ 付強(新鄉(xiāng)醫(yī)學院三全學院河南新鄉(xiāng)453003)
以學校業(yè)余訓練隊大學生運動員和普通大學生為對象,采用400m和800m極量跑進行實驗,分別測試運動前安靜心率,運動后即刻、3min、7min、15min、30min和血乳酸值。結果顯示,400m和800m極量跑后,兩組即刻心率均達到最高,普通大學生組運動后各時間點心率明顯高于大學生運動員組;大學生運動員組的即刻血乳酸快速上升、3min達到最高值,上升幅度與普通大學生組存在顯著性差異。兩組心率和血乳酸在7min后呈逐漸下降趨勢,但大學生運動員組血乳酸清除率明顯高于普通大學生組。由此可見,400m和800m極量跑可導致運動心率和血乳酸快速升高,心率與運動強度之間基本上是呈線性;相對心率越高乳酸峰值越高、消除的越快,乳酸清除率越快說明有利于運動后的恢復。
極量運動大學生運動員普通大學生心率血乳酸
心率作為生理指標在運動中常用來反映運動強度和生理負荷,與心臟功能狀態(tài)密切相關,是運動強度的重要表征指標,同時心率指標檢測相對容易已被廣泛應用。但由于心率易受許多因素影響,在評價心率變化時易產生誤差,從而影響應用效果。而血乳酸是糖酵解的終產物、被譽為訓練的標尺,是運動實踐中最常用的評價負荷強度的指標之一,但操作沒有心率簡單直接,兩種手段結合運用、將會對運動負荷的控制、運動水平的評定以及運動成績的提高起到指導作用。
1.1、研究對象
從本校長期業(yè)余訓練的田徑隊中抽取8名男大學生運動員、為大學生運動員組,普通大學生中抽取8名男生、為普通大學生組,平均年齡20.4±1.54歲,平均體重70.4±13.5kg。兩組對象身體健康,無心腦血管疾病,實驗前無傷病、無劇烈運動。大學生運動員組具有兩年以上業(yè)余訓練基礎,普通大學生組主要是上體育課和課外鍛煉。
1.2、研究方法
以400m和800m極量跑為主,采取現(xiàn)場遞增負荷法進行實驗,分別在兩次課外訓練中完成。首先熱身15min,休息3min左右待心率下降到100次/ min以下開始實驗。
(1)心率指標的測定:心率采用心臟每搏動一次就自動存儲記錄的方法,使用芬蘭s610i心率檢測表,測試被試者運動前安靜心率、運動后即刻、3min、7min、15min、30min心率,由課題組成員專人測試;(2)血乳酸指標的測定:采用中國YSI1500分析儀,測定運動后即刻、3min、7min、15min、30min血乳酸值。血乳酸采集食指尖血40LL,由學校醫(yī)院專業(yè)人員測試。
1.3、數(shù)據(jù)處理
2.1、兩組400m和800m極量運動前后的心率變化
普通大學生組最高心率為183.40±6.40b/min,大學生運動員組最高心率為176.17±6.20b/min,都出現(xiàn)在運動后即刻;但普通大學生恢復明顯緩慢于大學生運動員組,(P<0.05),見圖1和圖2。
2.2、兩組極量運動后血乳酸的變化
表1、表2顯示,大學生運動員組400m和800m極量跑后的即刻血乳酸快速上升、3min達到最高值、上升幅度與普通大學生組存在顯著性差異(P<0.01);7min后,兩組呈逐漸下降趨勢,但普通大學生組明顯緩于大學生運動員組(P<0.05)。
△與運動前相比差異明顯(P<0.05),△△與運動前相比差異顯著(P<0.01),*與大學生運動員組相比有明顯差異(P<0.05)。
△與運動前相比差異明顯(P<0.05),△△與運動前相比差異顯著(P<0.01),*與大學生運動員組相比有明顯差異(P<0.05)。
圖2 兩組800m極量運動前后的心率變化(T/min)
3.1、極量運動下不同訓練水平大學生心率和血乳酸的關系
實驗結果顯示,隨著運動強度的增加,心率也隨之升高,基本上呈線性相關。普通大學生組在400m和800m跑后的即刻、3min心率上升幅度高于大學生運動員組,差異存在顯著性(P<0.05)。但大學生運動員組極量跑后的即刻血乳酸快速上升,3min達到最高值,普通大學生組運動后各時間點血乳酸卻沒有大學生運動員組下降的明顯(P<0.05),大學生運動員組血乳酸清除率明顯高于普通大學生組P<0.05。兩組血乳酸的區(qū)別在于運動后血乳酸出現(xiàn)峰值的時間點不同,大學生運動員組血乳酸峰值主要集中在3min—7min,普通大學生組血乳酸峰值主要出現(xiàn)在即刻—3min,而兩組800m均高于400m。大學生運動員組運動后血乳酸出現(xiàn)峰值的時間的遲與早是體現(xiàn)運動員肌肉抗酸能力的強與弱,峰值出現(xiàn)時間越遲說明運動員肌肉的抗酸能力越強,峰值出現(xiàn)的越早說明運動員肌肉的抗酸能力越差。說明良好的產生乳酸能力是無氧耐力成績的重要因素,乳酸快速的清除率有利于運動后的恢復。
表1 兩組400m極量運動后血乳酸的變化(mmol/L)
表2 兩組800m極量運動后血乳酸的變化(mmol/L)
結果還顯示,心率恢復的速度顯著快于乳酸清楚的速度,反映了乳酸清除率和心率恢復率并不密切,心率恢復率并不能反映乳酸的清除情況,表明血乳酸是訓練中經常采用監(jiān)控運動強度的方法。說明不同的訓練強度所產生的血乳酸濃度是不同的,對于不同訓練水平的大學生應注意間歇時間,掌握血乳酸出現(xiàn)的峰值對運動員訓練間歇的時間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3.2、極量運動下不同訓練水平大學生心率和血乳酸的變化
成人心率一般在70~90/分鐘之間,經過長期運動訓練的人,心率通常都在50~60/分鐘以下。心率作為一項重要的生理指標在運動監(jiān)控中常被用來反映運動強度和生理負荷量,同時也是反映體內代謝情況的靈敏指標。大強度運動時,人體需氧量增加,在體內一些激素如兒茶酚胺的作用下,心率迅速上升,心肌收縮力加強、心輸出量達到峰值,在攝氧能力仍然滿足不了運動需要時,機體處于缺氧狀態(tài),此時運動能量主要依靠無氧代謝。在大強度運動開始,能量供應來自于ATP-CP系統(tǒng),但ATP-CP系統(tǒng)只能維持10秒以內的運動,隨著運動時間的延長,CP大量消耗、糖酵解過程開始被激活,肌糖原迅速分解產生乳酸供能,肌乳酸生成增加并滲進入血液,引起血乳酸大量堆積,故可用血乳酸濃度反映機體的糖酵解能力。從本次極量運動的即刻兩組血乳酸濃度均值達10.00 mmol/L,說明極量運動時機體處于有氧代謝向無氧代謝過渡區(qū)的上限,接近糖酵解供能;并且發(fā)現(xiàn)運動水平越高其血乳酸濃度越高,說明其糖酵解能力及耐受乳酸能力優(yōu)于運動水平一般者。
本研究表明,運動能力和訓練水平越高,安靜時的心率及其運動后的最高心率越低,運動后心率恢復速度越快。心率恢復的速度顯著快于乳酸清楚的速度,反映了心率恢復率并不能反映乳酸的清除情況,乳酸指標具有明顯的個體性特點,容易受強度、時間、段落、水平、性別、狀態(tài)等方面的影響。 在不同訓練水平和階段利用血乳酸指標控制訓練強度,才更有針對性。
運動心率和血乳酸的峰值都出現(xiàn)在極量運動停止以后,對人體的承受能力是一個沖擊和考驗。應當根據(jù)各個不同個體的具體情況,制定不同的鍛煉計劃,以達到預防傷害事故,科學鍛煉的目的。
[本文系2015年度河南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一般項目(項目編號:2015-QN-312)研究成果]
[1]王剛,章志紅,劉曉群,等.大學生極量運動前后的血壓心率變化及影響因素分析[J].現(xiàn)代預防醫(yī)學,2012,39(20):5315-5319轉5316.
[2]呂毓虎,蒲西安,程林.12min 跑臺運動對心率和血乳酸的影響[J].當代體育科技,2014,4(22):11-12.
[3]馮煒權,翁慶章,等.血乳酸與運動訓練)應用手冊[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1990.
[4]Tanaka,K.,H. Watanabe,Y. Konishi,etal. Longitud-inalassociations between anaerobicthreshold and distance runningperformance[J]1Eur.J.Appl. Physiol,1986,55: 248.
[5]郭子淵,馮連世.應用血乳酸對拳擊不同訓練手段的評價[J].中國體育科技,2011,47 (1): 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