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義軍
【內容摘要】班級文化是一個班級的靈魂,它直接關系到班級管理的實效性。它不僅是外露的存在,更是內在的需求。本文意在闡釋文化建設對于班級管理的重要性,同時深入探究了班級文化建設應遵循的美學原則。
【關鍵詞】班級文化 美學原則
有人說,一個人如果血液中沒有本民族的文化在蠕動、在滋潤,這個人就是一個真正流落異鄉(xiāng)的人,就是一個沒有了靈魂的人。人的肉體靠骨骼支撐,而人的精神則要靠內在的文化來健全。一個缺乏精神、靈魂的人,不能成為一個真正的人,他(她)必將是一具行尸走肉,與其他動物無異??梢?,文化對于一個人人格的健全、精神的獨立是何等重要!
學校是傳播文明的場所,是傳授知識的所在,它也理所應當成為集聚民族文化的最大氣場。而最能體現學校文化魅力的地方應是班級。班級的文化建設是學校文化建設的重中之重。我們要使一個班級具有強大的凝聚力和戰(zhàn)斗力,要使一個班級朝氣蓬勃、積極向上,我認為應當以文化來構建班級之魂。
那么班級文化建設有沒有可以遵循的美學原則呢?筆者認為是有的。
一、班級文化建設應具有原創(chuàng)性
所謂原創(chuàng)性,就是班級文化從形式到內容都應該是師生的獨創(chuàng)。為什么原先懸掛于教室的名人名言會遠離學生的生活,會失去它的生命力,并不是名人名言的錯誤和過時,很大的原因在于它并非學生們的創(chuàng)造,不具備親和力。學生要想從中得到滋養(yǎng),中間有著時間和空間的阻隔,哪有取之于“生”,而用之于“生”那樣的直接和鮮活?因為從形象的設計、內容的填補、邊框的裁定、色彩的選擇、線條的搭配等等,都投影上了學生們的辛勞、創(chuàng)造、想象和理想,它就能讓學生們產生親切感和成就感,產生甜蜜的家的感覺,學生們就更容易熱愛它、呵護它,班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就會被激發(fā)出來。
二、班級文化建設應具有時代性
文化的內涵是深層次的,但它必定也是與時俱進的。不同的歷史時期,文化都會產生一些新的元素。班級文化要堅持時代的主方向,但支流的融入也一定會給班級文化建設注入新鮮的血液。文化是立體的概念,我們完全可以引導學生跟隨著時代的脈搏,通過主動的研究來探尋不同人物、不同事件、不同地域背后蘊藏的文化意義。由于班級文化建設緊緊地跟隨著時代的步伐,學生們會始終保持著觸覺的敏銳性而不至于麻木,始終保留著濃郁的興趣而不至于冷淡,始終關注著外面的世界而不至于閉塞,始終激發(fā)著強烈的求知欲而不至于停滯,始終堅挺著獨立的人格而不至于人云亦云,始終豐富著自己的情感而不至于冷漠……
三、班級文化建設應具有融洽性
融洽性原則,在這里也可稱之為“簡潔性原則”。曾經看過一些學校的班級文化布置,給人的感覺是花里胡哨,密集型轟炸。首先是色彩的過于華麗,其次是形狀過于繁瑣,最后是空間的過度利用。有的布置者把教室變成了游樂場。不同年齡段的孩子,有著不同的興趣愛好和審美心理,但不管是何學段,有一點萬不能忽略,那就是教室的功能。教室是供學生學習的場所。其他所有一切,都是輔助性的、服務性的。它應為學生在教室內更好的學習、生活、成長服務。班級的文化布置有時很像作畫,哪里應該濃墨重彩,哪里只應點到為止;哪里應講究“實”,哪里只能講究“虛”,都十分講究。但不管怎樣布置,它都應該使班級融洽,使學生舒暢,使教學和諧,這樣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班級文化建設應具有均衡性
班級是一個相對固定的空間,在布置班級文化時,應努力照顧到空間的均衡性。有些班級在布置班級文化時,某些區(qū)域過于集中,而某些區(qū)域又留有太多的空白,這就給人一種頭重腳輕的不平衡感。在布置相對集中的區(qū)域的學生,會有較多的壓抑感;坐在布置比較空白的區(qū)域的學生,則會有一種被剔除在外的孤獨感。學生置身于這樣的環(huán)境中,久而久之,就容易產生一種文化審視心理上的不均衡,這不利于整個班級的和諧發(fā)展。
五、班級文化建設應具有流動性
所謂“流動性原則”,也就是布置班級文化時,應考慮到它的立體性和整體的連貫性。要讓布置充實而不空洞,流暢而不死板,要帶有美的活力和張力。譬如,正方形和長方形就不如圓形具有美的沖擊力;孤立的存在就不如空間上的照應具有美的傳遞力;內容的單一就不如內容的精彩紛呈具有美的親和力??傊?,班級文化是校園文化的具體體現,是學校辦學思想的直觀參照,是課內知識的合理延伸,是學生文化空間的有效拓展。
班級文化不是班集體建設的附屬設施,也不是班集體建設裝點門面的漂亮外表,它應該是出自學生內心的真實而迫切的精神文化需求。班級作為一個集體,應該有自己富有個性的獨創(chuàng)的精神內核,而班級文化即是這一精神內核的發(fā)源。班級文化愈鮮活、愈濃郁,那么這個班級的魂魄也就愈強大、愈有活力,這個班級也就愈有凝聚力和戰(zhàn)斗力。作為學校細胞的班級能如此,那這個學校的前景能不一片光明嗎?
(作者單位:江蘇省宜興市紅塔中學)