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網絡黨建平臺作用的發(fā)揮
薛軍
陜西延長石油(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延安煉油廠727406
如今,網絡黨建作為網絡信息技術和黨建工作相結合的重要平臺,相對于傳統(tǒng)黨建而言,是一種新超越是對執(zhí)政理念的進一步升華和發(fā)展。網絡黨建為執(zhí)政黨建設打造一個先進的技術平臺?!熬W絡黨建”工程的實施,極大地拓展了黨員教育的時空領域,黨員群眾通過平臺可以隨時獲得多方面的教育資源,進行“點菜式”學習,選擇的自由度大大提高,黨員教育內容的豐富性、拓展性、多樣性也得到增強。通過開展“網上咨詢”、“網上調查”、“網上談心”、“網上征求意見”等活動,引導黨員群眾利用電子郵件、黨員群眾QQ、博客、網上留言等方式,表達自己的想法、意見和建議,黨組織可以隨時掌握黨員的學習工作情況和思想動態(tài),并針對黨員的思想問題及時答疑解惑,做到有問必答,引導他們增強黨員意識,發(fā)揮網上思想政治工作的應有效應,從而在黨組織和黨員、黨員和黨員之間建立一座互相溝通的橋梁,增強互動性。通過“網絡黨建”還可加強基層黨組織、各種社會組織和黨員、黨務工作者、群眾之間的互動交流,實現基層黨建工作由“單邊灌輸”向互動交流轉變。
作為一種信息傳播手段,互聯(lián)網具有高效、迅捷、交互性強的特點。所謂“網絡黨建”,是新時期黨建實踐領域技術創(chuàng)新的一項重要內容,其實質就是利用現代網絡技術對傳統(tǒng)黨建在信息傳播、信息溝通等領域所進行的一種創(chuàng)新、拓展和延伸,目的是將這一現代化的工具引入黨的建設的各個領域,以全面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網絡黨建具有以下重要作用。
當前,憑借信息來源廣、信息容量大、傳播速度快等特點,互聯(lián)網已成為各種政治思潮、利益訴求的集散地和意識形態(tài)較量的戰(zhàn)場。加強網絡輿論引導,建設虛擬空間上的馬克思主義陣地,是執(zhí)政黨贏得未來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huán)。眾所周知,傳播力決定領導者,話語權決定主動權,透明度決定公信度。新形勢下,有必要全力推進“網絡黨建”,為黨建工作打造一個先進的技術平臺,為主流意識形態(tài)拓展一塊新陣地,為提高基層黨建成效和水平提供一個新手段。
“網絡黨建”工程的實施,極大地拓展了黨員教育的時空領域,黨員群眾通過平臺可以隨時獲得多方面的教育資源,進行“點菜式”學習,選擇的自由度大大提高,黨員教育內容的豐富性、拓展性、多樣性也得到增強。特別是針對流動黨員增多、管理不便的問題。近年來,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fā)展,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和新社會組織數量快速增長,黨員的自主性、流動性、分散性明顯增強,由此產生了大量無黨組織、無組織活動、無歸屬感的“三無”黨員。在此情形下,利用信息化手段、搭建新的黨建平臺來發(fā)布信息、進行教育培訓等,有利于加強對“三無”黨員的管理,積極解決流動黨員“流出地管不了,流出地管不好”的難題。
通過開展“網上咨詢”、“網上調查”、“網上征求意見”等活動,引導黨員群眾利用電子郵件、黨員群眾QQ、博客、網上留言等方式,表達自己的想法、意見和建議,黨組織可以隨時掌握黨員的學習工作情況和思想動態(tài),并針對黨員的思想問題及時答疑解惑,做到有問必答,引導他們增強黨員意識,發(fā)揮網上思想政治工作的應有效應,從而在黨組織和黨員、黨員和黨員之間建立一座互相溝通的橋梁,增強互動性。特別是在我國現有國情黨情條件下,要提高黨員的知情權、表達權和參與權,以“網絡黨建”為代表的新形勢有著互動、隱私、不受時空限制的獨特優(yōu)勢,在擴大基層黨內民主的進程中,能夠發(fā)揮出傳統(tǒng)黨建手段所不具備的作用。另外,通過“網絡黨建”還可加強基層黨組織、各種社會組織和黨員、黨務工作者、群眾之間的互動交流,實現基層黨建工作由“單邊灌輸”向互動交流的轉變。
利用技術手段,推行網上辦公,實現上下級黨建聯(lián)動,有助于進一步推動黨建信息發(fā)布、黨員學習培訓、黨員緊急動員、網絡調查和測評等工作。同時,通過電子辦公、電子信息傳遞,還能有效地簡化繁瑣的日常黨務工作,有效減少會議文件及交通等費用支出,提高黨建工作效率的時效性,降低執(zhí)政成本,為黨建工作“插上科技的翅膀”,提高黨建工作層次與水平,開創(chuàng)出一個富有生機及前途光明的新天地。
網絡黨建可以為我們執(zhí)政黨開掘一條密切聯(lián)系群眾、解決群眾“三最”問題的新平臺。加強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lián)系,是黨的執(zhí)政能力建設的核心問題。我們固然可以通過各種傳統(tǒng)途徑、方式來密切黨群關系,但社會發(fā)展的現實,要求我們與時俱進、不斷創(chuàng)新工作手段,鞏固黨的階級基層和群眾基層?;ヂ?lián)網作為現代信息傳遞手段,具有交互功能強大的特點,用戶利用電子郵件、留言、在線交流等方式聯(lián)系,甚至可以面對面的進行交流和信訪。其新形勢下適應社會變革、密切黨群關系的作用是無可替代的。特別是目前我國網民這一特殊社會階層已多達3億多人,而且這個隊伍還在迅速擴大。他們主要是青年學生、知識分子、國家公務人員和新興社會階層,其主要特征是有知識有思想、對社會變化的敏感度高、生活水準較高,是黨執(zhí)政的重要群眾基礎。這就更需要我們通過互聯(lián)網加強同他們的交流,進而密切黨同各階層群眾的聯(lián)系,鞏固黨的執(zhí)政地位和社會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